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师款滇菜
菌中王后
土 师
来云南旅游,好看的地方太多,好吃的东西也太多,看什么,那是另一个话题,且按下不表;吃什么,可就有款场和讲究喽。款吃,在下款的滇菜六个系列将为您展开一幅幅色彩斑斓、味道绝美的滇菜神奇画卷。本回要款的就是云南菌子中的王后——鸡枞。珍贵的菌子中,鸡枞以其滑嫩鲜美而集太多宠爱于一身。可以说,没吃过云南菌子,只能算半个美食家;没吃过云南鸡枞,就不能算到过云南。云南菌子之多,有若天上繁星(全国可食用菌子938种,云南就有8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85%);味道之美,令人过舌难忘。而鸡枞在其中称是王后,它可炒、可溜、可汤、可炸、可腌;可独挡一面,出任主帅,办成鸡枞全席,也可降低身段,当个配角,成为著名佳肴的绝妙配菜。
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鸡枞出云南,生沙地间之覃也。”它具有“益味、清神、治痔”之作用。
明嘉庆年间,因廷议朝政遭贬充军云南的状元杨升庵,在滇品尝鸡枞后,大为惊叹,赋诗赞曰:“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前往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清人曹树翘在《滇南杂志》中生动地描述过鸡枞:“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清乾隆时期的著名学问家赵翼随军入滇,吃过鸡枞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盛赞之曰:“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鸡枞之美名,由此大噪,远播海内外。
关于鸡枞的鲜美与勾魂,著名作家阿城在《思乡与蛋白酶》中曾有过如下惊叹:“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枞菌。用这种茵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
鸡枞的种类很多,有黑鸡枞、青鸡枞、黄鸡枞、白鸡枞、草鸡枞等等。其中以黑鸡枞的品质为最好,青鸡枞、黄鸡枞次之,白鸡枞和草鸡枞最次。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半阴山的红壤山林中,或田野草丛中的白蚁窝上。鸡枞这东西很有意思,一场大雨过后,天一放晴,鸡枞便破土而出。黄鸡枞往往是独生独长,大的菌杆茶杯般粗细,菌盖一寸多厚,直径一尺还多,可重达一两公斤,算是鸡枞中的“巨无霸”。其余黑、青、白、草各色鸡枞则是一群一群、一窝一窝地冒出来,菌盖刚出土时像导弹头,以后逐渐展开如伞状,一两天后身子急剧窜高,此时采来烹食,味道最好,其鲜甜、嫩香可与鸡肉媲美。待鸡枞的伞盖长大了,撑破开来时,鸡枞就要谢了,此时的鸡枞味道,大不如菌伞初开之时。记得幼年时光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上山找菌子,有时运气好,碰上一窝黑头鸡枞 ,无异于今天买彩票中了头奖,麦麦嗓,太高兴喽!但是,此时可独自高兴,却不能大叫,否则,第二年来,这个窝子就不出鸡枞了。老道的做法是,拿鸡枞不要拿完跟,在窝边洒上一小圈米粒,这个鸡枞窝子就可年年拿到鸡枞了。嘘,这可是家传绝技,切莫外传喔!
山民捡到鸡枞,或可美餐一顿,或可卖得银钱再买来油盐衣物贴补家用,算是天降之财。因此“冒出鸡枞”也就成为云南人的一句很有意思的乡土俚语,常用来形容出类拔萃的人与事。记得一位有点才能又很自信的人士,就曾自诩是“某某县的一朵鸡枞”。
鸡枞吃法极多,可以制作许多种特色菜肴,如“生煎鸡枞”、“红烧鸡枞”等等。被海外称为毛泽东的厨师滇味大师解德坤的拿手名菜中,就有“网油鸡枞”、“汽锅鸡枞”、“火夹鸡枞”、“椒盐鸡枞”等。鸡枞也可经过加工制成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供常年食用。其中,最独具云南特色的是油鸡枞。当然,这油鸡枞又可称之为全世界某(读去声)得,全中国唯一喽!凡资深美食家,都对云南道家素食十分推崇,而在云南道家素食中,油鸡枞是以素代荤之王牌,有“宁吃油鸡枞一口,不吃憨猪肉半斤”的说法。每年夏秋鸡枞上市时,道长道姑倾其所有,购入大量鸡枞,洗净之后,撕成小条放至锅中,加入菜子油、花椒、干辣子、精盐慢慢炸干其水分,加工成油鸡枞,存入坛罐中密封,一周取出一小碟佐餐,谓之打“牙祭”,一直要吃到第二年鲜鸡枞上市,算是清苦的宗教生活中的一种高级享受吧。
油鸡枞呈深板栗色,油润光亮,形同琥珀,醇香独特,味道绝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它含有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成分就达18种之多),是云南民间家宴的宠儿,是滇菜中的亮色,也是吃米线、面条的绝佳配料,放了一点油鸡枞,那普普通通的米线、面条,立马就有了浓郁的云南味道!
20多年前,我的一位北方大嫂来云南,尝到我外婆炼制的油鸡枞后,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我的娘吔,天底下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土师款滇菜之六(山珍水产系列·1·)】
——原载《云南日报》2008年10月16日第11版《文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