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员
- 宝葫芦
- 239
|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2-4-19 09:12 只看该作者
史学与基因结合的新成果——《岭南民族源流史》成果简介
史学与基因结合的新成果
——《岭南民族源流史》成果简介
2012年03月09日16:0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民族源流史》(项目批准号为05XMZ01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李辉、潘尚领、徐桂兰、韦小鹏。
这项成果在介绍了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缘起, 并且回顾了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文献之后,从史学与基因相结合的角度对岭南民族源流史进行了详细论述,一方面使人们从文献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历史有了一个全貌,另一方面又引入分子人类学的成果,使人们从基因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起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基因视野中侗水西迁是岭南民族之源
这项成果从人文社会科学家们还不太熟悉的侗水西迁等问题切入,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探讨岭南民族演化的路线图。
分子人类学通过对壮傣若干部分的年代估算发现,距今两三万年前岭南人的祖先来到了北部湾沿岸以后,在这一地区发展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群体的分化。到了大约18000年前,海南岛的黎族祖先才和其它地区的岭南祖先群体发生了一定的差异。后来,岭南祖先群体以北部湾为中心,沿着南中国海的海岸向两边扩散。其中一支沿着广东的海岸和台湾陆桥向西延伸,大约于14000年前到了台湾。另一支则沿着越南海岸向南,发展成了马来族群。马来族群与北方岭南人群发生差异大约是在12000年前。而在大约10000年前,北部湾北岸的群体和广东的群体发生了差异,前者主要是后来的仡佬族的祖先,后者是侗傣语族群体的祖先。到了大约8000多年前,广东的先越民族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且发生了扩张和分化,主要是出现了向台湾和江浙的移民,并且形成了闽粤、台湾平埔和江浙三个部分人群之间的差异。两三千年前,广东的南越族群又分化出了西瓯族群,并同广西土著雒越混合发展成了壮傣族群的祖先,而广东的南越和福建的闽越则渐渐演变成了侗水族群。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项成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岭南民族源流的思路。
二、从基因的源头看,百越与苗蛮似乎是同源的
长期以来,岭南少数民族的起源,一般都认为与百越和苗蛮有关。
在发展成民族的过程中,百越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其中一部分经过多次分化和聚合,逐步形成了中国南方壮侗语族中的壮、傣、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黎等少数民族,另一部分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融合于华夏民族和汉民族,成了汉族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岭南壮侗语族的各民族以及东南亚一些民族,都与百越有着一定的渊源。
历史的多样性制约着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苗蛮集团在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同源异流的情况,其中的一部分则是发展成了后来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
分子人类学研究对百越的基因分析不仅证实了澳、傣、蕃三部分群体遗传结构非常接近,具有整体性特征,而且还证明了苗瑶与侗傣的联系也比较常见,只不过二者之间的联系少于东南汉族与侗傣。但是,在大部分根部分支上,苗瑶和侗傣并没有分化。可以推断,这些族群分化的分支都在3万年以内,基本是2万年上下;较大的分支基本没有晚于1万年的,末端的小分支则会在1万年之内。
可以说,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指明,岭南民族祖先大约形成于3万年前的北部湾一带,并且与五六千年前已出现的百越有着同源关系。
三、壮侗语族中黎族最古老,侗族和水族是核心
壮侗语族诸族是岭南最重要的一个民族集团。这项成果分别探讨了壮、布依、傣、黎、仫佬、侗、毛南、水8个民族的源流。
在一般学者的眼中,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周代,壮族的祖先就以瓯邓、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载于史籍。秦汉时期的瓯骆和骆越都是他们的远祖。壮族应该是壮侗语族中最古老的民族。其实不是,这项成果认为壮侗语族中最古老的民族是黎族,并且通过分子人类学研究进行了论证。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2万年前黎族始源, 保留着最古老的O1单倍群结构,其出现时间远早于壮族祖先。这一点,应当说,是出乎许多民族史家想象之外的。
同时,这项成果还通过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壮族不仅不是壮侗语族中最古老的民族,而且也非其核心民族,侗族和水族才是壮侗语族的核心。侗族,长期位于壮侗语族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并且是遗传结构上的中心位置,是岭南族群分化过程中的核心成分。水族先祖则从厦汕起源。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侗水群体几乎和任何一个类群都有连接,这也就暗示着水族可能是整个岭南人群中最核心的一个部分, 处于岭南人群分布上的中心位置。
除此之外,这项成果还指出, 传统的对壮族按方言分为南北二组的分类方法在遗传上并没有依据,壮族支系体现出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这对壮族研究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四、苗瑶同源从分子人类学中得到证实
这项成果认为同属苗瑶语族的苗、瑶、畲族在历史上具有同源关系,其族属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
苗族从1.7万年前到5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始源,经炎、黄时的“蚩尤”、“九黎”到尧、舜、禹时的“三苗”、“有苗”,又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的“荆蛮”或“南蛮”,再经秦汉到南北朝时的“武陵蛮”或“五溪蛮”,最后到唐宋时的“苗”。
瑶族的源流与苗族基本相似,从17000万年前到5000年前的远古假想, 再到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反映的瑶族远祖史影, 从瑶族远祖盘瓠到瑶族的远祖九黎与三苗, 再到瑶族的先民武陵蛮与五溪蛮。
畲族始源约在9000年前,后从炎黄及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开始,一直与苗、瑶同流发展到战国及秦汉之时, 汉晋之际才从苗瑶中分流出来。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畲族的祖先可能住在东支瑶族的北面,至迟在隋唐之际,畲族北迁到福建和浙江一带。
这项成果从历史文献和基因分析两个层面,证实了苗、瑶以及畲族的同源关系。
五、岭南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互动中融合
这项成果与其他民族史不同的是非常关注汉族的历史。它分别论述了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平话人和桂柳人的源流。
这项成果通过历史文献总结和基因分析指出,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是中原汉人,畲族是对客家人影响最大的外来因素。经过与客家话中的苗瑶语特征相印证,这项成果还推断,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荆蛮族的核心成分不断加上中原汉人移民形成的。具体地说,客家人的形成始于宋元,形成于明代中叶。
广府人,是汉族南迁移民与南方越人融合而形成的,在父系DNA上,宋朝汉族血统约占50%,秦汉血统占10%,越人血统约占40%;而在母系mtDNA上,越人占80%,汉族血统占20%。
潮汕人,分子人类学研究显示,其与广东汉族、广西汉族类似,与广西的壮、苗、侗等民族也接近。这项成果推断,自东晋至唐及至两宋在闽南形成的福佬人,是因闽南泉州、漳州人多地少,资源不足, 不断南下“走广”,逐渐迁入潮汕、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而形成的。
平话人,无论是在父系还是在母系遗传结构上都接近于南方少数民族,体现出他们不是汉族人口扩张形成的分支,而是其他少数民族被同化形成的汉族人群。这项成果认为,平话人的起源有两个,一是秦汉至隋唐形成的桂北平话人,二是宋代形成的桂南平话人。
这项成果得出的岭南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互动中融合的结论,对于从民族融合的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六、结语: 史学与基因的交融刚刚开始
这项成果通过从史学与基因两个层面对岭南民族源流“路线图”和轨迹进行梳理,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血与肉、灵与肉的亲缘关系,从而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增进各民族的归属感;从历史和学术层面对岭南民族团结的内涵进行解读,是与岭南民族关系良性互动、磨合、整合、升华,成为中国民族团结模范区域的最好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