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五峰山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五峰山

五峰山




预报有雨,早晨时还有雨意,天阴沉沉地,上午云散,丝丝亮光撒下,到得中午时,阳光酷烈,却是旅游山林的好日子。昨晚约行五峰山,百味群(84234126)内发过公告的。说是去 五峰山。


五峰山原本不叫这个名字。


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小阳月,也就是10月,竹溪训导魏方照撰写的《重修(竹溪县志)序》里,提到县治所在地武陵城“北枕五峰,南带竹溪,东连诰轴,西列画屏”。魏方照,黄陂县人,清举人,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任我县训导的。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或县学校长,位于教育局长之下第一人。这且不去说,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北枕五峰,即五星峰。


五星峰,据同治版县志,《明统志》记载,治北,叠连若相顾盼,时称:“五星聚奎”。邑中文人,多视苍郁为联翩之兆。《广舆记》为一邑主山。《明统志》,

原名《大明一统志》

九十卷

,李贤、彭时等奉敕修撰,

天顺五年

西元1461年成,明代官修地理总志。

《广舆记》

作者陆应阳,明万历时人,

善诗文,

喜用鸿雁字,人呼为陆鸿雁。

精书法,

真、草书法颜鲁公、欧阳询,求索者常满户外。明代去今非远,考据严谨的志书,称之为五星峰,可见这个名字是无疑的了。而

五峰山咧,据同治版县志载,县东十五里,岗峦重叠,拥翠拖岚,而五峰特起,神秀独钟,故名。


五星峰另有一名,五凤山。


同治版县志,

“署后五凤山,龙脉之所经也。”志书艺文篇,载有清咸丰年间竹溪训导(主管教育的学官)贺寿德,《五凤飞云》诗首句“五峰排立望中分,形迹居然列凤群 ”。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竹溪知县的宋焕说:“县治后五星峰,亭亭秀立,而溪人亦云五凤,盖象形固有之。”


林荫小径依稀可见,枯枝落叶密布,杂草荆棘丛生,寻路五峰顶,见高处而行。山顶昔日碉堡,堡长十五米许,宽十米。壕高二米,宽一米,射击孔一米处。每两尺一射击孔,孔东西各六,南北各八。青石垒砌。堡下十米一沟,深二米,宽一米,环堡一周。相距二百米许,二堡处,仅余壕沟残迹。


碉堡修建于1933年,国民军第51师驻防时,成立“建筑碉堡委员会”,在县内征工征料,于城四周五星峰等地分建碉堡数十坐座,可容纳班排连兵力。1933年6月,颁布《兵役法》实行征兵制,18至45岁之男子,均须服兵役。此后有14314人被强征入伍。是时警备队与保安总团合编,官兵570人,县内由“铲共义勇军”改编而成的地方武装36772人,县长任总队长。后发展至41000人,1940年裁撤。此前正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之一部进入本县,后入四川巫溪县。

1946年,再建碉堡于五峰山等处8座,各可容一排兵力。7月,

是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部队一部,在司令员罗厚福政委文敏生带领下,突围至溪于川陕鄂交界处游击斗争,激战去去去我,后因敌我力量悬殊,11月撤离。


堡下羊肠小径,盘山腰行。垭口两叉,北去洛河温泉沟,西去五峰山大路。洛河大小两温泉沟,此处温泉沟3组。谢会农,温泉沟3组,迁此三代,其父谢正前`,1962年由后坝来。耒后添四子一女,会农老二,添一女一儿,均成家,孙儿谢锦阳,就读小太阳。七十九岁邹文湘,六十九岁黄金萍。


由温泉沟上,一叉道,进,过茶场,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