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08日11:20
4月7日凌晨,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岁。目前,广电总局正紧急筹备治丧委员会。图为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中新网4月8日电 鲁迅之子周海婴一生行事低调,矢志靠自己的成绩赢得社会的承认,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4月7日周海婴因病在北京逝世,海外媒体对此予以了关注,多聚焦他一身不断进取,努力摆脱“鲁迅光环”。
“我被这个"人场"控制着”
台湾“中央社”7日报道说,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唯一的儿子,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1952至1960年,周海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无线电专业。曾任职国家广电总局,是无线电专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
台湾《中国时报》8日发表文章称,周海婴生前曾说,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余荫生活,强调要依靠自己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香港《大公报》文章称,周海婴曾说,众人总是把他想成他们所希望的一个周海婴,“认为周海婴应该文笔很好,或者认为周海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塑造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他又曾语气温和的对记者说:“我是在一个"人场"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场",你明白吗?就像磁场,我被这个"人场"控制着。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在给我压力。”
“这个塑造对我来说非常难受”
台湾《中国时报》8日发表文章称,1929年出生的周海婴,是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之意。周海婴生前曾透露,他从小到中学,都尽量不用这个名字。因为大家总是把他想成他们所希望的形象,希望周海婴应该文笔很好,或认为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说:“这个塑造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鲁迅在1936年逝世时,周海婴年仅7岁,他曾在《我与鲁迅七十年》书中,描述了父亲去世的那一天:“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朋友赞他有一双“向下的眼睛”
香港《大公报》8日刊文称,周海婴逝世的消息传出,很多与他有交往的人士对他的为人称赞有加。编剧邹静之称,周海婴对后人改编鲁迅作品始终持有宽容态度,表现出文化巨人之子的开明大度。也有人撰文回忆说,最终成为无线电专业人才,周海婴并不觉得“给父亲丢了脸”,“他有他的专业,他所选择的默默无言,远远胜过了无聊的辩解。”
周海婴的人生有自己独有的精彩。周海婴是中国恢复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推动者之一,呼号BA1CY,著有《火腿教程》。1993年他曾指导《无线电》杂志集体电台开台。
8岁开始捧起照相机的周海婴,拍摄过大量极具历史与人文价值的纪实摄影,包括《文学家巴金》、《胡风家属》等文学家系列,记录解放前上海难民生活的《难民》系列等。有网民称他的作品有“艺术家的审美”,所拍摄的题材也体现出“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双向下的眼睛”;也有人评价他“延续了人间鲁迅的最后温情”。
长子周令飞恋台女曾轰动一时
香港《明报》8日发表消息称,周海婴虽然行事低调,但29年前其子周令飞留学日本时与一名台湾女子恋爱赴台,却轰动一时。
周海婴的长子周令飞,1982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台湾女子张纯华,并随她赴台结婚定居,在当时十分轰动。周海婴受鲁迅教育思想影响,对孩子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因此当周令飞决定赴台,周海婴表示理解和接受。周海婴曾两度访台,首次于1994年底以大陆广电部专家身分,参加无线电台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次台湾行则是探望在台定居的儿子。
今天看新闻,才知道周海婴。看到现在网络上,新闻上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名人后代”,为大家所知的原因很多都令人心寒和感慨。
看到周海婴的报道,和室友都不禁说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