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郝苏民教授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与机制研讨调研”专题会议上发言

郝苏民教授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与机制研讨调研”专题会议上发言

       922日下午至923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与机制实践调研”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城关校区综合楼102举行。我校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郝苏民教授在会上发言。

    新疆文化厅副巡视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马迎胜,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霍福,李言统、李季莲、颜宗成等专家教授担任会议召集人;龙先琼、周亚成、马东平、秦莹、刘永红等专家教授担任评议人。


    郝苏民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现状问题的调研》的发言。在发言中,郝教授介绍了自己亲身参与调研的经验和感想,阐述了人口较少的民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社会参与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面临的挑战,并就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随后,马东平、霍福、刘秋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纷纷发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研究以及调查分析做精彩发言。



    周亚成、闫国芳、颜宗成、李言统、戚晓萍、刘永红等专家教授就哈萨克民间达斯坦演唱艺术的保护、“花儿会”和“洮岷宝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彝族跳菜”、中国皮影戏的保护、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等议题发言阐述,内容涉及文艺、民俗等各个方面。
专题会议上,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围绕年会主题“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展开讨论,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了少数民族“非遗”相关课题的学术水平,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铺就坚实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仁者心动88 于 2012-9-24 18:36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