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柳倩月 于 2010-8-22 21:12 发表
白蛇的民间传说不管怎么变,蛇精与人间男子的异类之恋的母题没有变,要抓住这个核心。至于其它方面的变化,正说明口承文学的变异性特征非常突出,也因为如此,才会产生诸多异文。
法海的身份是什么?在这个传说不 ...
谢谢倩月姐
在讲故事的时候,在讲到法海时,外公和外婆明显的显露出了厌恶感。而讲白蛇的时候,外婆用了“白蛇娘娘”,一般,在我们这边,“娘娘”一般会用在女性菩萨身上,如王母娘娘,观音娘娘。
不管是白蛇传、还是梁祝、牛郎织女,似乎都是圆满的结局。虽然梁山伯祝英台死了,但是化成了蝴蝶双宿双飞;牛郎织女虽被隔,但七夕鹊桥相会也算是令人欣慰的。
这里面,是否有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恶势力的厌恶参杂其间?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故事的变化是否有影响呢?大吗?
记得,以前班主任在讲到毛主席的时候,他说:有一次毛主席来杭州看《白蛇传》越剧演出。在演到法海拆撒许仙和白蛇的时候,他“腾”地站起来,大喊:“怎么能拆散呢?!不能!”那会儿,毛主席有两百多斤重,坐下的时候,会把裤腰带解开,他这一站,裤子嗖的掉下来了。。。(可能有出入,大概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