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文献编撰与民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民俗文献编撰与民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今天(4月27日)下午,《民俗文献编撰与民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举行。上海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该所所长田兆元教授领衔主编的40册“华东民俗学文献”,包括民俗学文献、少数民族民俗文献、妈祖研究文献,煌煌巨制,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材料,可喜可贺。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民研会理论组、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主办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开得很成功。田兆元教授和他的工作团队代表介绍了这套文献的特点及编撰过程,编撰过程充满艰辛,但取得了这批学术成果也是令人欣慰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特藏部吴平主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徐华龙编审、上海上海科学院文学所蔡丰明研究员、黄江平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陈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员、上海著名灯谜专家江更生先生等都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主持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并做了发言。


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加强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应该提到议事日程。民俗文献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进行理解,可以是记录或反映民俗事象、民俗生活、民俗知识、民俗观念的一切载体,既包括用文字记载的书面文本,也包括图像、音频、视频记录的资料,还包括口头传承和民俗实物。也可以理解成指记录或反映民俗事象、民俗生活、民俗知识、民俗观念的书面材料。民俗学特别强调田野调查,但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民俗文献是田野调查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田野调查。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乐于并善于将民俗传统记录下来、将对民俗传统的理解表达出来因而拥有丰富历史民俗文献的国家。本套文献中的妈祖文献是采集量较大的一部分,其中对于海岛民俗和海岛文化,极有特色。钟敬文先生生前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民俗大国。很早就有了采风问俗的政教传统,同时,有关民俗的记载和整理工作在古代也有着显著的体现,……从《诗经·国风》、诸子百家之言,到两汉史书都有民俗的见解与民俗的记述,此后2000年间,无论是理论的民俗学,还是记录的民俗学,在学术上都有很多的积累。这种历代传衍的民俗记录和民俗解释方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学术传统。”当代民俗学研究,不论是理论研究、历史流变还是田野采集,都应该继承这一学术传统,这是中国民俗学无论是在发生学方面还是在学科设置方面都有别于西方民俗学的鲜明特征。


与会专家还建议在适当时候,对这套文献进行继续研究,以“续编”或“三编”,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矿藏,继续进行开发和编撰。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转述:

本帖最后由 南疆 于 2011-4-27 23:43 编辑

下午参加了会议,各位专家均讲述了各自的观点。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能证明所有人观点的材料,估计包括了手抄本。狭义是指历史文献材料。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田野调查所带来的一些感性的认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文献材料去佐证。老祖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材料,我们不能够放弃传统的写作方式,西方理论固然有可贵之处。但是具体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方法是不能丢弃的。该文献丛书是华师大田兆元教授及其民俗学团队历经两三年的时间,苦心经营之作,在这一领域具有拓荒的性质。首先田兆元教授在凡例上采用较为广泛的人文地理概念,如把山东省、台湾省的稀缺文献纳入华东民俗文献集成。其次,将许多上海地区道教珍贵的手抄本影印出来,这一作法不为常书所用。为华师大田兆元教授独创。如:道教神仙名采取了葫芦形的书写形式之表现,不可多得。华师大田兆元教授主编的煌煌巨制,大辂椎轮,巨细无遗,空谷跫音,弥足珍贵。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