打印

七月十二,土家人的相亲节,情人节~~~~

七月十二,土家人的相亲节,情人节~~~~



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外围报道专用贴。。。


本帖将为您报道恩施女儿会的历史流变及现代传承中的点滴形态。。。


在相亲文化盛行的今天,原生态的“非常勿扰”就在鄂西大山深处的恩施州首府恩施市激情上演。。。


敬请期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在中国西南部重庆东南的大山中,穿行着两条清幽的河流——乌江、酉水河,她宛如闪亮的玉带镶嵌在这块热土地上,也就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居着勤劳纯朴的土家儿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大山阻隔,这里不象别的民族那样保留原始,她已经于汉族融合,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土家风俗。

  一年一度的“女儿会”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自由结交的盛会,恩施鹤峰、宣恩相邻山寨的土家族妇女至今都有赶“女儿会”的习惯。每年五月初三,或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赶会一次。这一天妇女结伴赶场赴会,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结交,对歌言情,所以称“女儿会”。   每到“女儿会”当天的早上,土家姑娘们起得格外的早,她们叽叽喳喳的邀约声打破了山寨的寂静。姑娘们精心梳妆打扮,把最漂亮的衣裳穿在身上,其穿法是里长外短,让一层层镶边衣裳翻成笋壳状,这叫“节节高”。衣裳的布料通常是土家姑娘自己用老式的织布机亲手纺织的土布,然后一针一线的缝成精美的衣服,为的是在“女儿会”上让青年小伙子们赞赏自己的心灵手巧。她们还要佩戴最好、最珍贵的首饰,穿上轻巧的绣花鞋。“女儿会”实际上是土家风采的展示会,姑娘们打扮漂漂亮亮,在集会上选一个如意郎君,是未婚姑娘们的最大的心愿。   

    土家姑娘头缠印花折叠帕,身着红绿花边衣,腰围黑色金丝绒绣花巾,首饰在晨光下闪闪发亮。她们背上还背一精致的细腰花背篓,在街场上,姑娘们将背来的土产山货、丝织锦帛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坐一旁,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有时,嫂嫂会在姑娘边帮忙“参谋”。土家男青年也来赶“女儿会”,他们在肩膀上斜挎一只空背篓,看似漫不经心各处游荡,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就装作买东西搭话。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心其实都不在意货物,青年男女双方在货物交易的同时,在进行感情的对话。如果彼此觉得合意,就到街外的净林或阳坡上“边边会”。   “边边会”就是青年男女的对歌会。在山坡丛林中对歌问答,一般是女问男答,内容包括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岭深潭,大到商贾务农,小到个人爱好,对歌要随机应变,脱口而出,互诉衷情,彼此加深了解,最后约定终身。

来源:百科—女儿会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还真是的,要不你把你的主贴内容重新编辑更换一下,人民网现场直播恩施女儿会,你从别的网站上转消息过来:)

TOP

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情歌对唱尽展民族风情 新华网湖北频道 2011-8-11 11:55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恩施土家女儿会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女儿会原是一种民间自发的相亲活动,自1995年起,恩施市政府对女儿会进行全面升级,女儿会与旅游业成功对接,兴起赶场相亲、专家论坛、相亲派对、产品展销和婚博会,规模一年更甚一年,参加人数一年赛过一年,... 百度快照  

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今日开幕 恩施新闻网 2011-8-11 10:18
讯(记者胡成冞)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恩施土家女儿会于今天早上在州城民族广场隆重开幕。报名参加女儿会的近万名单身男女,以及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相亲团队,于今日踏上浪漫之旅,寻觅自己的缘分。 开幕式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大型歌舞表演 精彩的歌舞表演 热情洋溢的各族群众方阵 ... 百度快照  

2011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即将启幕 人民网 2011-8-10 15:42
在恩施市市委紧锣密鼓的准备第五届恩施女儿会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恩施篇”活动今日上午也在恩施市如期进行。 ...2011年恩施土家女儿会明日在州城民族广场拉开帷幕。目前,开幕式演出节目已编排到位,土特产产品展销摊位也已设计出笼,土特产产品参展单位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百度快照  

“恩施女儿会”今日开幕 搜狐 2011-8-11 06:16
(记者王功尚 特约记者正恩 实习生向兰)今日上午9时,2011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将在恩施民族广场隆重开幕。据组委会透露,今年的女儿会上,已经有近万名单身男女报名,他们将于今日踏上浪漫之旅,寻觅自己的生命之缘。 昨日上午,作为今年“女儿会”的隆重前奏,央视《激情广场》首次走进恩施,... 百度快照  

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 重庆晨报 2011-8-9 22:08
2011年8月11日上午九点现场直播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式,敬请关注! 恩施女儿会也叫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民俗文化,它因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光辉,而尤为显得光彩夺目。... 3条相同新闻 - 百度快照  

州城500警力保激情广场及女儿会活动顺利进行 恩施新闻网 2011-8-10 09:06
另据了解,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恩施篇活动结束后,执行此次安保任务的各方警力将继续投入到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的安保工作中,并于8月11日7:30至12:00,8月12日17:00至22:00在新建街口、官坡州政协路口、清江桥天元大厦路口至民族广场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通行和沿途停放任何车辆,... 百度快照

TOP

小苏不妨把新华网、人民网等网报道的消息集中跟贴在这里哦

TOP

  在恩施市市委紧锣密鼓的准备第五届恩施女儿会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恩施篇”活动今日上午也在恩施市如期进行。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央电视台、恩施州委宣传部、恩施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恩施篇”于8月10日上午在许家坪机场广场举行。央视的品牌节目“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这次在恩施落户,不仅在政治层面上表现了中央对恩施工作的支持,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这次通过央视这个平台向全国展示恩施在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旅游圈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中的精神面貌,提高恩施在全国的知名度。

  “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的余热还未散尽,恩施市民又加入到极具浓郁土家族风情的传统民俗节日——“恩施女儿会”。节日期间,生活在恩施的土家族“妹娃儿”们会在集市上以销售货物和对山歌的形式自由相亲。质朴、火热的“女儿会”为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邂逅浪漫的舞台。在“女儿会”期间,亲水走廊、风雨桥、凤凰山广场等地将组织游园相亲、土特产展销、相亲大派对等系列活动。届时,除了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外,相亲者还可以现场选择中意的对象。同时,现场游戏和才艺表演将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往平台,全市各乡镇办及相关企业还将在指定摊位上展销本地土特产或民间工艺品。

  2011年恩施土家女儿会明日在州城民族广场拉开帷幕。目前,开幕式演出节目已编排到位,土特产产品展销摊位也已设计出笼,土特产产品参展单位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报名相亲的人员近万人。

  恩施市相关单位正在做好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工作,突出安全保障,注重营造氛围,尽力打造一个浪漫、温馨的土家女儿会。恩施土家女儿会祝愿天下有缘人梦圆东方情人节!(李陈震 肖雅冬)

  来源:当地供稿

(责任编辑:李璐颖)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8-11 13:0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现在可真是抢新闻的时代,刚刚开幕,不少网站上的消息就推出来了

TOP

来自中新网的报道:

土家族的情人节“女儿会”上演东方式浪漫(图)


  中新网恩施8月11日电 (上官纯青 姚祯发)“天上有个鹊桥会, 土家有个女儿会。 天上牛郎会织女, 地上情哥会情妹。”11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城民族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年一度土家族的相亲会——2011年“女儿会”吸引了上万名单身男女参加。
  上午8时许,随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民俗表演,2011年土家“女儿会”拉开了序幕。来自各地的单身青年早早地聚集在恩施市民族广场,有的年轻女孩还按照当地的老习俗,穿上最美丽的土家族衣服,戴上最耀眼的银饰。他们或驻足于资料区仔细阅读相亲卡片,细细端详相亲者的照片;或于人群中寻觅伊人芳踪,期待着擦身而过的一刻。
  据恩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凌介绍,今年“女儿会”期间还将组织游园相亲、土特产展销、相亲大派对等系列活动。“如今‘女儿会’已经成为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市也正在以此为平台打造全国相亲之都。”恩施市市长秦斌告诉记者。
  据悉,“女儿会”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民俗节日,被誉为“东方情人节”,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旧时土家女儿平素不得出门,唯农历七月十二这天戴上首饰,用花背篓背点土特产上街赶集,在此寻找如意郎君。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女儿会”由农村迁入城市,其内容和形式也侧重以展示民风民俗等文化娱乐为主。如今,“女儿会”与土家族多元的文化和现代的浪漫婚庆融合,已成为一个融节庆、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2011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情歌对唱尽展民族风情
时间: 2011-08-11 11:55:29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关闭】


恩施女儿会开幕式现场。詹宏升 摄  

    新华网湖北频道8月11日电(谢新 詹宏升 实习生 李俐 恩施现场报道))“情哥哥,俏妹妹,相伴女儿会……”8月11日上午,伴随欢快的锣鼓、喜庆的歌声,一年一度的 “土家女儿会”在恩施民族广场拉开了帷幕。

    开幕式上不仅有极具民族风情的情歌对唱,精彩绝伦的歌舞演出,更有花车巡游、现场婚礼这些让人大饱眼福的节目,让观众直呼过瘾。去年女儿会相亲成功的江西姑娘龚灵、恩施小伙牟恩现身开幕式,向大家宣布他们已经结婚的喜讯,并祝福今年参加女儿会的单身男女,希望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土家族传统的“女儿会”吉日。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恩施土家女儿会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女儿会原是一种民间自发的相亲活动,自1995年起,恩施市政府对女儿会进行全面升级,女儿会与旅游业成功对接,兴起赶场相亲、专家论坛、相亲派对、产品展销和婚博会,规模一年更甚一年,参加人数一年赛过一年,精彩一年比过一年,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恩施市长秦斌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女儿会是恩施三张名片中的文化名片,不仅展示了恩施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提高了恩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据组委会透露,今年的女儿会上,已经有近万名单身男女报名,他们将于今日踏上浪漫之旅,寻觅自己的生命之缘。




恩施州常委、恩施市委书记谭文骄宣布女儿会开幕。詹宏升 摄



恩施市长秦斌在开幕式上致辞。詹宏升 摄



恩施市民族文工团的演员在表演歌舞《下田歌》。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恩施市民族文工团的演员在表演歌舞《郎在高山打一望》。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恩施市民族文工团的演员在表演歌舞《相约女儿会》。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恩施市民族文工团的演员在表演歌舞《俏阿妹》。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这篇报道切中要害~~~

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时间: 2011-08-11 18:26:13 来源:新华网 【关闭
    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民族广场拉开大幕。这个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传统盛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名游客。

      当地一位60多岁姓邓的老人介绍说,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有3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石灰窑和大山顶,保存了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自由恋爱方式。每年农历七月十二,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乡场赶会。姑娘们捎带土产山货,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年轻的小伙子则身背空篓假装做生意,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搭讪。

      “讨价还价”是传统“土家女儿会”特有的场面。当地人说,在“讨价还价”中,男女双方各显才智,增加了解。若小伙还价不成功,则表明姑娘对他不中意,小伙便会知趣地离开。反之,则表示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携手退出闹市,找一处僻静之地对唱山歌,自定终身。
      记者在当天的“女儿会”现场看到,传统节日少了些传统元素、民族特色、山野情趣,更多地迎合现代男女的求婚“口味”:数百米的步行街两旁的展板印满了相亲男女的资料,按年龄和性别被仔细分类。资料上既有相亲男女真实姓名,也有联系电话、职业、求偶类型,连住房条件和收入状况也一览无余。

     “女儿会”中不乏商业元素。在广场上,商家搭起了临时展柜,既有土特产品展销,还有某婚纱摄影机构人员在举着牌子宣传“拍婚纱,送钻戒”活动。

      民族元素的缺失,让台湾来的小伙邱昶文有些失望。邱昶文说:“这是我头一次相亲。来到恩施之前曾在网上阅读了很多资料,对这里传统的‘女儿会’很期待,没想到只是贴贴资料,这和网络相亲没有多大区别。”      湖北省恩施市文化馆馆长甘武和这位台湾游客有着共同的担忧。据甘武介绍,2008年开始,当地政府把传统的“女儿会”从大山顶和石灰窑“搬”到山下,几年来也曾试图保留传统民族元素。“比如2008年在‘女儿会’期间举办过山歌大赛,但收效不理想,年轻人对这些似乎不感兴趣,所以之后几年都没有坚持。”

      甘武说,目前的“女儿会”由政府和商业单位共同筹资。“由于政府投入有限,每年这个节日不得不靠商家赞助才得以延续。”今年,“女儿会”筹办就得到了好几家商业单位的资助,这样的结果就是“少了一些传统元素,多了一些商业气息”。

     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年轻人的确对传统民族元素缺失不太在意。报名参加活动的25岁的姚女士说:“时代不同,年轻人的恋爱方式也不同,这是无可厚非的。恩施虽是少数民族地区,但一些观念,尤其是年轻人的婚恋观,并不落后于发达地区。我们在乎的是能不能找到意中人,而不太在乎通过何种手段去寻找。时代在进步,民俗也应随之变化。”      “女儿会”举办当天上午,甘武就坐在展板背后的一个塑料板凳上。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打扮时尚的年轻男女,他的眼神中透着些许无奈。他说,在婚恋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真的不知道传统民俗文化还能撑多久。(完)

(责任编辑 余凌云)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这一问题被各大网站转载~~~~

来百度推广您的产品
[size=-1]咨询热线:400-800-8888
[size=-1]e.baidu.com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size=-1]2011年8月11日...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民族广场拉开大幕。这个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news.ifeng.com/society/news/detail_2011_0 ... 10小时前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社会滚动新闻--人... [size=-1]2011年8月11日...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民族广场拉开大幕。姑娘们捎带土产山货,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年轻的小伙子则身背空...
society.people.com.cn/h/2011/0811/c226561 ... 10小时前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_社会频道_新华网 [size=-1]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湖北... 记者在当天的“女儿会”现场看到,传统节日少了些传统元素、民族特色、山野...
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8/11/c_1 ... 2011-8-11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女儿会;传统民俗-... [size=-1]2011年8月11日...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民族广场拉开大幕。姑娘们捎带土产山货,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年轻的小伙子则身背空...
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1/08/11/011 ... 10小时前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 新闻频道 - 华龙网 [size=-1]2011年8月11日...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感谢您阅读: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
news.cqnews.net/html/2011-08/11/content_7 ... 10小时前 - 百度快照

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_新华网湖北频道 [size=-1]2011年8月11日...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 记者在当天的“女儿会”现场看到,传统节日少了些传统元素、民族特色、...
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8/1 ... 11小时前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重庆晨报官方网站 [size=-1]2011年8月11日... ·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 北京电信推千元大...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11日在...
www.cqcb.com/cbnews/instant/2011-08-11/18 ... 2011-8-11 - 百度快照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传统文化元素缺失_第一免费网_免费资... [size=-1]2011年8月11日...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传统文化元素缺失,恩施 女儿 元素
www.free1info.com/a/shishimingxingmiwen/2 ... 9小时前 - 百度快照

城乡视角下的民俗节庆之争——对湖北恩施“女儿会”民俗移植的思... [size=-1]民俗元素 民俗资源 恩施女儿会...:"女儿会"是湖北恩施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它保持...是一种在传承中不断被发展的传统。随着城乡文化旅游业的兴起,...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ZX200 ... 2011-7-15 - 百度快照

女儿会传统元素的最新相关信息
[size=-1]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重庆晨网 6小时前
2011年8月11日... · 湖北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 传统文化元素缺失 · 北京电信推千元大...新华网武汉8月11日专电(记者冯国栋)传统恩施土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编者按:

最初的女儿会是借用赶场这个集市贸易的平台,进行传统的“自由恋爱”,即可以说原生态的女儿会有着特殊的魅力。

今天的女儿会已经跟其他艺术节活动没什么两样,都是领导致辞,文艺表演,招商引资。。。与其说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不如说是为恩施的婚庆公司婚纱摄影公司搭建推广平台。

同时,可以看到真正的“非诚勿扰”——相亲环节做得比较粗糙,很多相亲信息的展示参考性不高。。。

反正昨天一天除了开幕式外,没有出现很火爆的场面,看看今天的活动怎样。。。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三百年概说 (本土文化学者的叙事)

2011年07月04日 11:43 来源:中国硒都网 浏览:46 评论:0 大 中 小   恩施土家“女儿会”,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清朝至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和八十年代至现在三个阶段。“女儿会”之所以能在几百年间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是由它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的。“女儿会”历数百年而不衰,作为土家族地区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节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清朝至民国时期

  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十个棚”张、薛二姓族长,倡议在石灰窑建立集贸市场。族人约定,在7月12日这天,由张、薛两棚族长召集十个棚族长集会,并邀各姓氏商户参加。席间,薛氏族长在大红纸上写上《开场吉日》公告,贴于石灰窑集中地点杨家棚处。在鞭炮声中,集贸市场初步建立。这是石灰窑建立集贸市场的最早记载。有了集市,人们陆续上街赶场。最初,女人,特别是年轻女子不允许上街赶集。若干年后,或许是由于薛乡士的开明,女儿们才开始上街赶场。青年男女就在7月12日这天以物资交流为虚,以寻情觅爱为实,开始幽会。从那以后,男女青年们开始以这种形式互诉爱慕之情,久而久之,女儿会也由此开始。后来,族里规定每旬2、5、8赶集,“十个棚”男女老少逢集便上街赶场。渐渐地,物贸交流规模扩大了。中坪、小清河、黄家坪、曹家棚、文家铺开始集中在石灰窑集镇赶场。以至后来,恩施、建始、宣恩、鹤峰四县边区以及外地客商也云集于此进行商贸活动。石灰窑不仅成为了各地商贾云集的场所,也成为了“十个棚”女儿会的发源地。

  从清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鄂西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完成。元明至清初,朝廷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怀柔”政策。自清雍正开始,清政府鼓励山民上山开荒种地,谁开垦谁受益,可“永准为业”。对于无人认垦的荒地,政府实行召民开垦政策,于是,山外又有不少人搬到鄂西地区来。石灰窑离城200多里,因受改土归流之益,人口增多,农耕繁盛,物茂谷丰,人们在集市上的交流更加活跃了。一年一度的女儿会也不断沿袭下来。

  清同治五年(1866年),石灰窑集市已形成一定规模。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石灰窑的薛氏、张氏、黄氏开始大兴中药材生意。这一年,石灰窑“易同兴”药号开张,湖北、湖南药商纷纷前往购货,同时雇请湖南常德中医毛世辉到石灰窑坐堂行医。药材市场促进了女儿会的发展。

  民国初期,石灰窑成立了商会组织。为活跃商贸,促进社会交往,商会规定农历逢双日为热场,单日为冷场,7月12日的女儿会仍逢热场。这一天,不仅宣恩、鹤峰、建始等县的人们来参加“女儿会”,而且湘、川、黔等省的商贩也来了不少,尤以湖南最多。外地客商的加入,使小小的石灰窑集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买卖兴隆。据在此地曾做过联保主任的邓达三讲,每年的“女儿会”都很热闹,平时抓兵拉夫的现象,到这天都不曾出现了,因为乡保人员都赶“女儿会”了,哪有时间管这些。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石灰窑建立了乡政权(石灰窑乡政府)。集贸市场逐步繁荣,外商大增,常驻丁友财、邓达三、钟福全等家客栈,设立布匹、日杂、百货摊点,以此换取石灰窑的当归、党参、天麻、厚朴等名贵药材,运销湖南、广东等地。从那以后,每年参加“女儿会”的外地生意人日渐增多。石灰窑的姑娘们在集市的薰陶下,也乐于交际,十分好客,对外地客人特别友善。不少当地女子与外地客商在“女儿会”上一见钟情,结为终身伴侣,并落户当地,这令本地青年男女既是羡慕又是妒嫉。土生土长的石灰窑人冯永德讲说:“石灰窑发外地人,不管是娶妻生子还是做生意,凡是外地人在石灰窑安家落户的,一发人(子孙多),二发财(钱多)。”

  大山顶女儿会的形成时间略晚于石灰窑。“改土归流”前这里人烟稀少,清政府鼓励垦荒,许多外地客户相继在大山顶落籍,开荒种植药材。据当地退休教师李传章介绍,他祖上迁到这里已有七、八辈人了,以药材种植为业。在响板溪附近,编者找到了李氏祖坟,墓碑立于“皇上光绪七年小阳月”(即1881年10月),墓主人叫李福全,是大山顶首批种药兴场的开拓者之一。推算起来,李家来大山顶至少有180年了。为了更好的外销药材,山上的几户人家商定场期。附近的人们也在规定的日子里出来赶场,这样,赶场的人多了,赶场也不仅仅只限于货物的交易,慢慢成为了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场所。于是,“女儿会”开始出现。

  大山顶“女儿会”在建国前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早些时候,这里的男女在赶集时相互看中,便邀约到不远的大楼门的独笋山下谈情说爱。如果几个后生同时看中一个女子,便以比武的方式决定谁有与意中人恋爱的机会。据传,曾经有三个男子爱上了同一个女子,女子便提出条件:你们三人如果谁能上独笋岩采到“九龙盘”(传说是9条蛇守护 着的一种中草药),我就答应和他相好。三位后生互不相让,争先恐后去爬独笋岩。独笋岩位于大楼门处,一岩突兀冲天,高数十丈,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日天笋”。独笋岩四周悬崖峭壁,非艺高胆大的人实难上得去,更何况还要采到“九龙盘”了。比赛一开始,只见一英武后生择隙攀援而上,只一顿饭功夫,便上得岩顶,采到了“九龙盘”,成为女儿的意中人。自此后,凡在“女儿会”上表现勇敢的小伙子,便是女儿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大山顶“女儿会”也便在这种神话和传说中逐步发展起来。到了20速递初,随着药材的外销,“女儿会”与药材贸易结下不解之缘。大山顶上的中药材质地优良,又兼有“女儿会”的名声,使得外地药商纷至沓来。

  二、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石灰窑、大山顶与各地农村一样,党和政府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百废待兴。石灰窑建立了工商业联合会,规定双日场期不变,“女儿会”较之以往更热闹了。

  “改土归流”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着儿女婚事。鄂西大部分地区儿女婚嫁全由父母包办,婚前男女不得见面。年轻后生,正头腊尾,携带礼品,到岳父家拜年辞岁,婚前男女盼望见面心切。相传有个后生到女家拜年,来了几天还见不到未婚妻,临别心生一计,故意把鞋带扯断,假装到室内找针线缝鞋带,才在闺房中见到女方一面。而在石灰窑、大山顶的青年男女就幸运得多了。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男女青年婚姻自由了,闺中的女儿,盼望娶媳妇的后生,更加希望通过“女儿会”寻得自己的爱情。因此,“女儿会”越来越成为名符其实的“女儿会”了。建国初期,外地来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成了“女儿会”上的“俏货”。他们入乡随俗,赶“女儿会”,对歌传情,互约终身。在“女儿会”上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革干”毕业的建始籍青年干部小石,从县委调到济安区工作,就在石灰窑“女儿会”上认识了他现在的老伴,得到了美满姻缘。1953年农历7月12日的“女儿会”,是建国后石灰窑十分热闹的一次自发性的“女儿会”。早晨的太阳照在初秋的高山上,温暖而凉爽。一位刚满18岁、扎着辫子的施姑娘起了个大早,收拾打扮了一番,便来赶“女儿会”了。她找了个位置,放下装满梨子的花背篓,等待前来购买的客人。不多时,只见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笑盈盈地向她走过来。姑娘听人说起过,眼前这位青年就是乡里的石同志,不禁心中窃喜。石同志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把梨子买到了手。两人在回家的路上谈得投机,英俊潇洒的石同志使得施姑娘心花怒放,聪明漂亮的施姑娘也赢得了小石的爱慕之心。一天,石同志拜见丈母娘。石同志一进屋,施姑娘和她母亲高兴地出来迎接,又是给他烧玉米棒子,又是核桃板栗。小石心里一阵暗喜,他听人说,初次拜见丈母娘,如果丈母娘把核桃板栗都端出来了,就说明丈母娘喜欢这个女婿了。后来她们相约到子母潭边、八仙峰下,对唱山歌,以表爱慕之情。在第二年5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他们喜结良缘,终成眷属。一晃50年过去了,2004年5月,他们的同事、朋友都来庆祝他们的金婚。如今,老石逢人便讲,是“女儿会”给了他这个机会。
  五六十年代,“女儿会”以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以集贸市场物资交流为主。到了7月12这天,各乡村组织的唢呐队、花锣鼓队、摆手舞队、板凳龙队依次上场献艺,还有老艺人演出的被窝戏、猴把戏,有几十号人演出的傩戏,精彩纷呈。据65岁的退休教师周兴普回忆,1963年的石灰窑“女儿会”,四县边区组织了文艺汇演,建始县官店区铜钱乡自创的《十唱石灰窑》,唱出了石灰窑解放后的变化。石灰窑创作的一个话剧,周兴普演张铁匠,其妻朱秀珍也在剧中担任女主角,石灰窑小学教师张汉卿担任小提琴伴奏。

  “文革”期间,在那个“政治突出”的年代里,大跃进的冒进,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辛,本来就给人们留下了无法弥合的创伤。加之文革“破四旧”,自然会冲击到传统的“女儿会”。然而,“女儿会”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底,照办不误,只是形式和内容不同罢了。由于农副产品成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致使物资匮乏,人们几乎无东西可卖。但是,在大一统的集体供销经济体制下,县乡组织紧缺物资到“女儿会”乡场上去卖。这一天,人们可以不凭票证,一户可买到一斤酒、一斤肉、一斤糖以及一条肥皂。农民们交了山货,能抢购到这些计划物资,便成为了一大幸事。这段时间,“女儿会”上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中的李铁梅、小常宝等政治艺术女性形象,代替了人们心中的女儿形象,真正的“女儿会”也被迫转入“地下”。男女青年不便在公开场合谈情说爱,便用人们习惯相称的“钓鱼”办法来获取爱情。当时政府干部下到各村搞“运动”,农村女青年参与排演样板戏,开展文艺活动,与一些驻队干部混得熟了,就以“色”钓人。在精神和物质同样贫乏的年代,未婚的青年干部有的成为美满夫妻,有的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过错。这个时期的“女儿会”属于凋零期,民族婚俗之花几乎夭折。

  三、八十年代至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政策深入人心,传统的“女儿会”又恢复了,其内容逐步发展成为融物资交流、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盛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经物质文化生活。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石灰窑和大山顶等高山农村摆脱了吃粮供应、穿衣救济的局面。这个时期,石灰窑和大山顶等高山农村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集镇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思索着如何把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儿会”壮大起来。当地政府也把“女儿会”作为促进物资交流、丰富文化生活的盛会来办。1976年,大山顶成立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设在离响板溪3公里的堤场,响板溪“女儿会”也从此搬到了堤场。1979年,红土乡开始恢复在“文革”中断的石灰窑“女儿会”,四县边区农民组织文娱体育代表队,开展传统比赛活动。1984年农历7月12日,石灰窑乡举办了建州以来的第一个“女儿会”,鄂西(后改为恩施)自治州的州长李辉轩(地道的石灰窑人)、副州长田寿延率领州市机关干部前往石灰窑赶“女儿会”,使这次“女儿会”盛况空前。这次“女儿会”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将石灰窑“女儿会”享誉国内外。20多年前,市政协委员王兴凯还是沔阳一个走乡串户卖服装的小青年,他在汉正街听说大山顶有个“女儿会”,于是,在1981年前来大山顶赶女儿会。一来二去,天长日久,王兴凯在一次女儿会上结识了大山顶女青年林春花。他学着当地后生寻找意中人的做法,最后把妹子恋到了手。现在夫妇俩成了大山顶远近闻名的反季节蔬菜营销大户。

  1989年石灰窑建立区公所,成为全市22个区、镇、街道办事处之一,石灰窑集镇为区公所所在地。区委、区公所对石灰窑“女儿会”极为重视,在筹备建区阶段就成功举办了1989年规模空前的“女儿会”。这天,州、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八方客商、周边地区青年男女约3万人云集石灰窑参加“女儿会”。街上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物资丰富,人流涌动,各路文艺健儿更是大显身手,山边、潭边、路边青年男女对歌声此起彼伏,把传统“女儿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995年,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女儿会”,首次把“女儿会”搬进州府所在地——恩施城。这天,恩施市民族路、航空大道人头攒动,恩施城万人空巷,十万群众同赶“女儿会”。当时参会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纯煊感慨地说:“什么叫万同民乐?这就叫万民同乐!”这次“女儿会”已成为融节庆、文化、旅游、招商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把生长在乡里的“女儿会”搬进城,标志着州、市人民已把"女儿会"当作土家族地区人民共同的节日。“女儿会”已成为土家民族的象征。

  2000年,随着恩施旅游事业的兴盛,市政府为了加快清江闯滩、梭布垭石林等旅游景区的发展,把“女儿会”又从城里搬到离城54公里以外的梭步垭石林风景区。这次盛会加入了不少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如土家族的婚俗表演、傩戏、耍耍、莲香、板登龙等。这次盛会使省内外游客和国际友人一饱眼福,流连忘返。2000年的“女儿会”无疑是一届充满现代社会气息的“女儿会”。

  2004年,随着恩施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魔芋、烟叶、党参、茶叶、当归、干鲜果等龙头产业拉动了农村经济增长,使得农民收入增加。恩施市被评为全国魔芋第一县(市)。为庆祝这一盛事,市政府又把“女儿会”从乡里接到了城里。7月12日这天,扩建的民族广场彩旗飘飘,鼓声雷动,一派盛大节日景象。会场上,《首届中国魔芋节暨2004年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相约女儿会》的会标十分耀眼。通过对歌比赛,这次盛会决出了“歌王”、“歌后”和“歌师”。中国魔芋协会名誉会长、83岁高龄的刘佩英教授为全国受表彰的恩施市等8个魔芋大县(市)颁奖。各种文艺节目异彩纷呈,招商引资签约活动频频举行……整个恩施城洋溢在传统和现代交织的喜庆中。此时的“女儿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全盛时期。

  总之,现阶段的”女儿会“已成为了一个融节庆、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女儿会”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无论是在主办方还是在参与方,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活动空间看,“女儿会”经历了由发源地(石灰窑、大山顶)到州城(恩施市),又由州城到旅游景区(梭步垭石林风景区、龙麟宫),再从景区到州城(恩施市)的空间转换过程;从主办方的角色转换看,“女儿会|”已由民间自发组织,到区、乡政府主办,再到州、市政府主办;从参与者来看,“女儿会”由原始的薛家姐妹、乡民、生意人发展到各界人士参加,他们中有普通市民、商界老板、政府官员、文教人士、研究工作者,并且不分种族和肤色;从内容来看,“女儿会”己由单纯的以物资交流的形式寻找意中人发展到以集文艺表演、体育竞技、旅游观光、招商引资的多功能集会;从形式上看,女儿们不再是穿着“三叠水”、绣花鞋、背着篾背篓参加乡间的“女儿会”,而是身着盛装参加城镇的“女儿会”,她们不再把“女儿会”仅仅只当作一个寻找意中人的场所,更多的是通过“女儿会”感受土家无限风情和民族魅力。
  (本章根据齐书清、崔在辉、程仕政、贺孝贵文稿编著)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文化渊源


2011年07月04日 11:38 来源:中国硒都网 浏览:27 评论:0 大 中 小   一、女性文化是女儿会产生的渊源

  “女儿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她的主体是“女儿”们,是以女性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传统民族盛会。由此,“女儿会”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及女性文化时期。

  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认为,人类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各个时代,产生过各种形态的“家庭”文化。家庭的第一阶段是血缘家庭,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第二个阶段即普那路亚家庭,这一形式的群婚家庭中,谁是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却是知道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也只承认女系。母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母权制的产生,女性成了家庭、社会的权力支配者,一切行为都是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的,女性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由此产生了女性文化。

  人类经历的各种家庭阶段,都适应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18速递夏威夷岛的瓦那国,还存在兄妹成婚的多妻多夫现象。恩格斯说:“兄弟和姊妹结婚,在瓦那国是很普遍的。”在日本安万侣《古事记》中载日本古代神话伊邪那歧命与伊邪那美命兄妹二人成婚的故事,在朝鲜的釜山、庆北、咸兴等地流传的《大洪水和人类》的故事,与我国的兄妹成婚的故事异曲同工。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思士思女说”,相传在司幽国中分为男女两个集团,男性集团叫“思士”,不娶妻子;女性集团叫“思女”,不嫁丈夫。两个集团在性向往上并没有深化到哪一个具体的人,而只是对异性的需求和向往。这是最原始的杂婚形态。我国藏民族还出现过“兄弟共妻”现象,认为同一个父母所生兄弟姊妹,生在一起,长在一起,永不分离,乃是幸事。甚至在对偶婚制时期,有些民族家中缺劳力,便与来客或朋友之间的男性成为一种共妻关系。

  土家族先民也曾有过原始的女权时期,那时的婚姻是以妇女为中心的。《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载: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此时鄂西尚处在母系社会时期,盐水女神在廪君不愿留居的情况下,大胆出击,“暮辄来取宿”,表现出女性对男性的大胆追求。这个故事说明,“女儿会”以女性寻找意中人和异性伴侣有其历史渊源。

  在鄂西流传的兄妹成婚的故事记载:“洪荒年间涨大水,淹死万国九州人。万国九州都淹死,留我伏羲兄妹人。”说的是洪荒年间一场大水,把世上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兄妹。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二人在万物生灵的再三劝说下成婚生子繁衍后代,于是世界上又有了人类。这种兄妹成婚的阶段,按照摩尔根的划分,应是蒙昧时代的血缘家庭阶段。即任何一个男子都可成为任何一个女子的丈夫。

  在“女儿会”原生地石灰窑流行的地方剧种——傩戏《姜女下池》,大意是姜女在池塘洗澡,隐约看到范郎在树上乘凉,便唱:“你是人来你说话,你是鬼来放豪光。”范郎唱:“早知娘子下池塘,不该树上把身藏。”姜女唱:“树上哥哥听我说,只有猴子树上坐。哥哥若还有胆量,请你下树谈家常……。”姜女的无拘无束、活泼奔放,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裸浴,见了异性偷窥,也从容镇定,毫不慌张,而是大胆出击,以对歌的形式,约范郎下树谈情说爱,互通家长里短,定下终身。这与“女儿会”上男女相爱、以歌为媒何其相似。

  从以上情况看,“女儿会”的产生与母系社会和女性文化密切相关,“女儿会”是母系社会的传承,是女性文化的反祖现象。女性文化为女儿会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女儿会是对远古自由婚俗不自觉地模仿

  女儿会作为一种婚俗现象,不管是假经商觅爱,还是借对歌传情,乃至借“回妈屋”过月半与情人幽会等等,其核心是一个“情”字。

  单纯从“性”来讲,性是一种生物本能,《说文》释为“性,生之质也”。即生命的本源。6万年前原始人的性及性行为,与现存的猿类几乎没有差别。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人,作为被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对性的需求和采取的方式则带有了社会化,亦即文化意义。人类早期出现的群婚制,或“野合”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道德的、是乱伦行为,但那时的婚俗所表现出来的性行为是自由的、平等的也是绝对开放的。直到后来发展到一夫一妻的“专偶婚”,从人的种群发展看是进步的,然而,自此也由男权社会取代了女权社会。女性也即从一个氏族的社会主角地位,沦落成了男性的附属物,乃至发生发展到有“抢婚”、“买卖婚”等婚俗。其实质,女性就成了一种被奴役的“性商品”。在宋代便出现了专司男女婚嫁的作“媒”职业。“六礼”中的“纳采”,即等于把女儿作价卖,与索要的所谓“奶水钱”别无二致。从婚俗演变的历史轨迹看,作为平等性伙伴之一的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私有制下,即成了供男人取悦的“性机器”。几千年来通行的“六礼”,俨然很文明,很有道德,其实质,就是对人的本性之一的“性自由”的一种压迫和伤害,集中表现在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

  这种对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正如一副桎梏,突然间架落在一个数千年来都是“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以歌为*淫之媒……”的自由婚俗的民族身上,从此,凡男婚女嫁,非“六礼”不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其沿袭历久的自由婚俗文化则被强制取缔。从文化角度讲,文化的排它性所衍生出来的不屈服与反抗,则成为该民族的精神在人们心里积淀下来,并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只待什么时机,便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因而,当石灰窑、大山顶两地的集市贸易这个天赐良机到来时,人们(主要是青年男女)便不约而同地以经贸为名,行觅爱之 实,以对歌为媒,行恋情之实,以“回妈屋”之名,作偷情之举……这种种表现形式,是对封建婚制的反抗,也是对远古自由婚俗的一种不自觉的返祖与模仿。


按:如此阐释,未免牵强,难道民俗的发明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期望对女儿会的溯源研究有所突破才好~~~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看看专家怎么说?

http://www.nuerhui.com/news/search.asp?sortid=230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8-12 07:38 编辑 ]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