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幸存者黄志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作报告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黄志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作报告
在今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邀请,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研究员黄志强,于2016年4月9日在上海出席了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灾害记忆传承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工作坊(专家研讨会),并在会议上作《唐山大地震的记忆与传承》的主题报告。这是唐山民间文化人士首次走进上海高校,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专家研讨会。
“灾害记忆传承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课题选取了1920年发生在甘肃的海原(现宁夏)大地震,1970年发生在云南的通海大地震,1976年发生在河北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作调查对象,对这些灾害记录和记忆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并分析其地域,历史时期,社会制度,地域文化传统等和灾害记忆传承的关系。以“灾害记录与记忆传承”为主题加以归类集成,在国内尚属首创。
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办。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课题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王晓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张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海原大地震研究者刘伟老师,著名作者、云南玉溪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通海大地震真相》作者杨杨老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研究员、唐山大地震研究者黄志强先生,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汶川大地震研究者耿静博士。部分在校不同学科的20多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列席会议并参加了相关主题的讨论。
为参加这次会议,黄志强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在会议上,黄志强分别以唐山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大地震亲历记,《空中生命线》出版记事,唐山抗震救灾先锋中队,唐山凤凰塑像、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活动等内容,讲述了唐山城市的发展史以及唐山大地震记忆与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唐山大地震档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会议期间,黄志强还向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捐赠了1986年8月出版的钱钢著作《唐山大地震》,1986年7月出版的王子平主编的《瞬间与十年 唐山地震始未》,1986年7月唐山文联出版的《震中一日》,2010年7月出版的抗震英雄李升堂回忆录《空中生命线》,2015年1月出版的赵竞存编著的《穿越时空看唐山》,2015年8月出版的郑文忠主编的《慷慨悲歌冀东魂》和2015年8月出版第11期《开滦文博》等图书资料。
参加本次会议的外地与会者,受到了王晓葵教授与他所领导的会务组老师同学们细心周到的接待,让黄志强深为感动。特别是当会议结束,黄志强乘高铁从上海返回唐山,快到唐山站时,接到会务组李君同学发来的短信:“黄老师,您应该快到唐山站了。我看好像是过路站,黄老师您不要错过,要带好行李。这次您很辛苦,谢谢您。期待下次见面。”看到这短信,一股暖流瞬间就涌上黄志强的心头。
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会议,让人感动的会议,让到家后的黄志强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6-4-18 20: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