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土有老师致辞:
首先祝贺首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的召开,最近的天气也预示着本论坛能够“风生水起”。
华师大民俗学学科的研究力量在上海是最强大的、历史也最悠久的。尤其是罗永麟教授的开创、陈勤建教授的努力经营、田兆元教授的再建构,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学术团队。中国民俗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前辈硕果累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也有不足,理论体系的不够完善,属于民俗学自身的研究方法论还不够丰富,我们还未完全走出“描红”(钟老语)的阶段。
这需要我们继承传统,发扬前辈之精神,不断开拓。学科发展,也是需要一代代学者的努力。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民俗学是现代之学,也是接地气的学科。前辈艰辛创业,我们也不能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要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发展规律。学界目前有一种不够好的气象,喜欢标新立异。我们不能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的模式。在整个学科的架构之中,我们还是小学科,比较边缘,但是我们学习民俗学确不容易,我们需要有广博知识面,人类学、社会学、音乐、历史等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同时,还需要田野调查的艰辛努力,不能被写书的人“欺骗”。而且,不经调查的民俗学家,必然缺乏一种人文关怀和对民间的情感。民俗学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
从发展现状来看,现在是民俗学发展的最有利时期,要抓住机遇,完成学术体系,创立“中国的民俗学派”。当然,首先要“强身健体”,壮大民俗学自身的力量,才能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老一辈学者至今到处奔波,为学科建设忙碌,刘魁立、乌丙安、刘锡诚等先生是为我辈之榜样。我们学子要大胆地往前走
同时,郑老师也欢迎诸位远道而来的学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