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工程二之一
五省名城联手 打包海上丝路合建申遗航母
本报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任田
文汇报 [2009-06-07]
各国申报世界遗产之风愈演愈烈,由于申报项目太多,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苏州会议)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决议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报两项,于是逼出了「线路遗产」的串联奇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个单体遗产去申报,难免要排队上百年。因此,当前中国主要有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路、陆上丝路和沙漠丝路三部分)、大运河和茶马古道这三个超大型文化线路准备申报世界遗产。其中,海上丝路已登录中国国家文物局的预备名单,由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山东蓬莱5城市联合组建海上丝路「申遗航母」,距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请仅一步之遥。
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常务副主任吴凌云,是临时机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办公室」的灵魂人物。他率领3名固定编制成员和50名临时人员,在广州黄金商业地段的北京路上,一片貌似荒芜的南越国宫署考古遗址旁办公,据说仅为申报而参考、组织编写的各类文献材料,堆起来足有一层楼那么高。
「单体申遗」泡汤 「线路申遗」登场
南越国遗迹最初是「单体申遗」,吴凌云原以为到2004年即可结束相关工作,因中朝关系变化而被「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挤掉;之后又预计2005年可获成功,又被迫为同样秉赋政治原因的「澳门历史城区」项目让路。直到2006年12月,南越国遗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后又改「单体申遗」为集成打包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申遗」。
改「单体申遗」为集成打包申遗,是因为受名额限制,竞争激烈。中国作为遗产大国,仅国内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就上百个,国家文物局因此搞了个「预备列表」,再「动态管理」,意即国家先筛选一遍,各项目根据表现优劣随时上下榜单,再一年提名两个项目(一个文化遗产和一个自然遗产)申报给联合国。对于每个申报单位来说,能上国家预备列表就是很大成绩,因为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也会进行评估,如何让专家认定甲单位的申报价值大于乙单位,正是编撰申报材料的难点所在。
「包罗」岭南名胜 力争「一蹴而就」
打包申遗后,广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城市,与泉州、扬州、宁波、蓬莱五城市均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联合组建「申遗航母」。而囊括南越国遗迹、南汉宫殿和王陵、南海神庙明清码头遗址、南海一号沉船、镇海楼、南海神庙、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宗教史迹之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先贤古墓等以及锦纶会馆、外国人公墓、巴斯人墓群等,几乎「包罗」整个岭南地区的著名历史遗迹。整个范围则东至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西到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北接山东蓬莱、登州,倾几省合力围造申遗航母,以求一举通过金榜题名。
这项规模宏大的整体打包申遗,由广东省文化厅牵头,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登榜名利双收 官民热情空前
中国申遗热情空前高涨,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副主任郭立新析其原因是:「外部由于全球化现代化推进,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很多熟悉的东西一下子消失,人类对遗产生成怀旧的情感需要,而内在原因则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驱动。」
官民学者三方同心
在中国,旅游是朝阳产业,十年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前奏,「捂热」了社会各方面催化观光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决心与进度:地方政府对申遗感兴趣,是因其政治方面的好处,地方政府天天跑国家文物局,最大的压力往往是:「我们已经投入这么多!不成功怎么交差呀!」因此背水一战,必须上榜。
院校纷设相关专业
学者们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他们就现代化社会发展变化进行思考,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至于民众,申遗社区的老百姓会直接得利,热情当然高。因此三方同心,唱响申遗。
中山大学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于2003年成立,直属学校管理,并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研究者专擅领域涉及文物保护技术、考古学、城市规划学、古建筑、人类学和民俗学等。
考古学呈「朝阳势头」
全国同类型的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机构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乐山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建立有研究力量和地缘优势的研究(考古)中心,这些大学开设的相关专业也是多少跟文物考古相关的热门专业。由于当前为止发展时日尚浅,人才大多未毕业,因此还看不出实际的就业情况。但随中国申遗热的持续升温,这个新兴行业将很有朝阳势头。
开平碉楼胜出 民居颠覆皇宫
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郭立新博士认为,2007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认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在传统的概念里,几乎是一个颠覆性的开创,表明了申遗思路在不断变化,「早先七八十年代大项目好报,皇宫大寺长城,西方的巴黎圣母院,都是宏大珍品。现在随全球化生活方式变迁,关注转向普通人生活,如福建土楼的胜出(2008年7月),代表典型民居,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开平碉楼在中国甚至还未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说明现在强调文化多样性,申遗渐渐有从精英走向民间的味道。」
开平「登榜」游客倍增
开平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承认开平申遗花费过亿元,当前省里和市里两级政府共拨给1.2亿,算是基本收回「投资」。作为广东省成功申遗的典型,开平碉楼在今年珠三角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保持与2008年收入持平(景区营业额1,600多万),比2007年申遗前增加130%的高水平,且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内地几省的游客还在增加。除去经济账乐观,社会效益更可观──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之后品牌打响,不单是门票,还带旺当地的食、住、行、游、购、娱全线,08年整个开平市游客300多万,比申遗之前翻了1.5倍之多。
粤港澳打包「金三角」
作为广东省成功申遗的头炮,开平的经验影响2009年「中国丹霞」组合项目(包括贵州赤水、湖南裶山万佛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龟峰、浙江方岩和江郎山6个申报点)申报世界遗产。广东省旅游局透露,丹霞地貌将是今年联合国验收很有把握的世界自然遗产。如果丹霞再成功了,就准备战略上加强省港澳合作,把香港澳门+开平碉楼+丹霞山+南华寺,打包成「金三角」统一对外宣传。
申遗流程似「入党」
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常务副主任吴凌云为记者打了一个有趣比方,说海上丝路申遗工作好像申请加入中共。
第一步:提交入党申请──先确定遗产点,编撰申报文件,地方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出项目申请,缔约国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文件。
第二步:是党员预备期培养考察。国家文物局会告知申请人做好哪些工作,按照具体操作规程,做好保护规划,周边整治,例如南越王墓两边的高楼很影响视觉,政府马上准备拆除,以恢复象岗山山体风貌。同时世界遗产中心秘书处委派专家实地考察,评估是否符合条件,再提交给委员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文化遗产提名。
第三步:通过表决,世界遗产大会一般每年7月召开,大会看重专家意见,讨论后投票,21个缔约国每国一票,决定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也绝非「一劳永逸」,如一旦发现「党员」表现不合格,可被「党内警告」甚至「开除党籍」。申遗成功后,有关方面会每年派官员前来监测并写报告。过程中如发现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保护不力,对遗产造成很大风险时会发出警告,要求保护人手改善;如不改善,会被列入「濒危遗产列表」,再不改善就可能被取消遗产称号,不过当前世界还无先例。
话你知:中国37项目列世界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规范出定义。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当前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3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