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娜:女,1978年11月20日生,满族,辽宁本溪人。2000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2003年获法学(民俗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年获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学术成果:
论文:
1、 《辽东王姑祠庙会调查》,《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2、 《姻亲关系在民间社会中的功能》,《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增刊
3、 《辽东放养柞蚕习俗调查》,《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
4、 翻译英文《多重的记忆:鲁迅的传统观》([德]塞巴斯蒂安•维格著);《我们是谁:从性别角度看少数民族音乐传统的跨地区保护》 ([德] 吉萨•杰妮考恩著),载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8月
5、 《现代化进程中的姻亲关系变革》,《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6期
6、 《种地:一个生活场景的文化解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7、 《农具:肢体功能的延伸与象征意义的衍化——以辽东沙河沟人的农具制作与使用为例》,《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8、 《“生存型经济”:沈阳市个体户生存状况探讨》,《理论界》,2008年第2期
9、 《“网上小区”:建构、功能与运行机制探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0、《沈阳市个体户的发展历程及结构特征》,《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3期
11、《断裂与延续: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文化遗产》,2008年第2期
12、《“网上小区”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3、《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记忆碎片化与主体缺失》,(第二作者),《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
14、《变与不变:辽东山区村落民俗变迁与俗制厘定——兼论民俗的本质》《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
15、《仪式、记忆与知识传承——辽东满族“二月二”节俗调查》,《满族研究》,2009年第3期
田野调研与课题项目:
1、2003年8月-9月,参加云南大学主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民族学建设子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之“锡伯族-辽宁沈阳市新民村调查”,撰写《锡伯族——辽宁沈阳市新民村调查》第五章《婚姻家庭》,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主持2006年沈阳师范大学校级社科项目《技术革新与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主持沈阳市2007年社科项目“互联网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项目批准编号:sysk2007-03-08
3、主持2006-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老工业基地社会个体户的生存状况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060810
4、主持2008年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地方传统与乡村文化建设――以辽宁农村为个案》
5、主持2008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城乡民俗变迁与社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L08BSH014
6、参与2008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满族民间故事》,在辽宁本溪地区对满族故事的传承人与传承现状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6万字。
7、参与辽宁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东北转型进程中的社会网络及其功能释放研究》
8、参与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民间社会网络与区域社会稳定》
参与沈阳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视觉民俗――民俗学教学方法探讨》
参与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老工业基地变迁的社会文化维度:领域、功能与风险》
9、参与2009年辽宁省城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需求重大项目《2009年辽宁省城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需求调查问卷》
10、参与2009年中山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沈阳分组项目调查
著作:
1、参编《中国民俗大系•辽宁民俗》,第八章《民间信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2、参撰江帆主编《中国民间神谱》,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3万字
3、专著《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25万字
http://www.pkucn.com/chenyc/view ... &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