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纪念大会(09:00—10:00)

【直播】纪念大会(09:00—10: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会堂小报告厅
时间:2013年5月30日

09:00—10:00
纪念大会  
致辞:
朝戈金  中国民俗学会  会长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  荣誉会长
郝时远  中国民族学会  会长
比尔·艾伟(Bill IVEY)  美国民俗学会  前任会长
武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主持人:叶涛 中国民俗学会 秘书长

TOP

搬板凳!等待直播……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5-30 00:58 发表
搬板凳!等待直播……
你是沙发好不好,我这才是板凳
sa-wa-dee-krab

TOP

回复 3# 的帖子

寻找在场感。不知道现场怎么样。。。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5-30 08:18 发表
寻找在场感。不知道现场怎么样。。。
估计比咱俩现在这个现场热闹
sa-wa-dee-krab

TOP

我也搬板凳,等待圍觀。一邊上課,一邊看直播,哈哈,一心二用。

TOP

中国民俗学会在京纪念成立2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3日11:17 光明日报


  记者 宫苏艺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中国民俗学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郑杭生、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郝时远等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在发言中强调,20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始终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为己任,坚持为乡土服务,为普通民众服务,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对我国民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上百位来自全国的民俗学专家、学者及海外东方民俗研究人士,就民俗学如何为国家、地方、民众服务,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20年来民俗学的学术历程,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反思,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研讨。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先回顾下20年的
sa-wa-dee-krab

TOP

会议即将开始,叶涛老师介绍到场嘉宾

TOP

上图片。。。流水作业

一边拍一边剪一边传,一边写直播。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乌丙安先生、郝时远刘魁立、朝戈金先生、王秋桂先生等

TOP

朝会长致辞。
座无虚席。备用板凳不够。有站立者20余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纪念大会开幕
首先由叶涛老师介绍到场嘉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谢谢搬运工老师搬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台上嘉宾席一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朝戈金先生致辞:

回顾民俗学会的历史:1978年,发布“七人倡议书”,得到高度重视,民俗学被列入学科建立计划。1983年成立民俗学会。学会成立之初,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大师领导下开展活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协会致力于召开各项研讨会,培养新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协会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传统节日与社会项目,期间召开传统节假日与,节日与社会生活公共性等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此相关,五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讨论关于传统节日的利用问题。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次以国家发布文件方式,宣传传统节日。近百年来,传统节日被排除在国家时间谱系之外的历史结束。中国民俗学会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了国家时间体系的完善。
非遗工作开展之后,积极促进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中国民俗学会组成课题小组,起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计划。
在国家层面,我会多名会员是国家非遗保护专家会委员,参与非遗保护法的讨论与审定工作,参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书工作。地方层面,众多会员直接参与非遗的保护、普查工作,成为各地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会会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的工作,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在国内加以宣传。另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方民俗学家也来自我们协会。2012年,我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咨询机构。
近年来,我们得到国际同行学者的肯定,已与美国、日本、芬兰建立了多层次的交流机制。已与美国民俗学会建立制度性交流平台。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成为两国重要交流渠道。与日本也已签订交流协议。
现在,学会的年刊已经创立。在民俗学会主站上,共发布文章8946条,访问量4530万人次,注册会员9953人,浏览人数达2.78亿人次。
一批批人才在研究领域、教学领域,遍地开花。形成数十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为未来的学术力量奠定基础。
三十年耕耘,民俗学已从鲜为人知,发展到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是发展队伍、建立学科的三十年,更是做出贡献,建设成绩的三十年。现今学会有两千多名会员,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立足学科本位,培养高水平人才,是民俗学会立足的基础。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文明进步,为民俗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为民俗学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遇。
最后谨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对各位代表表示感谢和敬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