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简报(历年)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5日
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叶绪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由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经过与会领导同志、专家学者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现在学术研讨活动各项议程已基本完毕。
对于我们来说,历时一天的研讨会时间实在是太短。尽管在这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大家认真听取了谢志民、宫哲兵、刘忠华等所作的主题报告,著名学者专家邢福义、刘守华、瞿霭堂、罗美珍、汪宁生等为女书的探讨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还有许许多多关心和热爱女书的同仁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整个会议开得紧凑有序,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与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向为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热情而又周到服务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之情!
我们这次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是在许多学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永县政府的联合倡议后召开的。来北京、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福建等省市和香港的专家学者,通过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探讨,向大会提交论文20余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一天的研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重点对女书的族属问题及其文化的意义、作用发表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方山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不仅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现还在江永一带流传的女书就是瑶族历史上曾使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女书书面语是一种汉瑶混合语,既有汉语方言的成分,也有瑶语的成分,但与汉字没有渊源关系,是一种自源文字。
第三,女书是中国古老文种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古越语、瑶语、汉瑶混合语的历程,揭示女书的文化涵义,对现代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提出女书是瑶族文字这一学术观点是女书研究在下一阶段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这项工作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双重价值。应该说这是本次研讨会的最大收获。在学术上,女书族属问题的研究和澄清将为女书文字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开辟道路。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可以弥补瑶族有语言无文字的缺憾。在现实意义上,关于女书族属的研究可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女书流行地区瑶族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
本次研讨会上,江永县政府再次提出积极申报女书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呼吁成立女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学术委员会。
另外,有很多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新见解,尤其提出女书研究如何面向广阔的学术视野。说明女书研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当然很多学术问题不是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但通过交流心得,互相启发,达到了使彼此共同得到提高,使女书的研究更加深入,健康发展,开拓新的领域的目的,可以说这次会议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实果。
最后,让我们在女书研究这块土地上携手共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期待和所有从事女书研究的朋友们在下一届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上重逢。女士们、先生们,再见,让我们互道一声珍重,后会有期。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一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一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3月10日
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第七期学术沙龙
3月8日,正值国际妇女节,也是新学期第一期南湖学术沙龙——第七期南湖学术沙龙开讲的日子。当天晚上7时30分,著名女书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在图书馆兰墨轩与各地女书专家一起探讨了女书与女性文化。
我校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吴显礼,首席教授彭修银,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叶绪民教授,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庆福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此外,湖南永州市女书说唱协会主席欧阳红艳女士、湖南江永女书传人周惠娟女士、河南黄淮学院副研究馆员石浅女士、河南郑州女书馆副馆长陈莉萍女士、湖南长沙陈立新女士、常德赵冬友老师等女书研究专家也应邀来到学术沙龙现场。
谢教授首先介绍了女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女书是一套独特的文字体系,它是由瑶族妇女专门使用的语言文字,它们大多写在扇子、织锦等上,是妇女艺术的重要元素;女书是独特的女性文学:至今发现的六百多篇传统女书作品,作者都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都为女性,使用的语言与汉语不同,且只在女性中传阅。
    随后,来自湖南的篆刻艺术家刘老师表达了他对于女书产生缘由的感想。刘老师说起乡村女性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时经常喜爱唱歌,他认为这些活动是女书文化产生的基础。
来自湖南、素有“女书篆刻第一人”之称的赵冬友老师提出目前发现的古代陶片上刻下的文字,其部分符号据称与女书的部分文字符号比较相似。各位老师和专家们的讨论也渐渐热烈起来,在场的同学也表现出了对女书的极大兴趣和热情,纷纷提出自己的感想和疑问。有的同学向谢老师提问道女书是不是就相当于一种民间文学。还有的同学就女书的定义和女书应用的时间范围提出了疑问,谢教授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来自湖南江永的周慧娟女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女书的传人去世后,她们继承的女书作品也都要被销毁,而女书作品中本身是没有日期记载的,因此要确定女书的使用时间范围其实非常困难。周女士还即兴说唱了一段女书作品,周女士的歌唱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同样来自江永的欧阳红艳女士也提到,女书作品的内容经常是通过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歌声来表达和传播的。欧阳女士和周女士还用女书共同演唱了一首绣花歌――《十绣歌》,两位女士载歌载舞,她们婉转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让全场所有师生再一次领略了女书歌咏的魅力,将沙龙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来自河南的陈女士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女书书法作品。
各位专家纷纷表示,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民族院校,应该突出民族特色,将女书艺术发扬光大。沙龙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之久,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二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二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11月10日

“女书信息化工程”在我校启动

11月22日下午,“女书信息化工程”启动会议在我校计科学院召开。我校特聘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吴显礼研究员,计科学院王江晴院长、陆继光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该项目在女书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和文学院李庆福副书记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了西南民族大学彝文信息化考察、女书原始字符图片数字化处理、女书字符Unicode编码草案、基于原始字符的女书Windows字符集设计等工作,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关于女书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会议就该文所提出的规范字符集设计、输入法设计和女书网站设计等3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及对我校女书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就联合参展明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进行了相关部署。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三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三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10日

我校女书文化研究再添新成果——《女书习俗》出版

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这一消息刚公布,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李庆福老师就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他马上主动和女书流传区--江永县文化部门联系,希望出版相关著作。他的建议得到江永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江永县文化局局长谢明尧特意邀请李庆福老师到江永考察,商谈写作出版《女书习俗》事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08年5月,《女书习俗》一书的写作任务顺利完成。李庆福老师把书稿交给了江永县文化局,由谢明尧负责统稿并联系出版。2008年11月,《女书习俗》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
“女书习俗”严格来说是指“女书流传区习俗”,是女书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带有明显的女性特色,值得广大学者深入探讨。女书习俗是女书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女书习俗表现为独特的女红文化、歌堂文化、结交文化、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女书习俗还反映出浓烈的鸟图腾崇拜、原始稻作文化、“干栏”住宅建筑特色和文身习俗等古越文化特质现象,女书书面语及其口语中,女书作品及其使用者生活中均存在明显的古越遗风,湘桂近邻14县流传过女书的村村寨寨均为少数民族居民,迄今少数民族妇女之外尚没发现女书流传,传统女书“坐歌堂”与瑶族“坐歌堂”等习俗惊人相似,如出一辙,女书习俗的这些特质,说明女书文字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文种,与瑶族历史文化有渊源关系,是岭南一代瑶族中曾普遍使用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民族的起源、女性文化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妇女学、民俗学、社会学、美学以及民族文化史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女书习俗》一书共22万余字,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女书与古越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社交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婚嫁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女书与女红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节日文化习俗等文化习俗。此书出版对研究女书文化、了解民族风情、传承女书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四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四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3月20日
“女书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举行
3月19日晚7:00,在图书馆15楼蘭墨轩举办了第26期“南湖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中科院专家、计算机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吴显礼担任学术导师,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王江琴教授、陆际光教授、朱宗晓博士,我校首席教授彭修银、文传院女书研究专家李庆福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由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传院教授叶绪民主持。
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为“女书的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吴教授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中文字识别技术的现状,他结合去两年以来我国在文字识别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说明在此领域我国已经居于世界前沿。但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在汉字的脱机手写识别技术研究刚刚起步,还面临这许多困难。而女书的识别实际上也是脱机手写识别,因此,他提出了对女书进行字符规范化和文字识别拟采取的研究方案。首先对已完成的两千多个女书手写字符进行规范化:在没有书法家介入的情况下,借鉴文字识别的方法对女书历史手稿中“原生态”字符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力争做到“形态规整、风格依旧”。其次要对复杂背景下女书文字进行正确切分:复杂背景下的文字识别从本质上来说是目前摆在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内的模式识别领域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在低质量、高噪音的情况下正确、高效识别模式的问题。在利用文字识别技术对象女书这样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工作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然后吴教授为计算机女书识别提出了两种新型文字识别算法,既研究以周边方向贡献度为基础的脱机识别算法和提取脱机手写女书书写笔划动态信息的联机识别算法相结合。
吴教授解释说,他所介绍的既不是一篇科研成果报告,也不是一篇综述报告,而是对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室未来工作的一个简要描述。之后,在场的老师同学还针对吴老师所讲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女书的识别技术将如何向其他文字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扩展、脱机手写识别的技术难点、文字识别技术研究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如何综合文科的文字研究和理科的识别技术研究两方面的力量等。王江琴院长还就这一问题鼓励计科系同学要努力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最后,本次学术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TOP

这个我以前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