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4小组研讨

江西地方特色风物——美食小吃

豆豉的风波
豆豉是金溪浒湾的名产,既可直接做菜,又可当作料调味,吃起来清香可口。别有风味的名菜“家乡肉”,就是以豆豉为主要作料烧成的。
从前有个叫毛法吉的人,在浒湾街上开了一家炒菜店,炒菜时总喜欢放点豆豉,很和大家的口味,因此生意很好。但有一次却因豆豉被人家钻了空子,险些招来一场祸灾。
一天,流氓地痞王罗汉闯进店来,毛法吉忙叫崽倒茶点烟,擦桌抹凳,小心侍候。自己拿出看家本领,炒了一大盘“家乡肉”,拿了一壶烧酒,客客气气地送到王罗汉面前。这王罗汉是个泼皮,平日里上馆子没有几回自己掏钱。刚才在赌场上不得意,窝了一肚子气,正无处发泄。他三下两下,就把一壶酒喝光,那盘“家乡肉”也吃的只剩下几粒豆豉。正要勾下脑袋去舔盘子,忽然有几只苍蝇在他耳边飞来飞去,王罗汉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望着盘中剩下的几粒豆豉打起了主意。“啪、啪、啪”王罗汉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地往自己脸上打耳光,毛法吉的崽看着他的样子,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哎呀,何苦啊!王老弟,小意思,我不会算你的钱。”毛法吉以为王罗汉没带钱,又想白吃,故意打自己的耳光,就连忙过来劝慰。
“毛老板,你想谋害人命不成?”王罗汉气势汹汹地说。
毛法吉没有弄懂意思,连忙拣好话说:“不敢不敢,有话好说。小店招待不周,还望望老弟海涵。”
“海涵个屁!这是什么?”毛法吉顺着王罗汉的手一看,傻了眼:几只死苍蝇拌在盘中剩下的豆豉里。
奇怪呀!菜明明是自己亲手炒的,干干净净,哪里来的苍蝇呢?毛法吉心中暗暗叫苦。
“爹,他自己打死放进去的,我看见了!”
毛法吉的崽对爹爹轻声地说。毛法吉听到后汗都吓出来了,晓得王罗汉今天是故意寻钉子挂衣服,想敲自己的竹杠。
“你哑啦?快说这是什么?”王罗汉声音越来越响,围看的人也越来越多。毛法吉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爹,这是豆豉嘛!”毛法吉的崽走到桌边,筷子一拨,几只死苍蝇连同剩下的几粒都吃全被他吞进肚里,口里还嚼得不晓得几香似的。“对!对!是几粒豆豉!”
毛法吉见崽替他解了围,连声附和着。“什么豆豉豆豉的,明明是几只苍蝇!”王罗汉还不死心。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苍蝇他能吞得下去?你王罗汉也吃几个苍蝇看看。”王罗汉没有了证据,闹不下去,只好顺着竿往下爬:“嘿嘿……可能是我喝多了,醉花了眼,看不清。”他无可奈何地付了酒菜钱,走了。
厨房里,毛法吉的崽都吐翻了。毛法吉叹了叹气说:“崽呀崽,今天碰到王罗汉,害得你吃苍蝇,明朝若冒犯了城隍土地,说不准还要吃狗屎。走,惹不起我们躲得起。”
浴室,毛法吉一家就搬到县城里去了。
采录:蔡邦光
采录时间地点:1986年采录于金溪县郊
(摘自《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金溪卷》)

藕丝糖的传说
藕丝糖是金溪的特产,它的外形好似一团洁白无瑕的藕丝,素以甜、脆、香、酥而著称。但甜而不腻,脆而不碎,外形美观,落口消融。
金溪藕丝糖历史悠久。相传在明万历年间,便有小贩挑着糖担,敲着小锣,走乡串村叫卖,每逢迎神赛会及春节前后则更盛。
它是在品种繁多的糖饼、子糖、空心糖、灌雪糖等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形成的。一年中只有冬季才能生产。做法是用稀糖拉成藕丝般的细丝,再一团团包以芝麻、白糖、桂花、橘饼等。
藕丝糖到底是怎样发明的呢?据说金溪还未建县时,上幕镇有一位唐把总,他生性喜欢吃糖,而且是靠用糖馈送王爷,靠巴结才当得上官的。
有一年,他为老母庆祝生日,除用糖做成一个禾斛样大的寿字外,还勒令全镇所有的糖师傅必须在九天以内做成一种又软又酥,没有牙齿都能吃得动的糖,如敢违抗,严惩不贷。
这下可难坏了所有的糖师傅,一个个束手无策。第八天晚上,当大家正对着一锅稀糖发呆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满身污垢的跛脚要饭老头,他向糖师傅乞讨了点稀糖。
糖师傅用碗盛给他,他不接,却自己伸手去抓。       
只见他一双又黑又瘦又脏的手,像织女穿梭似的不停地抓着。不一会儿,便抓出两团又白又细的丝糖,随手向师傅一抛,人便不见了。
事后,大家才知道这是铁拐李大仙,下凡来搭救他们。
于是他们大家都学着抓糖,以后便发展成拉,逐步演变成今天的藕丝糖。
采录:徐正付
采录时间地点:1986年采录于金溪县郊
(摘自《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金溪卷》)

清明果的来历
在中国清明其意义非凡,清明果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是中国南部、中东部汉族特色小吃。人们又称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清明蒿子粑”等。尤其是江浙沪一带,清明果被人称作清明团子,艾米果。 福建省和广东省小部分地区,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均有制作食用清明果的习俗。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目的是“以压时气”,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特殊的气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鼠曲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被赋予了清明节。
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最初的寒食节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麦粥,后来才慢慢多样化,青团的历史记载仅以现有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摘自网络)

江西贵溪的灯芯糕
“龙兴铺”,江西省鹰潭市贵溪老字号,始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由当时在贵溪做生意的抚州商人薛应龙创立的。
据贵溪县商业志记载,明代末年,薛应龙在贵溪县城贩卖灯芯草,不久定居下来,开了一爿小店,出售自制蜡烛,兼贩卖灯芯草和香纸、杂货等物,后又改行专制糕点。为广开糕点销路,独出心裁将当时市场很畅销的“云片糕”,添加些白糖和优质麻油,切成细条,形似灯芯,取名为“灯芯糕”。为谋生产兴隆,便以自己的名字为号,称作坊为“龙兴铺”,已于三百多年历史。
传说
有一日,寒风席卷着贵溪县城,北风呼啸,街道萧瑟。突然远处出现一位跛足乞丐,他步履蹒跚,而行,过不多时,乞丐来到龙兴铺作坊外,乞求能给他一个避风的地方。
店主薛应龙见天色渐暗,眼前乞丐衣不御寒,跛足流脓,行走不便,竞生慈悲,不但待之以礼,还忙叫伙计备饭,并取出干净衣裳给乞丐换上。用膳后,薛应龙又让伙计收拾停当,让跛足乞丐在作坊案板上歇宿一夜。 第二天,薛应龙和伙计们早早起来,来到作坊,那老乞丐却早已飘然离去,屋内一切正常,老乞丐却不知去向。薛应龙觉得奇怪,突然,他发觉屋内香气扑鼻,沁人肺腑,百思不解。店伙计随香气寻去,惊讶地发现,案板上隐约可辨有个人影印,并留有香料及配制秘方,猛地想起,听说近日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龙虎山”,恍然大悟,“昨晚来投宿的跛足乞丐是神仙铁拐李”!
果然,在乞丐睡过的案板上制作出来添加香料的灯芯糕不但泽色洁白晶莹,而且其味异香可口,百食不厌。薛应龙惊喜不已,忙对天跪拜,千恩万谢,当即请人画出“铁拐李”像,并印在包灯芯糕的纸上。从此,“龙兴铺”制作出来的灯芯糕名扬四海,香飘八方,“龙兴铺”也因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糕点制作店。
历史
后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偶然品尝了“龙兴铺”灯芯糕,大为欣赏赞道:“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于是“龙兴铺”便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
清末和民国初期,随着贵溪县城乡商业的发达,商号的日益增多,逐渐出现商业兼并。到了清宣统元年,贵溪县成立商会,当时在县城有“范半街”之说的范氏家族用重金从薛应龙的后人手上购买了“龙兴铺”,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乱,交通日困,货不畅流,商品奇缺,市场逐渐萧条,“龙兴铺”也脱离不了战争的劫难,“龙兴铺”同其他商铺一样,处于衰落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保护私营商业的合法经营,推动了我国传统商业的发展。
1982年“灯芯糕”被列为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在今天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道都龙虎山旅游风景区灯芯糕更是旅游必不可少的佳品。
功能
一般灯芯糕以精制糯米、白糖、芝麻油和肉桂、甘草、薄荷等20多种中药为主要原料,精细加工制成。它以糕条柔软、形似灯芯、通火易燃而得名。其色泽白润,进口香甜,具有活血提神、健胃脾气之效。
(摘自网络)

TOP

小组任务分工总表

时间安排:12-16周(12月10号之前)
任务成果:必须要上交一份研究综述和一份调查报告
基于小组成员已经完成了资料收集,如下:
任务内容和步骤
完成任务组员
截止时间
研究综述
1.资料整理与文献查找
(把所有的地方美食故事整理到一个WORD 文档,最好是弄成小册子的形式,加上封面、目录、页码,格式统一;查找文献需要找到每个地方美食的一些研究文献,求质量不求数量)
2人
11月15号之前

2.分析每个地方对当地美食的研究成果和空缺不足
(需要阅读查找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1人
11月19号之前

3.梳理分析出各个地方特色风物研究的共同点与差异
(通过上一步的同学的成果进一步总结和分析)
1人
11月23号之前

4.总结研究综述
(在上述的基础上写作,)
1人
11月26号之前
调查报告
1.问卷和访谈问题设计
(基于研究综述设计一份20题作用的电子问卷,可以用“问卷星APP”,4-6个关于研究对象的较大的问题)(内容涉及得来的方式、接受群体、地方人的看法、对地方的影响)
2人
11月30号之前

2.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
(需要同学整理问卷的数据结果,最好是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另问卷星会形成每道题的图表,可以查考应用)
1人
12月5号之前

3.结果分析与文字说明
(需要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细致的数据分析,然后是整体分析,总结其中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人
12月10号之前
PS:
1.对于每个任务项完成的时间结点有问题这周六之前提出来,之后不再变动,希望同学们不要逾期给其他同学及小组任务的完成带来不便。
2.关于每个任务内容不清楚的可以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或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总结该从那些方面入手,第一次是会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的,大家相互谅解。
3.任务项目自选,按照限定人数,明天中午之前。
4.加油!(ง •_•)ง

TOP

本周作业——关于“十大经典格林童话”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十大经典格林童话”中的成长要素和价值,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影响。

TOP

《格林童话》“十大经典童话”

从《格林童话》中“十大经典童话”看儿童成长的要素


《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是富有童真童趣的,有些成分其实也包含了德国军国主义孕育的土壤,但是就“十大经典童话”而言,还是有很多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精神内涵。例如,在《青蛙王子》这个故事中,我小时候看时感受到的是“诚信”的重要,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是另一层次的意义吧。对于自己承诺过的事情,如果自己没有好好履行,将如何回应对方满怀期待的眼神,并进而接受他人因此产生的失望心情呢?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一点理解的需要,在以后与人相处的日子里,遇到他人拜托并且自己承诺办到的事情,我会尽力去做好或完成,只为体谅别人的那一点心情。记得有一次,那是个周六的下午,自己和几个小伙伴骑着自行车把自己在前几个星期采摘并晒制完毕的草药带去其它收购的村庄,路上要经过一位同学的家里。当我们还在离她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远远地看见她站在自己家门口,好像就是为了迎接我们似的,其实她是先并不知道我们会来。在打过招呼之后,因为我们急着赶路就没有停留太久,临走时她拜托我回来的时候在前面的小卖部带些小零食。我答应了,可是在买完草药回来的路上我却忘了买零食,于是自己有骑车回去买,因为我那时只是不想让她感到失望,就像我曾经多次感受到的一样。所幸,其他同行的小伙伴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没有扔下我独自赶这几里的路就直接回去。
以前,看《小红帽》感受到的是勇敢与机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长大后,听人说过其实《小红帽》这个故事还是比较血腥和残忍的,只不过我们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在我看到,小孩子是不会太关注这一点的,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是简单到类似去掉细节只剩下轮廓和框架的。所以,《小红帽》中的残忍于小孩来说是不易察觉的,但这也不能够说明就对儿童没有影响,它可能恰恰存入了无意识中。小时候读《小红帽》,我感到的是生命在邪恶势力面前的强大,就连被吃进狼肚子里的外婆还能被活着救出来。这也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点面对人生挫折时我们所需要的勇敢与坚强的精神,至少我们需要这样的信念去支撑我们未来的生活历程。

TOP

谈谈中国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四大传说”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白蛇传
(4)梁山伯与祝英台

TOP

中国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四大传说的文学渊源
(1)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2)孟姜女: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3)梁祝: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4)白蛇与许仙: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中国四大传说的美学价值
四大传说以其独具魅力的美学价值深入人心,流传不衰。它们像一股潜流,至今仍在我们生活的深处汨汨流淌,滋润着我们民族的无数心灵。四大传说的悲剧美、崇高美、理想美、中和美也反映了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多样艺术特色和深层美学价值。在倡导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在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一部分的21世纪,对作为民族文化根基的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我们也应努力地去继承、研究、发展,进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大传说虽然以汉民族生活区域为主要的传播范围,但是当它流播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时又总是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染上了鲜明的民族与地域色彩。
(郑星娟 2015213525)

[ 本帖最后由 郑绝望 于 2017-11-26 14:36 编辑 ]

TOP

本周讨论主题

中国民间社会的女性意识和文学想像————关于中国四大传说的女性视角

TOP

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到12月中旬,小组的两大部分任务按照分工计划表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课堂展示任务经过抽签选取,将由小组成员王杰展示。
PPT制作由成员玉吉来完成。

TOP

回复 37# 的帖子

关于中国四大传说中的女性视角
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形象显然是一位在男性视角下的完美的贤妻良母的代表。但是在女性视角下可能更多地强调她身上的叛逆与反抗精神,对命运的刚强与倔强。
孟姜女在男性视角下多体现为坚贞不屈的期待,但女性视角下,更看重的是其不畏强权,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品质。
还有祝英台和织女,都存在女性与男性视角下的一点悖反,她们被塑造于男性视角下,但却但女性视角中具有不同以往的人格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