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分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4)

第三分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4)

主持与评议人:张志春
薛 洁 兵团军垦特色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构想
何 颖 傅桂群 广西特色民歌“壮族三声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辛灵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高密剪纸为例
孟丹丹 云南永仁县凹泥奔新村彝绣传承人调查与研究
林德山 遗产的制造与再生产:日照农民画考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薛 洁 尚青云】兵团军垦特色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构想



兵团军垦特色非遗是在沸腾的屯垦戍边生活土壤中由军垦人集体创造、传承 和享用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本文宏观探讨军垦特色非遗的真实存在、活态传承具有保护传 承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基础,阐明兵团军垦特色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目的、意义以及构想 和前瞻,以明晰兵团军垦特色非遗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

一、军垦特色非遗的真实存在、活态传承具有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基础
二、兵团军垦特色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三、兵团军垦特色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构想和前瞻

总之,军垦特色非遗既是古屯垦戍边卫国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更是新 中国以来兵团屯垦戍边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传衍、创建的精神家园。只要不断增强 军垦特色非遗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军垦特色非遗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 由此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尝试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 扩大传播渠道,为军垦特色非遗的展示、展演,传承、创新和发展搭建更多平台, 在用非遗资源丰富兵团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吸引共同参与、共同传承过程中达到 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预期目标,共建精神家园。

军垦歌谣:
我为祖国献青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薛 洁,女,甘肃兰州人,1955—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导,长期从事民族 理论政策、民族学、民俗文化与非遗保护的教学和研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张志春教授点评

薛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以思考的领域。
那么这些项目是否成为一个非遗的谱系?
这些项目是多远文化的模本还是与时俱进的宣传工具?
sa-wa-dee-krab

TOP

【辛灵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以高密剪纸为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 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步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本文 以高密剪纸为例,探讨了高密剪纸的生存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有原生地 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现场展演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 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 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
  二、高密剪纸技艺概况及生存现状分析
  三、高密民间剪纸技艺的旅游价值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原则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辛灵美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孟丹丹]云南永仁县凹泥奔新村彝绣传承人调查与研究



咱们志愿者团队成员哦,她主要从传承的角度来关注彝绣的。
2013年8月21日到8月27日笔者去云南省永仁县进行彝绣的工艺传承和发展的专题调查。在这期间,笔者多次接触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的彝绣州级传承人并对其进行深入访谈,以期把握彝绣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民间工艺传承有所研究。

一、 凹泥奔新村的彝绣传承现状
二、 凹泥奔新村彝绣传承人的“领头羊”作用
三、建议与反思

作者:孟丹丹 女 1989 年 1 月生,山西忻州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
俗学 2012 级研究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预告预告
风林火山即将风风火火出场了
sa-wa-dee-krab

TOP

张志春教授点评

孟丹丹同学从他者的视域来研究彝绣
以民众为主体性
对传承的忧虑是一个勇敢的表达
sa-wa-dee-krab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