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危险 广西借"三月三"传承
2014年01月16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宁1月16日电 (杨陈 张广权)广西人大代表、来自河池的壮族女性韦红梅,16日身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出席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她在开幕会结束后成了媒体追逐对象。
这样的装束,在广西壮族地区平日已越发少见,壮族服饰、山歌、语言等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和传承成为正在出席广西人大和政协会议的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广西政协委员、知名相声小品演员杨建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到广西农村各地去采风发现当地会说壮语的人越来越少,平日街头已很难见到身着壮族服饰的民众。为此,他特向本次会议提交关于壮族服饰文化保护的提案。
近期,杨建伟惊喜地看到,广西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已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广西法定假日。他认为,此举必将有力推动壮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众过节时会穿上本民族的服饰,体验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世居在广西的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各民族青年男女们都会像赶圩一样汇聚在山坡上对唱山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韦红梅是一位农民,她告诉记者,山歌在她的家乡就如同一种“精神力量”,“在我们那里,大家开心、不开心都会唱山歌,有时候在地里干活累了,停下来一起唱几句就会觉得很有力量。”采访中,韦红梅当场清唱了几句,歌声悠扬,引人入胜。
虽然壮民将山歌文化视若珍宝,但在其他地区,民众对壮族文化却知之甚少,这让韦红梅觉得很可惜。“壮族除了山歌,还有铜鼓、壮锦、服饰等很多民俗文化,好的东西应该大家分享,现在‘三月三’被定为公众节假日了,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通过假期了解我们的壮族文化。”
来自百色的代表罗新勇亦有同感。他说,虽然当地每年都会在壮族布洛陀文化发祥地——百色市田阳县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始祖活动,但壮族文化的传承依旧出现了断代现象。“就连世代相传的山歌,现在也只有父辈们会唱,我们这一代都不会了,这是很遗憾的。”
广西人大代表、壮族书画家吴学斌认为,“三月三”确立为公众假期是“壮民族的大喜事”。吴学斌说,壮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此前其他省份也有将民族节日设为公共假期的先例。壮族除在广西及周边省市有分布外,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也有壮族后裔。广西将“三月三”从法律层面定为节日,将对壮族文化的推广、弘扬、宣传起到促进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16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广西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实施文化睦邻工程,加强与东盟文化的交流合作。”具有同源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无疑也是加强广西与东盟交流的一把“金钥匙”。
广西人大代表、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认为,广西可以将“三月三”公众节假日作为一个窗口,向世界展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此同时,搭建一个民族文化与世界互动的平台,如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到当地采风,在其作品中增加中国民族元素,以此扩大文化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