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艺术瑰宝——热贡文化
马烈
2011年11月10日10:58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十二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今后我们要充分挖掘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心灵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产品,抢占情感经济新高地。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宗教文化旅游是黄南州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发展热贡特色文化产业,提高热贡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生态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热贡文化概述
热贡文化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谷为核心,由藏、土、汉、蒙、回、撒拉等多个民族,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独特的、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在内的传统地域文化。
热贡文化是青藏地区广为流传的高原多民族相互融合的民间文化,它与昆仑文化、三江源文化、河湟文化,共同构成了青海文化的四大体系。热贡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以热贡艺术绘画、雕塑、堆绣、沙盘画为内容的民间工艺技术;有以热贡藏戏、传统曲艺、民间传说、拉伊传唱、著作典籍等为内容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以及以热贡六月会、土族於菟、宗教法会等为内容的民间活动等。黄南民俗文化资源、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人工景观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族服饰与民族饮食资源以及民族民间文学与历史人物资源,共同构成了热贡文化。
2006年,同仁县吾屯村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郭么日村被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隆务镇被确定为“全国民族民间唐卡艺术之乡”。2009年9月,“热贡艺术”被正式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有人把同仁县吾屯上下庄、郭麻日、年都乎等村,誉为“家家有画室,村村有画师”的画乡。
目前,在同仁已被命名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热贡艺人有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4人。
二、热贡文化与文化生态
2008年6月,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同仁县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由文化部批准命名设立的继我国福建闽南文化和安徽徽州文化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青海省三个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实验区之一。州委、州政府把建设、发展好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脱贫致富,实现黄南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一区九品十项工程”的建设工作任务。为了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州委、州政府通过实施热贡文化“千家万户”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培育了一批文化企业和热贡艺人。初步形成了以唐卡、雕塑、堆绣、石刻技艺、民间歌舞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群体。
截至2011年初,黄南州已拥有文化企业和文化单位104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387人,其中,同仁县吾屯上下庄、郭麻日、年都乎、尕沙日等村就达6932人。热贡艺术品制作销售收入已达8331万元,比“十五”末增长5倍。
三、热贡文化产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热贡神韵》剧目国庆进京演出获得成功,圆满完成了第三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热贡唐卡博览会的组织承办工作。新建了黄南州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库房、热贡文化广场。
同仁县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地上地下文物遗址近400处,是青海省文化资源大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富集的地区。
1.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日益发展,热贡文化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绣(刺绣、剪堆)、建筑彩画、图案、沙盘艺术、酥油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群体。
2.抓契机,创特色,促发展。充分发挥热贡资源和产业优势,在加快发展唐卡、泥塑、雕塑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刺秀唐卡、木雕唐卡、制作铜像、铁像等特色产业。目前刺秀唐卡、木雕唐卡、铜像、铁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吾屯村已成为集热贡艺术品加工制作、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热贡艺术集散地。
3.民间艺术产业。目前,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泽库“石刻技艺”、黄南“藏戏”,被列入第一个十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推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1、基本思路
“十二五”及今后,黄南州把推进实验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在对热贡文化进行科学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利用,从打造“九品”入手,把建设项目作为支撑和载体,实施十项工程,坚持创品牌,兴企业,活经济,发展壮大热贡文化产业,推动实验区加快发展。同时,把实验区的建设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实验区实行的生态补偿机制结合起来,与争取把黄南州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配套改革综合实验区结合起来,形成“三江源”生态保护、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和发展低碳经济互为补充、互为支撑、联动发展的格局。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制度和工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护传承。实验区从事热贡文化产业的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达到10亿元,旅游人数达到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实验区文化和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占全州GDP的30%以上。
到2020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旅游人数控制在旅游容量范围之内。实验区保护与建设实现常态化,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同仁历史文化名城原貌得以全面恢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得到有效改善,同仁实现撤县设市目标。实验区拥有坎布拉景区和热贡文化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保护传承与开发运营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样板,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打得出的一张“文化名片”和文化产品。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建立健全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热贡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热贡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热贡六月会等民俗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同时开发高原生态和黄河流域观光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以及高原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和生态考察特种旅游产品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和旅游产业链的开发,大力推广“唐卡故乡?秘境热贡”的目的地形象,树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文化与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
3、挖掘热贡文化资源,打造热贡文化品脾
一是挖掘热贡文化资源,借助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热贡文化资源调查工作,征集热贡文化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建立观代化的热贡文化资源库;二是建立热贡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热贡文化》系列丛书,动员国内、省内特别是州内专家学者研究热贡文化,争取到“十二五”期间,建立热贡文化学科研究体系;三是建立热贡文化非遗博物馆,征集热贡文化发展成果、打造热贡文化品牌;四是瞄准香格里拉、香巴拉等藏族文化品牌,坚持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个定位,抓住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与建设,努力把热贡建成与香格里拉、香巴拉齐名的藏族文化品牌
4、以唐卡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做优热贡特色产业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扩大热贡艺人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末,从事唐卡绘画、堆绣、雕塑、石刻、金银器加工及相关服务业人数达到50000人以上,文化产业创收达到5亿元;二是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和开发以唐卡绘画内容、外包装、唐卡绘画矿物质颜料、绘画工具等其它上下游产品,形成以唐卡绘画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链条;三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唐卡产业化水平;四是在产业发展战略上,依据唐卡产业特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参与唐卡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互相竞争、互通有无、降低成本、延长链条,走产业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五是着重培育热贡唐卡品牌,以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为平台,树立热贡唐卡在全国乃至世界唐卡领域的领头形象,把黄南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唐卡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
5、以热贡藏戏、六月会舞蹈、土族於菟舞蹈、藏族民族舞蹈为重点,启动热贡演艺市场。发展热贡文化演艺产业发展,借鉴云南等地发展经验,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通过引进有实力的演艺公司、走市场化募集资金、开拓演艺市场的路子,采取适当措施,鼓励演艺团体走出去,成为对外劳务输出的重要形式。
6、创新产业发展手段。适时启动电影、电视、网络、文化会展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手段,提升热贡文化产业的品位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