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揭秘:苦水为何“龙抬头”时闹社火

揭秘:苦水为何“龙抬头”时闹社火

作者: 稿源: 每日甘肃网-科技鑫报  2012-02-24 08:55





揭秘:苦水为何“龙抬头”时闹社火



  目前,国内能够保留至今的以“龙”为主题的祭典活动已经十分少见,仅有河北省赵县东部梨区范庄镇龙牌会、海南省三亚的祭龙王,以及兰州市永登县苦水村的二月二舞龙社火等还较有规模。众所周知,苦水是著名的“玫瑰之乡”。这里的年俗非常独特,闹社火并不在农历的正月十五,而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苦水人都说,过了“二月二”,这春节才算过完了。
  民间传说层面
  据苦水镇的村民们讲,这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苦水镇的东西两山有两条龙,一条黄龙在东山,一条青龙在西山,而苦水川正好是二龙戏珠的地方,因有两条龙的庇佑,苦水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村民们说,明朝初年刘伯温来西北寻访龙脉,发现苦水是个风水宝地。便施尽各种法术一心想把这里的黄龙和青龙赶走,但黄龙和青龙都深爱着苦水川不愿离开。刘伯温大怒,将黄龙拦腰斩断,并在黄龙背上炙黄土堆,使其永世不得翻身。同时如法炮制,将青龙也拦腰斩断,从那以后,苦水东西两山的树木逐渐失去了生气,最后变成了荒山秃岭。黄龙和青龙被斩后,苦水川连年庄稼欠收、瘟疫四起,灾荒频频。
  为了补脉气,村民们决定给龙“治伤”。于是,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苦水镇北街村民扎上黄龙,南街人扎上青龙,开始闹社火。在领龙人的烟火中,两龙吞云吐雾,活灵活现。村民们藉此来寓意,苦水的两条龙又重新复活了。从那以后,苦水就形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乡规:正月十五不闹元宵,而是在“二月二,龙抬头”日才闹社火。
  农耕文化层面
  而在记者采访中,当地一些民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从农耕文化的层面来分析,苦水之所以不在正月十五闹社火而是选择“二月二,龙抬头”日,一方面与长期以来的龙文化图腾崇拜有关,一方面则是反映了苦水一带小麦种植的时令,这里位于永登南部,气温较北部略高,以前元宵节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小麦播种时节,农民们都在地里忙活,根本腾不出工夫闹社火,而到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刚好春耕结束到了农闲时分。
  民间民俗专家们说:“从节气上讲,‘惊蛰’就在农历的二月二前后,蛰者,动物冬眠也。龙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组合而成的神物,所谓龙抬头,其实也就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在春天里抬头了。而云团、雷电、彩虹都是和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龙抬头,“贵如油”的春雨便普降大地,润泽万物了。可以说,在苦水‘二月二社火’是由龙图腾崇拜文化构成的灵魂主题,在农耕文化里开拓出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无限寄托企盼的民俗民风。”记者了解到,“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主要表演项目有:“苦水高高跷”、“兰州太平鼓”、街头小品、舞龙舞狮、腰鼓队、大姐队、秧歌队、舞蹈队、铁芯子、竹马子、牌灯、滚灯,还有五彩缤纷的焰火,主题新颖,格调高雅,规模宏大,形成了独具苦水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节日。
  记者龙庆宏徐晓君

TOP

永登县苦水镇二月二龙抬头社火


天上人间  辛国英摄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龙抬头节。西部民间农村流行吃炒豆的习俗,并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歌谣和传说。从节气上讲,“惊蛰”就在农历的二月二前后,蛰者,动物冬眠也。龙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组合而成的神物,所谓龙抬头,其实也就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在春天里抬头了。而云团、雷电、彩虹都是和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龙抬头,“贵如油”的春雨便普降大地,润泽万物了。
  在永登,在有“玫瑰之乡”之美誉的苦水,龙文化的崇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陇原大地上可谓是历史久远,独树一帜中堪称陇原一绝。这便是以苦水二月二社火为标榜的龙图腾崇拜文化。,以龙图腾崇拜文化为主,其次融合了太平鼓表演艺术和高高跷表演艺术等众多的民间表演艺术,以民间自发的名义,打造出了兰州民间规模最为宏大的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的狂欢节日。而这民间的自发性质的狂欢节日,却形成了“文化在民间,艺术在民间”的民俗民风里神秘丝路荣光。奠定了西北农耕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积淀。从而形成了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文化,李佛文化,玫瑰文化三大苦水民俗文化。在苦水有三足鼎立之局势。然从这三大苦水民俗文化中推论历史的渊源上来说,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民俗积淀,李佛文化是本土名人的崇拜情节,玫瑰文化是农耕经济的实业振兴。从而定义:苦水二月二社火是由龙图腾崇拜文化构成了灵魂主题,在农耕文化里开拓出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无限寄托企盼的民俗民风。
  舞龙灯是苦水二月二社火的特色节目。南街青龙北街黄龙,在“二月二”夜晚出场。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涵义。龙在焰火表演的带领下,火光闪烁,烟雾弥漫,恰似龙游云彩,活灵活现,二龙相遇、相戏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和不断喝彩。
  灯火是苦水二月二社火必不可少的竞技活动,从道路两旁悬挂的灯饰,到社火中表演的灯火,都尽显了苦水街两街人的聪明才智,竹马灯是风靡丝绸之路的特色灯火,均由小童扮演“沙场秋点兵”的远古行军场面,滚灯以开路灯为主,在地面上来回穿梭滚动。花篮灯的制作迥异不同,名目繁多,大有“银河连天灯火灿”的火树银花意境。
  在苦水,有这样的一个传统习俗,即在每逢农历二月二的这一天,人们都要进行炒豆子,这豆子均以五种为佳,如大豆,小豆,小麦,麻籽,玉米。在苦水有五谷豆子一说。据说这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呢!
  百姓为了让白玉龙能够不再受囚禁之灾难,便想方设法地寻找搭救恩人白玉龙的金豆开花,可是如何让金豆开花呢?这让众人迷惑不解,久久不能悟透其中的意思。毫无办法。太白金星被白玉龙的善举所感动,便私自下凡来到人间,化变成一白须老人,给众人写了一首诗:“人间金豆何处寻,庄稼五谷是救物;二月二日龙抬头,炒豆开花救玉龙。”并当众解惑授以诀秘:将庄稼地里生长成的五谷豆子炒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嘛。于是众人纷纷争先恐后地奔走相告,决定在二月二这一天家家户户均要进行炒豆子,并将炒好的豆子供放在院子当中,让玉皇大帝看见知晓。从此,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便这样流传沿袭下来了。

甘肃摄影家协会网http://www.gssyjxh.com/2011/0824/185.html

2011-08-25 16:27:52

编辑:徐斌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