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 第一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29 下午)

引用:
原帖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1-10-29 17:08 发表
黄老师认为考证部分引用较少,有些不够可靠。关于参考文献,又让大家哈哈一笑了一次,黄老师问,XXX书(貌似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你看过吗?刘老师说,没有。黄老师说,我就说吧(大概就这个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刘老师托俺更正一下:黄老师问:balabala……,刘老师说,没有。黄老师说:balabala……。
不过,这一回合还有下文:
刘老师说:但我读过杨琳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balabala。。。。

不仅要引用,而且引用不能断章取义哦。

TOP

有位同学说刘老师说过“非遗保护是无知狂妄……,刘老师大喊冤枉,刘老师何曾说过这样的话,刘老师从来不会一竿子扫到一船人,刘老师的原话是(转帖自ppt):

——节日庆典与文化融合:节日众生欢聚,杂糅百物,超越一切世俗的界限和区分,是一个民族宗教和文化风俗荟萃展现的公共空间,也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开放空间。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也,丘未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中国文化从来就兼容并包,“文明冲突”(亨廷顿)从来就不是中国人的观点。(见神烧香、见庙拜佛,不分彼疆尔界)。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 “传统文化”,“一脉单传”只有死路一条。所有保护“文化纯粹性” (非“非遗保护”额)的喧哗都是狂妄无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纯属自欺欺人。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异域因素,绝不仅仅限于七夕(元宵、中元甚至就是纯粹的外来节日)。因此,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风俗与异域文化的关系,是摆在中国民俗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TOP

5555.。。。温柔老师被人表扬一次容易吗,容易吗。。。

TOP

大会堂够大吧。。。。
躺得开吧。。。
不能带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