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直播平台~~

“非遗进高校”长江大学大事记:
2006-2007:长江大学正式开设非遗课程,主讲教师:孙正国
2008年5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与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合作,首次开展“荆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大型非遗宣传活动;
2009年3月24日:长江大学非遗教学进入中国民俗学界最高水平的“中国民俗学网•高校联盟”版块,开始了长江大学具有潜能的高端平台起步时期,太阳鸟、指尖冰凉、恩施土家出任版主。得到英古阿格君的鼎力支持和热心指导。
2009年3月25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进入中国著名网站“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得到华中版主玄珠老师的细心照顾和智慧培育,得到总版主田兆元先生的宏观调控与鼎力支持,慷慨解囊,专为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创建了“家乡文化传承协会”二级版块,并在一级版块增高了“教学团队”,指导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形成了网络平台的“数字团队”,“众心聚齐海上风,长江学子显神通”,自此,长江大学非遗社团步入平稳、规范的发展轨道。
2009年3月31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火凤团队”首度参加高端学术活动:金荣华先生华中师范大学讲学。并巧遇玄珠仙子。
2009年4月:长江大学成立两个非遗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2009年10月,“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更名为“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学社”,简称“长江非遗社”。
2009年6月:长江大学与荆州市合作主办“首届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坛•荆楚民歌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的15位学者与会,涉及学科有音乐学、文学、史学、传播学等,得到了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马山民歌搜集整理者、研究专家汤斌先生的大力支持。《文化遗产》、《求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长江大学学报》专栏《荆楚文化研究》等刊发表了会议成果。荆州电视台知名栏目《文化荆州》录制了会议专题片《非遗传承路在何方?》,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中山大学蒋明智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永副教授、长江大学孙正国副教授受邀作嘉宾,专题片在《荆州新闻网•文化荆州》专栏可直接在线观看。海上风教学网站总版主、华中版主、湖北版主齐聚古都荆州,与长江大学非遗两大社团倾情联谊,写下了当代中国民俗教育场地教学与网络教学最生动的华丽诗章!
2009年7月:长江大学非遗协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小组“马山民歌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一行五人,在组长、长江文学社社长李春阳的强力推动下,出征荆州市马山镇调查首批荆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马山民歌”,得到了长江大学团
委和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著名学者、马山民歌搜集整理者、研究专家汤斌先生的大力支持。历时两周的短期调查,调查小组历尽当代大学生所未历之苦,克尽困难,中途1成员实因太苦而下阵。国内著名民俗文化教学网站总版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先生读到马山民歌调查小组之田野日志后,深情助威:“马山民歌调查小组的方向,正是民间文学研究的真正方向!”由此,马山民歌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为长江大学非遗协会的发展开启了最为亮丽的希望之门!长江大学文学院特为小组颁发了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奖!
2009年9月:“长江非遗社”换届,创始人、会长恩施苏长鸿荣退任第二届学社学术部部长,原副会长刘慧出任社长,开始了学社创会以后的提升性奠基时期的工作。
2009年国庆中秋:长江大学非遗社团第二个课题组“荆州传统工艺杰出传承人研究”召开第一次会议,汉绣、青铜器、木雕、微雕、剪纸、根雕、蛋雕等工艺的八位杰出传承人与课题组九位同学交流,初步建立起非遗研究的社区课题框架。
2009年11月7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选派两名元老会员苏长鸿、周倩秘密前往湖北民族学院,为教母玄珠老师送去开心、意外的“湖北民族学院民间文化兴趣团队”兄弟社团贺礼!
2009年12月16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筹备工作拉开序幕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4 07:4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报道

杨芸伊报道

TOP

回复 1# 的帖子

长江大学当该有知识,更有文化!
李春阳报到,希望在孙老师的指导下,长江大学的非遗工作越做越好!

TOP

李玲玲报道,来晚了自我检讨
年会将及,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安排和细节很重要,希望大家全力以赴,辛苦了。

TOP

感谢总版主笛威辛亢先生的鼓励!!!

我们定当使非遗朝气蓬勃的发展![size=5]

[ 本帖最后由 马倩 于 2009-12-24 13:46 编辑 ]

TOP

非遗如何进高校?

这里有话题“非遗如何进高校?”的几个讨论的小话题:
第一:舆论上如何造势?
第二:开展怎样的“非遗”社团活动才能让社员乃至社外同学清楚了解“非遗”?
第三:除了“非遗”社团,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让大家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我们的使命?
第四:校与校之间在“非遗”方面应如何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共同推动“非遗”的发展?
第五:作为“非遗”学会成员的我们,在非遗进高校中,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或扮演怎样的角色?

以上是在第四个话题中要讨论的问题,如有好的想法也可以把你想到的问题发上来。

[ 本帖最后由 马倩 于 2009-12-24 13:43 编辑 ]

TOP

报道

雷灵丹报到
首先就本人的姗姗来迟深表歉意,定当全力以赴,配合大家的工作!!
祝贺我们长江大学论坛被中国民俗学会网总版主隆重举荐!!
感谢中国民俗学会网总版主的大力支持!!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刘慧代表长江大学“非遗”社团感谢总版主对我们的活动的肯定与支持!我们将努力在理论知识和团队活动方面继续努力,争取有资格参加明年的民俗学年会!

TOP

回复 48# 的帖子

代表长江“非遗”社感谢长江文学社的支持!长江大学“三江社”应携手共进啊!呵呵。

TOP

回复 51# 的帖子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一点想法:
首先关于“舆论造势”,我觉得应该加引号。我们不能仅造势,而不做事。关键还在于要举行各类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活动是前提,媒体报道紧随其后。报道要实事求是!
关于媒体报道,虽然我们能够请长大在线和记者站等帮忙,但鉴于时有专业性术语涉及,所以,要求我们自己首先也要成为一个“新闻人”!我们学社内部,应该培养一批写手!有必要的话,我们下一届机构改革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新闻部!专门从事协会事物报道的。当然,网络部或者外联部以及宣传部都可以做这件事!关键在于要有一种新闻的敏感度!


[ 本帖最后由 刘慧 于 2009-12-24 14:14 编辑 ]

TOP

张维维也来报到了,我们要万众一心,活动哪里有需要,我们就要到哪里去,定当全力以赴。

TOP

回复 56# 的帖子

呵呵!昨天会议开的有点仓促,所以多有考虑不周处,竟然忘了给张部长分配任务了!深表歉意!具体工作安排我会尽快下发到各位手中的!

TOP

李清清报到来了。。。。。

TOP

话题一:非遗社团如何建设好家园部?
看了孙老师的建议,和我所想的一致,在此谈谈具体的观点:
学社的社团传承工作做的还不够,主要原因是08级的学生报名会员的不多,其次成为会员了的参与学社网上讨论学习的不多,加上本学期甲流的缘故,学社基本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因而,家园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放到吸纳能实质性参与的会员,加深已经加入的会员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具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1.吸纳能实质性参与的会员
很多有志于非遗的同学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非遗学社,因而,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走出去”,让同学知道非遗,了解非遗,然后才能聚集力量。
2.加深已经加入的会员之间的了解和联系
这一方面要在现实中,通过非遗的活动,响亮非遗的品牌,增加非遗的魅力。一个社团只有具有吸引人的组织魅力,才能抓住人心。次而才能让会员对学社的事宜上心,对学会的活动全力以赴。

只有抓住了能实质参与的会员,然后会员间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联系,才能让协会在走了一批热血青年之后,还有后继之士。

TOP

话题三:非遗社团的外联工作如何取得合作性的突破?
关于外联,包括商业赞助,学社与校内外其他社团的交流联系两大部分。
1.其中商家的赞助是我们学社的大型活动的开展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学社做出品牌。而商家希望得到的是宣传效果。因此,我们学社首先要有一个品牌活动,有宣传的平台。学社将重点建设“家园文化节”。其次,拉赞助是一件比较不容易的事情,外联部成员一定要耐心有信心。
2.关于与校内外其他社团的交流联系,学社要立足文学院,以“三江社”为品牌,积极接触其他社团,在学校可以壮大影响,在网络上的同类社团的交流中相互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