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2民间文学N301第二十三小组

河神与斧头故事中的财富观

从前,有一个贫苦的少年,每天都要为生计上山砍柴。这天,少年砍完柴后来到河边喝水,他刚弯下腰,别在腰间的斧头滑到了河里,少年急哭了起来。哭声惊动了河神,河神从水中出来,问少年:“你为何哭泣?”少年便把斧头掉到河里的事情讲给河神听。河神听后大笑道:“你别哭了,我帮你把斧头捞上来。”说完,河神沉入了水里。不一会儿,河神拿着一把银斧头出现了。他问少年:“这是你掉的斧头吗?”少年看了看,诚实地说:“这不是我的斧头。”河神又捞起来一把金斧头,问少年:“这把金斧头是你掉的吗?”少年一看这把金光闪闪的斧头,摇摇头说:“这也不是我的斧头。”河神笑了笑说:“我在帮你找找。”说完又沉入了水里。第三次,河神看出来是一把又破又旧的铁斧头。少年一见,马上说:“这就是我掉的斧头,谢谢您!”
河神把金斧头和银斧头送给了少年,作为对他的诚实的嘉奖。

村里有个贪心的樵夫听说了这件事后,也来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铁斧头丢进河里,然后大哭起来。
河神闻声从水里出来了,对他说:“你为什么哭这么伤心?”樵夫装出难过的样子,说:“我的斧头掉进了河里。”
河神听了便沉入水里,不久,举着一把金斧头出现了。樵夫急忙抢过金斧头说:“这就是我的斧头。”河神脸色大变,夺过金斧头,说:“你在说谎。”河神说完就沉入了水中不见了。贪心的樵夫望着水面真的哭了起来,现在他连自己的铁斧头也没有了。

【启示】在这篇故事中体现出的财富观就是诚实与正当性。属于自己的财富是可以拥有的,而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不能用不正当的途径获得,如果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甚至可能会得不偿失。这样的原则在现在这个现在社会体现的更加完全,如果用不正当不诚实的手段得到财富,成为失信人员,不仅会人身受限如无法高消费无法乘坐高铁,更严重的,如果触犯法律,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TOP

本周话题【财富观——财富的正义性】

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讨论财富争的正义性的问题

TOP

中国财富正义观

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发端期,义者,宜也,也即“适宜”的意思,后来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义利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分别指精神性价值和物质性价值。义利观,是儒家关于道德与物质财富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的看法。


在孔子、孟子和荀子那里,“义”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和理性要求,制约和规范着个体价值的取向和财富的获取。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儒家“重义轻利”的主张是在承认物质利益是人类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孔子虽说过“贫而乐”,“贫而无怨”,“富贵与我如浮云”,但这并不说明孔子财富观念淡薄,甚至鄙视财富。孔子承认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表达了自己发财致富的愿望,“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朱熹的注解:“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则虽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可见,孔子不是一般地重视财富,更不是无前提地主张富国、富民,而是强调致富必须以道德上的正义为前提,即遵循正当途径,“以其道得之”。在孔子看来,“义”处在社会价值体系中本体的地位,它是一种具有独立自足价值的卢在。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义”作为人的内'在道德需要,具有被优先考量的地位,被孔子视为一种第一生需要,这就是义以为上、义以为质。与“义”相匕“利”的需要是第二性的。孔子突出和强调“义”的一方面,并赋予义利关系以明确的阶级内容,进而把它发展为贵义贱利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乒),贵义贱利论的确立,奠定了孔子财富观的伦理价值基础。“在财富问题孔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重视财富,二是认为致富必须经过正当的途径”。
孔子的关于重视财富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先秦儒家都不否认个人获取物质财富和满足感性欲望的要求,因为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受到“义”,也就是最高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规范和制约。这种伦理性财富观,正确认识到物质财富的手段作用,高扬了人的理性特征和道德主体意识。

TOP

本周话题【鄂州雕花剪纸】

请谈一谈你对鄂州雕花剪纸的感受或者看法。

TOP

对鄂州雕花剪纸的看法

虽然国家非遗网上说传承人稀少且年事已高,也只显示了一个传承人,但是经过收集资料与研究,我发现除了非遗网上的传承人张家忠,还有黄云山对鄂州剪纸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孟翠兰、曹小琴,传承人越来越年轻,作品越来越现代化,一代代的传承、延续、发展着,使我感受到了鄂州剪纸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

TOP

本周讨论主题【家乡的音乐作品】

请介绍一下你家乡的非遗音乐吧

TOP

家乡音乐作品——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现在尚存六百五十余出,较流行的约三百多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传说故事,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汉剧的脚色行当较为完整,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汉剧在发展中先后涌现出米应先、余三胜、余洪元、董瑶阶、李彩云、李春森、吴天保、陈伯华等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解放后形成的吴(天保)派和陈(伯华)派表演艺术代表了汉剧发展的高峰,在全国影响很大。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地汉剧团急剧减少,至今湖北省境内仅存两个专业汉剧院团,许多剧目和传统技艺正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失传,急需加以抢救和保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