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嘉宾
- 宝葫芦
- 276871
|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3-5-8 15:05 只看该作者
明代中国宝卷至今盛行在岷县
定西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4月29日 来源: 定西日报 [/td][/tr][tr][td=1,1,100%] 作者:李宗钊
□李宗钊
去冬今春以来,岷县学者石志平、张润平等对岷县盛行的宣宝卷活动进行了抢救性普查,至今发现有一百多种宝卷,计八百多部、两千多卷;佛教音乐词牌及曲调四十多种。这些宝卷大都属于明朝时期的民间宗教宝卷。从种类、数量及宣宝卷风气日盛来看,为目前全国最多样、最丰富、最兴盛之地。
中国宝卷渊源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民间家族中演唱,如南宋时期的《销释金刚科仪宝卷》即极为盛行,证明当时请僧侣到家中诵经和讲说因缘,已成为民众消灾祈福的信仰活动。
宝卷之名出现于元末明初,如《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明代前期是世俗佛教宝卷发展时期,流传宝卷沿袭佛教俗讲传统,分为讲经和说因缘故事两大类,前者如《大乘金刚宝卷》、《心经宝卷》、《法华宝卷》,后者如《目连宝卷》、《香山宝卷》、《灵应泰山娘娘源流宝卷》等。
明代中叶以后,直到康熙年间是民间宗教宝卷发展时期。从调查的大量宝卷抄写年代来看,岷县宝卷大多传承于这一时期,最早的为明嘉靖五年,距今有486年,版本保存依然完好无损,十分难得。
清代初年,由于政府严厉取缔、镇压各地民间教团,民间宗教宝卷的发展受到遏制。
清末民初是民间宝卷发展鼎盛时期,宝卷成为仅次于弹词的民间说唱文艺形式,满足了民众祈福禳灾的信仰需求。但内容绝大多数成为了文学故事宝卷,包括神道故事、民间传说故事、俗文学传统故事和时事传闻等,使宝卷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调查,岷县这样的宝卷极少,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康熙时期及之前传承下来的宗教宝卷。而目前全国零星可见的宝卷及宣唱活动,仅在江苏靖江县、甘肃河西永昌县、青海部分地方,宣唱的宝卷多为文学故事宝卷,很少有宗教宝卷。因此,岷县宝卷更具学术价值和文本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化研究中非常宝贵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民间教化、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六七百年来,这些宝卷在全国各地,在特殊的民俗文化背景中产生、流传、演化,以至逐渐消亡。可是在岷县、在岷州大地至今仍然盛行,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宝卷文化及其研究的一个特种品类,一宗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对其进行普查、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在普查前,岷县学者石志平、张润平等人拟定了《岷县宝卷调查统计表》、《岷县宝卷调查提纲(一)》(关于宝卷文本的问卷)、《岷县宝卷调查问卷提纲(二)》(关于宣宝卷的问卷),共列举了28个问题。对于有关宝卷的灵异故事传说,除了文字记录外,均一一作了录音备案。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十一月开始,是因为宝卷的保存非常神圣,是被锁在专用的经堂或柜子中,而钥匙无一例外掌握在其家中主事的男人手中。可是近些年来,家中主事的男人几乎全部出外打工,只有在这个时间段,他们才纷纷回家,人们也才有可能看到其家中供奉的“佛爷”(当地人喜欢把宝卷如此称)的真容。同时,这个时间段也是岷县宣宝卷最为热火的时期。因为农活全部结束了,或感家中不顺利,或因一年中有所祈愿,或因有所诉求,如希望孩子升学、病人痊愈等等,就全部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兑现或完成,从而诵宣相应内容的宝卷。
他们根据事前探听到的线索,逐乡镇、逐村落进行普查,对抄写特别漂亮的版本、稀有的版本、同一种类不同的版本、抄写或印刷年代古老的版本,全部逐页进行拍照,对所调查到的所有版本种类,无一疏漏地进行备案登记。截至发稿前,共拍摄完整内容宝卷一百多部、五百余卷,备案登记八百多部、二千多卷。
他们选择的调查范围,以岷县为中心,以原来明朝岷州卫辖区的周围各县为辐射面,全面进行调查,以期还原明朝岷州卫时期宣宝卷活动的全貌。事实上,在甘肃南部一带,现存宣宝卷活动也就在这样一个区域内,超出这个区域,就没有宝卷的遗存和宣宝卷活动。因此,民间对这一区域的宝卷定位为《岷州宝卷》。
目前普查还在继续。之前主要以文本普查为主,下一步将以宣宝卷的多种多样词牌曲调为主。由于这些词牌曲调蕴藏着宝贵而丰富的唐宋时期汉传佛教音乐的因子和内核。
[/td][/tr][/table][/td][/tr][/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