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 | 张举文 | 5 |
劳作模式:民俗学关注村落生活的新视角 | 李向振 | 17 |
身体性与祛身化:一种关于共同体衰变机制的分析 | 黄 剑 | 25 |
| | |
非遗论坛 | | |
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 | 黄永林 孙 佳 | 34 |
“迷信”与非遗之间:关于江南的民间信仰与农村妇女的一些思考 | [日]佐藤仁史 | 42 |
以民众为本位:当代节日志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追求
——以“传统节庆文化论坛”相关讨论为核心 | 朱振华 | 51 |
| | |
民俗史 | | |
谁是正统:中国古代耕织图政治象征意义探析 | 王加华 | 57 |
商周族氏铭文中的鼗鼓形态与鼗族 | 高晋南 | 72 |
试论汉代的民间借贷习俗与官方秩序
——兼论汉代民间借贷中的“契约精神” | 李一鸣 | 78 |
唐宋转型中宋儒的二重性
——以家族祭礼为中心 | 胡长海 | 87 |
新见元延祐“泰山石敢当”碑铭考 | 周 郢 | 97 |
| | |
民间文学 | | |
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
——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 施爱东 | 101 |
从传说到传奇
——《古岳渎经》与唐代运河淮泗段的地域文化考论 | 滕汉洋 | 111 |
彝族史诗“支嘎阿鲁”中次要人物的箭垛效应研究 | 王伟杰 | 119 |
| | |
田野报告 | | |
饮酒作为山地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黎、瑶、侗三个山地民族村寨为例 | 周大鸣 | 126 |
“两家并一家”之传宗接代的另类解读
——阴间与阳间的连结 | 沈 燕 | 136 |
南海渔民关于台风的地方性知识
——以广东湛江硇洲岛的渔民为例 | 罗余方 |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