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行纪调查记报告书等边务资料丛编(初编)(套装共50册)
编者:边丁
出版社:蝠池书院出版
出版日期:2009-04
ISBN:9789881806499
《中国边疆行纪调查记报告书等边务资料丛编(初编)(套装共50册)》围绕中国边疆地区,搜集200余种文献,内容包括各类边疆驿程纪行、山川河道记述、交通道路、边地调查记、报告书、旅行记、日记、筹边计划、会议记录、时评、概述等,共计2万余页50本,拟分5期先后出版。上述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如行纪、调查记、旅行记、报告书等。由于出自作者亲历其事,眼睹目击,因此具有第一手资料的价值。例如十三世因抗英、亲俄、拒清,先后被清政府削去称号;可他又是清代来京朝觐两位之一(另一位是五世),对其评价是个复杂的问题。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御前大臣博迪苏奉派前往喀尔喀地区,名为“考察蒙古游牧事宜”,实际上是探视流亡在此的十三世。当时清政府一方面不满十三世抵抗英军入侵擅开边衅,另一方面顾忌他北上蒙古可能投入沙皇俄国,所以派博迪苏前去慰问,并督促他赶紧回藏。博迪苏亲自和十三世相见、会谈,虽然事关机密不便宣布,但在他的《朔漠纪程》中透漏大量相关信息,这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同行的军官李廷玉撰有《游蒙日记》,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了这段史实。由于《游蒙日记》刊于民国四年,没有触犯清政府的顾忌,李廷玉还道出清政府原打算果断处置十三世的秘密。这些记载为进一步考察蒙藏关系及清朝边疆经营提供了宝贵材料。
此外,许多文献属于珍稀罕见。例如首次面世的麟庆《奉使鄂尔多斯驿程日记附驿亭吟稿》(稿本),在内蒙古地方史及鄂尔多斯研究中从未被利用过,麟庆虽然只是奉派祭祀诺塔克旗扎萨克额尔德尼绰克图,但沿途记录自然风光,社会民情,对于了解咸丰年间鄂尔多斯地区生态、经济等情况很有参考价值。麟庆记录的乌审旗巴尔素海地方“地不开垦,草极蕃茂,并生沙柴,又名万年蒿,高约二三尺……黄羊野兔甚多,百十为群”,今日已不复见。他看到的山陕民人垦殖,则是清末放垦以前鄂尔多斯已有小规模农业的实录。赵世棻《调查口外垦务日记》记录的开垦,对读者了解今天河北张家口地区农牧经济变迁是生动的观照。何东耀撰写《调查长城套及西盟地形大势报告》封面盖有 “秘”字印,显然并非坊间印刷,而是政府内部文件。唐在礼的《库伦边情调查记》,以作者身为当事官员搜集库伦独立情报,具有独特价值。《吉林剿抚蒙乱详细报告书》(记1912年8月——10月吉林官军镇压乌泰之乱)、《吉林支队征蒙战斗后详报》(1916年8月——9月吉林官军与巴布扎布郭家店之战),均系内部报告,其中披露的诸多细节,可以提供读者重新审视历史的线索。
第二类文献主要是政府各级官员对边疆事务的分析、议论、对策、建议、计划等。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因列强环伺蚕食,危机四伏,加上清政府剥削压迫,吏治腐败,边疆各族抗争此伏彼起,如何防御外侮,消弭内乱,巩固统治,许多有识之士发表了大量策划、建言、时评,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时期边疆社会实态。这些政府对策、朝野意见,不仅是今天回望边疆历史的重要参照,而且对解决现实边疆问题仍有参考价值。例如通过从未刊布过的《经营西疆计划》、《条陈西南国防大计》、《经营漠北计划》、《西北国防大计条陈》、《经营漠南计划》,读者可以了解清末转型期间经营边疆的基本思路。尽管有些计划当时并不具备实施条件,但仍影响到民国政府的边疆政策。另如《阿尔泰回部哈萨克贝子与蒙古亲王争界文》、《蒙事会议录》(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一日会议记录稿本)、《研究俄约关于外蒙古议案》(密件 北京政府外交部政务司拟)、《筹边界务五书》、《藏案附件》、《议勘滇越边境奏稿》、《中俄边界查勘抄档》、《新疆勘界公牍汇抄》、《研究俄约关于新疆人民国籍问题议案》等,记录的边界问题,当时都是事关国家版图的机密材料,从内部观察清政府或民国政府的边务记录,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从而了解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对解决边界问题的决策过程。
近代边疆资料可称浩繁,专项资料系统编辑可以作为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长编;按时间、地区、问题的编排又能构成若干研究视点。因此《中国边疆行纪调查记报告书等边务资料丛编(初编)(套装共50册)》是研究边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