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族艺术》2018年总目录

《民族艺术》2018年总目录

  《民族艺术》


  2018年第1期(总第140期)目录


  学界名家
  由博到专 由博返约——我的治学之路 李荣启
  李荣启治学思想述评 陈亦水
  前沿论坛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方李莉
  寓教于艺 彭兆荣
  视觉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的第一次转向:斯宾塞对澳大利亚中部原住民的电影拍摄及其影响 梁君健
  “中国节日影像志”的庙会拍摄实践省思——夏坊村七圣庙个案 朱靖江
  人看我与我看人:壮族师公的图像、影像叙事与视觉分享 王志清 陈曲
  文化研究
  门的信仰:符号与图像 解玉峰
  记忆之场与地方认同——以佛山“通济桥”为例 陈恩维
  “凝视”他者与女性身体展演——以广西龙胜红瑶“六月六”晒衣节为中心 冯智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柳宗悦到柳宗理——日本“民艺运动”的现代性及其启示 刘晓春
  “非遗”语境中民间艺人社会身份的构建与认同——以山东潍坊年画艺人为例 荣树云
  违法性理论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以“五道古火会”案为例 李 飞
  艺术考古·图像志
  宋人三代古物图像知识的形成、传播与重构 黎 晟
  程式的意义:对传统图像西学释读的反思 李 杰
  艺术人类学
  未定义的艺术:审美人类学中不切题的范畴  〔美〕托尼·弗洛雷斯·弗拉托著 陈春莉译 强东红校
  地方戏曲复兴与乡村社会重建——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宛梆剧种研究之二 赵 倩
  土家族打溜子的隐喻叙事——一种音乐人类学解读 熊晓辉
  艺术遗产纲目
  藏戏 曹娅丽 邸莎若拉
  发现异邦
  文化记忆与认同建构——蒙古国达锡朝楞寺查玛乐舞仪式音乐调查  楚高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清代外销瓷对欧亚制瓷及其设计文化的影响”项目简介 施茜(封二)
  “清代外销瓷对欧亚制瓷及其设计文化的影响”项目主持人简介 施茜(封三)
  民族乐器 天琴 潘汁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天琴 潘 汁
  生活艺术 苏州桃花坞“花开富贵”年画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苏州桃花坞“花开富贵”年画 徐艺乙
  艺术遗产纲目 藏戏 曹娅丽 邸莎若拉 (彩页)

  《民族艺术》


  2018年第2期(总第141期)目录


  学界名家
  致力于民俗学的求索之途——兼谈我对民俗学科的认识 邢 莉
  树立眼光向下的文化观——邢莉民俗文化研究述评 赵月梅
  视觉人类学
  陶塑:泥土烧结的文化志 邓启耀
  玉帛之路
  玉门、玉门关名义再思考——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札记 叶舒宪
  文化研究
  节气与节日的文化结构 陶思炎
  生活叙事:“敞开”和“共情”的民俗研究 黄静华
  新民俗的产生与认同性消费的构建——以阿里巴巴“双十一”为例 吴玉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化”过程中民间艺术的审美转向及其困境 季中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基本问题及其辨析 马千里
  失语与言说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池州傩戏的不同话语与角力 李 静
  艺术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中艺术方法的应用——对马库斯的批判性阅读
  〔塞尔维亚〕玛利亚·克里斯蒂奇 文,李修建译
  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以陕西凤翔泥塑村为例 孟凡行
  交换的礼物:艺术人类学视域下“中国红”之名与实 张 颖
  民族音乐研究
  从布朗族“索”调的60年变迁看“音乐与认同”  杨民康
  蒙汉杂居区四胡演奏与族群认同研究 魏琳琳
  音乐民族志文本建构——以科尔沁萨满仪式为例 周特古斯
  艺术探索
  从罗泊湾汉墓音乐文物看南越国礼乐 李 莉
  “绝地天通”与先秦乐政体系的起源 付林鹏
  “画中之画”与“画外之画”: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的多重空间 冯斯我 王毓红
  艺术遗产纲目
  木偶戏  魏爱棠
  发现异邦
  文化遗产的公共民俗化——韩国河回傩舞考察  高 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项目简介  彭兆荣 (封二)
  “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简介 彭兆荣(封三)
  广西民族乐器 马骨胡 潘汁 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马骨胡 潘 汁
  生活艺术 苍佩室琴式墨与剑式朱墨 徐艺乙 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苍佩室琴式墨与剑式朱墨 徐艺乙
  木偶戏 魏爱棠 王景贤 潘其旭 许晓明 黄李娜 高 舒 供图(彩页)

  《民族艺术》


  2018年第3期(总第142期)目录


  学界名家
  走野路小路,但不走近路——我的田野经历与学术历程 潘年英
  前沿论坛
  回到康德:对科学、艺术、审美的反省 李 森
  文化遗产
  从边缘出发:民族文化遗产现代转化与时尚生成运作的同构问题 苏东晓
  藏族碉楼的“神性”——理性与遗产性 李春霞
  作为重构物与人秩序的遗产 潘 宝
  文化研究
  “风土之音”的形成机制与学理阐释 曹胜高
  从《山海经》看《易》的起源 吴晓东
  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陈金文
  艺术人类学
  我们能发明一种世界艺术研究吗?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文,李修建译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人类学前沿观察——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二 李耕 冯莎 张晖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毕颇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为中心 李世武
  想象的农民与农民的想象——龙门农民画的规训与传播 储冬爱
  影像与城市边缘群体社会空间的生产——从视觉人类学的视角看城市社区中的参与式影像实践 朱健刚 赵杰翔
  艺术考古·图像志
  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刻符中的昆仑形象 宋亦箫
  六朝时期的“山水”、地图与道教 陈 铮
  艺术探索
  史实、传闻与历史书写——中国戏曲、曲艺史中的俳优进谏传闻  祝鹏程
  南传佛教课诵仪式音声的跨界融合与变迁——基于中缅边境两个市(县)的比较研究 董 宸
  凝结在手工艺中的时间——论手工艺品的时间性 姜坤鹏
  艺术遗产纲目
  布袋戏  黄李娜
  发现异邦
  土著艺术是否为宗教观念的再现——基于极地博物馆馆藏考察 曲 枫
  学界资讯
  海上丝路漆艺:一个被世界消费的民族文化——兼评《漆向大海》 胡玉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及纹饰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项目简 李詹璟萱(封二)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及纹饰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项目主持人李詹璟萱简介
  李詹璟萱 (封三)
  金桥唢呐 徐婷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金桥唢呐 张 华
  生活艺术 素胎镂空龙舟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素胎镂空龙舟 徐艺乙
  布袋戏 叶明生等供图 (彩页)

  《民族艺术》


  2018年第4期(总第143期)目录


  学人治学
  理论之后与跨界之悦——审美人类学探寻之路 向 丽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段 晴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 陈姵瑄 段晴等
  文化研究
  “以事言道”:《淮南子》“道论”之展开 王怀义
  故事流:历史、文学及教育——燕大的民间故事研究 岳永逸
  工匠与工匠精神
  《考工记》与中华工匠精神的核心基因 潘天波
  造物艺术批评视域下的先秦“奇技淫巧”说 吴新林
  从历史功能论角度谈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以潍坊风筝为例 安丽哲
  艺术人类学
  挪用: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挪威〕阿纳德·施耐德著 秦 佩 李修建译
  社会转型期的传统村落与民间艺术再生产——“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三 李祥林 谢旭斌 王明月
  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 刘冬梅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舞蹈人类学范式转换 刘 柳
  艺术考古
  图像与空间:良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新考 徐 峰
  由汉“孔子画像”观武、昭、宣帝时期《史记》之流传 何 丹
  艺术探索
  由“匠”至“心”:论民族艺术美学中的生命本体与历史理性  吴震东
  中西音乐交流成果的东部延伸——17至19世纪朝鲜半岛西洋音乐输入 吴明微
  苏北傩戏对当地戏曲剧种生成与发展的影响  朱恒夫
  元宵社火中的“鞑靼舞”之源流  彭恒礼
  艺术遗产纲目
  刘三姐  梁 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中华漆艺发展史”项目简介  胡玉康 (封二)
  “中华漆艺发展史”项目主持人胡玉康简介 胡玉康 (封三)
  于都唢呐公婆吹 肖继岳供图(封面)
  封面说明 于都唢呐公婆吹 周伟华
  生活艺术 泰顺悬丝木偶 徐艺乙供图(封底)
  封底说明 泰顺悬丝木偶 徐艺乙
  刘三姐 谢中国供图 (彩页)

  《民族艺术》


  2018年第5期(总第144期)目录


  学人治学
  层累与突破——练春海艺术考古研究自述 练春海
  前沿论坛
  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体系建构 王廷信 李 制
  未来的遗产和遗产的未来 〔英〕麦夏兰 方李莉 文 关 祎译
  民俗田野作业:让当地人说话 万建中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段 晴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 程 雪 段 晴等
  中国史诗学
  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 乌·纳钦
  口头史诗的文本与语境——以《玛纳斯》史诗的演述传统为例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杨杰宏
  傣族史诗的演述人与演述语境 屈永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情景式口述史:基于《阿诗玛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方法论 巴胜超
  从公开活用走向促进地区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刘 鑫
  艺术人类学
  人类学、艺术和文化生产 〔英〕马鲁斯卡·斯瓦色克 撰 关晓辉 译
  解读“手工艺”的西方视域 占晓芳
  民族志与原住民电影:相互融合的社会实践 杨云鬯
  仪式艺术的文化边界与技艺传承——广西贺街镇瑶族还盘王愿个案 邹宇灵
  艺术探索
  艺术母题与主题学体系结构的分析——以“隐逸”主题为例  赫 云 李倍雷
  中国传统音乐分类法的方法论转型及文化认同特征  杨民康
  梅兰芳具身与非具身性戏曲传授实践的启示 邹元江
  发现异邦
  神话的当代传承与国家的在场——老挝民族族源神话调查  李斯颖
  学界资讯
  2018年“壮族三月三”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卢 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简介  潘天波(封二)
  “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项目主持人潘天波简介  潘天波(封三)
  马头琴 萨切荣贵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马头琴简介 路 广 萨切荣贵
  生活艺术 佛山走马灯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佛山走马灯 徐艺乙
  蒙古族史诗《格斯尔》等 乌·纳钦等供图 (彩页)

  《民族艺术》


  2018年第6期(总第145期)目录


  学人治学
  进入与浸入——加拿大纽芬兰田野作业反思 李 牧
  “美好生活”的美学观照
  乡愁乌托邦的文化基础——“美好生活”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何艳珊
  人民性·情感性·当代性:“美好生活”的三个美学向度 漆 飞 王大桥
  “美好生活”的美学维度阐释 张良丛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传说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反思 陈泳超
  《“传说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反思》问答、评议与讨论 王 尧 陈泳超
  文化研究
  作为方法的“钧窑”:中国文明成长的“连续性—破裂性”逻辑机制 王洪伟
  人是什么:中华创世神话的原初力量与心性结构 胡建升
  两种“物”观——对萧兵批评张光直“泛萨满论”的再评论 谭 佳
  艺术人类学
  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 〔加〕格拉尔德·L.波丘斯文 李修建译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四 张士闪 王加华 李海云
  书写“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志——鄂温克族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研究反思 苗金海
  阈限与嵌套:侗族传统民居建造仪式的圣境叠合 赵巧艳
  艺术探索
  艺术社会学的两难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卢文超
  逻辑的范式:中国美术考古学的物质解读理念 李 杰
  新石器时代“太阳—鸟”艺术母题与节气观念发轫之关联 赵李娜
  赵琦美与钞校本古今杂剧新探 徐子方
  中华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
  音乐的“自我”与“他者”——当代欧洲跨文化音乐中筝的实践  孙 卓
  品文论艺
  “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历史正名——评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 陈晶晶 陈云昊
  三月的歌圩爱情的媒——大型民族歌剧《三月三》观后  于 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明清散曲曲唱艺术及其文化生态与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简介  板俊荣(封二)
  “明清散曲曲唱艺术及其文化生态与传播路径研究”项目主持人板俊荣简介 板俊荣(封三)
  伽倻琴 温彩云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伽倻琴简介 温彩云
  生活艺术 黄杨木高浮雕《水上人家》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黄杨木高浮雕《水上人家》 徐艺乙
  民族歌剧《三月三》首演剧照 刘海栋 摄 (彩页)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