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课上课下】第10讲│万建中:故事学研究与当代文化建设

今天又睹万建中老师风采!在充分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的同时,很佩服万老师对于这门学科的钟情度!讲座最后是以一则笑话结束的,顿时消解了一天的疲惫。同时,讲座也引发了我的一个小思考——
    民间笑话是一种短小形式的民间故事。笑话的内容很多,其中,讽刺阶级敌人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在这些故事中,统治阶级的“威严”和“堂皇行径”极其荒唐可笑。每每听完一段小故事,都有一种惩恶的快感!具体来说,这类故事大多数叙述的是劳苦大众用聪明智慧战胜了统治阶级的刁难、欺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保全自己的幸福。这类故事深刻揭露了官僚、地主、封建士人的贪婪、愚蠢、可笑的本质。同时,自然也宣扬了民众的淳朴、善良、智慧,人民的笑声则是对他们集体智慧的肯定!
    一个感受就是,这类故事中所体现的基本上都是“为富不仁”现象,民众则是“穷开心”,这也许与当下依然提倡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但是,这种“穷开心”、“富人必恶”的心理与当前流行的一种“仇富说”是否有相关性呢?民众的这种“贫富观”,或者说当时社会对于真善美的评价标准在当下是否依然合理呢?万老师有解答说,故事是可以超越时代和环境的。也就是说,传统故事中民众的心理在当下依然存在,对真善美的评价标准依然适用。所以,这故事还得讲下去!
    我的疑惑之处是,如果存在的话,在当今法制社会,民众将不可能再如故事中那样采取某种手段惩治他心中的敌人。那么,民众在讲此类故事的时候,不再是一种畅快,最多也只是嘴上的畅快,心理上已得不到某种满足。所以,我们再次讲述这类故事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这于文明、法制社会的治理目标自然是不一致的。这样,这类故事在当下就不再具有某种现实功能了,甚至于会激化民众因长期压抑导致的极端行为。也就是说,这类故事找不到现实生存的土壤,只能继续存在于过去了。
    联想到当下最为流行,最具自由性的一种发言工具——微博!虽然微博言论不允许敏感词语的存在,但是却也阻挡不了大众一吐为快!网络虚拟世界不如现实法制那么严肃,用微博发发牢骚还是行得通的。
    今天,民众又该以何种方式来消解心中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呢?这种被誉为最安全、最自由的故事讲说的方式也还能行得通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