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夫妻河的传说》民族民间文学人物故事赏析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和爱情神话的大型史诗故事片。该片将处处突出“优美”之意:全片由优美的传说、优美的爱情、优美的人物、优美的场景、优美的民歌、优美的舞蹈、优美的民俗、优美的民族风情凝聚而成,也将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反映佤族和傣族两个南方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团结和爱情习俗的故事片。
【关键词】:
民族团结、爱情习俗、民俗民风、优美传说….
云南省境内的佤族和傣族很早就有了文化上多方面的交流,民间文学之间的交流就是其一。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形态,佤族文学又是以民间文学为主体的,以口语为存在的基本载体或形式。语言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在两个民族的文化频繁接触,产生对话的过程中,语言显示出了自身的活跃,积极地表现出自身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符号的优势。于是,佤语的词汇系统吸收了不少傣语,在佤族民间文学中,尤其是在相关的韵文体作品中,傣语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特有的优点。作为民间文学,从语言和格调上来说,也许这篇《夫妻河的传说》算不上有高雅之处。但是,当我们从主体的角度解读作品,并在想像和理解中进入它所起作用的社会场景时,雅和俗的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和绝对了。在“原生态”成为时尚语词的当今,只有用心灵贴近代表着民间文化灵魂的那份真实,真正能感动人的力量才能够显现,人们对生活的审美也才能够实现。就是这个“贴近”,其程度之深浅可以区分不同的审美趣味。但由于语言的障碍,人们对很多民间文学的认识,大凡“贴近”的情形都是隔靴搔痒。但是关于傣、佤民族之间的联姻,在傣、佤民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口碑传说,它们从一个侧面也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民族之间通婚的事实。下面就一起来欣赏陈老师呈现给我们大家一部优美的佤族和傣族两个民族之间的优美的爱情民间故事,
一、故事梗概
傣族公主罕玉在勐笼湖中戏水时,遭遇水妖挟持。蟹子精和白虾精想抓罕玉去献给澜沧江妖王江腾蛟,不料被狩猎路过的佤族小伙子埃朗碰上,蟹子精被埃朗射杀。埃朗送罕玉回王府途中遇到了勐耿傣族部落刀王子,刀王子早为罕玉的美丽而心动在先,现在他看见傣族姑娘居然与佤族小伙子在一起而妒火中烧,并与埃朗发生冲突。在罕玉和她的丫鬟叶兰的调解下,冲突暂时化解。
二、故事中人物角色赏析
勐龙傣族部落王爷娶王妃七人,只有七王妃生有一女罕玉,因此视为掌上明珠。埃朗与罕玉的感情日渐加深,而刀王子也对罕玉穷追不舍。为了获得提亲的资格,埃朗按石佛爷爷的指点去找葫芦国佤王达嘎,达嘎收埃朗为义子。勐耿部落王与葫芦王的代表同时到勐笼王府提亲,刀王子与埃朗在王爷面前互不相让,再次产生冲突。
再说江腾蛟听到白虾精的报告后大为生气,命白虾精带数名小妖去查清埃朗的情况,伺机捉住罕玉。一天,罕玉和叶兰到湖边等候埃朗,埃朗因帮助一摔伤的老人砍柴而迟到,白虾精等小妖围住了罕玉主仆二人。危难时刻,刀王子赶到杀退了小妖。刀王子乘机向罕玉示爱,结果再次遭到委婉拒绝。
其后,罕玉随埃朗进山看望石佛爷爷,石佛以百年一熟的仙果相赠,罕玉舍不得吃,要将仙果带给父王母后和母亲。
勐耿部落王再次派人来商议婚事,王爷欲将罕玉嫁给刀王子。罕玉以死相胁要嫁埃朗。王爷无奈,最终决定让他们比歌舞和武艺决胜负,胜者娶罕玉。
四面八方的傣族和佤族群众汇集在勐笼广场,这里成了一个歌舞的海洋。比赛开始,佤族的木鼓舞、加林赛舞与傣族的马鹿舞、蝴蝶舞打了个平手。接下来比武艺,经过射箭、抬压寨石两场比赛,埃朗略占上风。刀王子为挽回局面,拔出金刀向埃朗挑战。对战中,埃朗的长刀被削断,刀王子的金刀也被击脱手。王府总管判刀王子胜,罕玉大叫不公平。由于起了争执,场面大乱。晴空突然响起惊雷,巫师占卜后向王爷耳语。王爷向人们宣布百日后上天将降下大灾难,只有修建一座3 0 丈高的大白塔才能免灾。为此,王爷决定埃朗和刀王子各在湖边建一白塔,谁建得好就招谁为驸马。此言一出,刀王子欢天喜地,埃朗愁眉不展。
葫芦王府,达嘎和其他佤族头人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助埃朗建白塔,但埃朗知道佤族部落很贫困,3 0 丈高的白塔工程浩大,靠佤族目前的实力难以完成,决定自己回山洞找石佛爷爷想办法。石佛告诉埃朗,这是天定的一个劫数,只有靠勇敢和对爱情的坚贞或许可以化解。埃朗表明自己愿意为罕玉牺牲的决心,石佛悄悄告诉了埃朗方法,同时说明此去路途遥远凶险无比,并传授了埃朗大力果和乾坤刀两样宝物。埃朗拜别石佛向澜沧江出发。
勐耿部落,刀王子动员全部力量上马修建白塔。工程浩大,刀王子一面亲自督促建塔,一面注意查看埃朗的动静。后来见埃朗一直没动,刀王子渐渐有些松懈,但仍然安排手下加紧施工。罕玉想帮助埃朗建塔,不料王爷早已料到这一着,派人盯住她不许出门。叶兰打听到刀王子的工地热火朝天,埃朗却不见动静,罕玉又气又急,日渐憔悴。七王妃求王爷不成,别无他法,只有陪女儿流泪。
再说埃朗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难。他先后与蟒蛇、野狼、大象搏斗,凭着机智勇敢和石佛给的宝物,终于战胜了对手来到澜沧江虎跳峡。在这里他与一只老虎恶斗多时未分胜负,最后埃朗和老虎都精疲力竭时,埃朗向老虎讲述了此行的缘由。那老虎原是虎跳峡之主,却被江腾蛟夺了洞府,只好勉强在此栖身。老虎决心帮助埃朗,它主动前去引开了江腾蛟。埃朗趁机杀进洞中,斩杀了鲨鱼精,夺取了妖怪的镇江之宝。眼看百日之期就要到了,王府的晚宴上众人各怀心事气氛微妙。刀王子派人来报白塔已建成,王爷和王后大喜。管家告诉大家埃朗可能要做缩头乌龟了,罕玉伤心欲绝。王爷宣布明日在湖边举行白塔建成庆典和罕玉公主定婚庆典。
第二天黎明日月交替时,风尘仆仆的埃朗来到了勐笼湖畔。远处,已经传来了象脚鼓的响声,欢乐的人们已经向湖边聚集。埃朗急忙捧出宝物小白塔,咬破中指将血滴在塔尖上,对着东方拜了起来。王爷、王妃率领群众边走边唱歌跳舞,憔悴的罕玉在叶兰的搀扶下,无奈的走在人群中。远远地看见刀王子建的白塔了,刀王子神采奕奕地率勐耿群众迎接勐笼王爷。葫芦王达嘎率佤族群众也来了,但因不见埃朗的白塔而无精打彩。突然,巫师发现白塔只有2 0 丈高,少了1 0 丈,原来是刀王子因为埃朗没有动静便放松了工程质量的监督。但王爷说能建成就不错了,仍然算刀王子胜,大家一时也无话可说。正在王爷要宣布将公主嫁给刀王子时,只见一道道金光从湖畔升起,一座大白塔渐渐长大,直长到3 0 丈高,光芒四射。埃朗站起来,激动地迎向大家。罕玉仿佛吃了灵丹妙药顿时精神焕发,带着叶兰跑向埃朗。王爷说这是天意,终于同意将罕玉嫁给埃朗。而刀王子也诚心对埃朗说道:“兄弟,这次我真的服了你!罕玉嫁给你比跟我在一起更幸福……”湖畔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江腾蛟来到了勐笼湖上空,看到欢乐的人们更加怒气冲天,率妖兵杀向人群。一场混战展开,埃朗、刀王子迎战妖怪,掩护王爷等撤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刀公子大喝一声斩下了一水怪的头,他自己却被一蟹子精从后面刺伤。埃朗赶来,一刀斩断蟹子精,扶起重伤的刀公子。刀公子要求埃朗一定要照顾好罕玉,埃朗答应着。刀公子突然发现江腾蛟舞刀杀来,一把推开埃朗,用金刀砍伤了江腾蛟的手臂,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埃朗悲愤地怒砍妖魔。江腾蛟怪叫两声,丢了鬼头刀,口中喷出一股巨大的黑水。那黑水到处树死草亡,人仰马翻,迅速吞没着一切。黑水越涨越高,眼看即将漫过白塔,白塔发出一道金光,又长高了一倍。埃朗被黑水呛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他挣扎着爬上白塔。江腾蛟见埃朗爬上白塔,便狠命地朝白塔撞来,想撞倒白塔淹死埃朗。这时天空出现了石佛爷爷,他一挥拂尘,只见白塔又发出一道红光,连同埃朗浑身也发出红光。埃朗顿时觉得自己力大无穷,他一脚踢向撞来的江腾蛟,把江腾蛟踢倒在山上。埃朗大喝一声,举起乾坤刀用力劈去,一道红光闪过,“轰隆”一声地动山摇,江腾蛟被拦腰斩断,连同大山也被砍开了一条裂缝,湖水、江腾蛟流出的黑血、喷出的黑水一道流入了山那边的澜沧江中,使江变成了一条黑江。水退落后勐耿湖变成了一个七凸八凹的干坝子,地上的裂缝大得可以掉进猪羊。烈日炎炎,活下来的人们四处寻找着自己的亲人。罕玉在坝子上走着寻找埃朗,她嘴唇干涸声音沙哑仍然喊个不停:“埃朗哥!你在哪里?埃朗哥!你在哪里……”埃朗在山中奔跑着寻找罕玉,他伤痕累累浑身疲惫却不肯停下脚步:“罕玉妹!你在哪里?罕玉妹!你在哪里……”高大的白塔下,埃朗和罕玉同时发现了对方,他们呼喊着向对方跑去,在白塔下紧紧拥抱在一起,双双流出了亮晶晶的泪水。两人昏倒靠在了白塔上。
这时,从埃朗和罕玉相互寻找的路线上流来了两条河。靠在白塔上的两人慢慢隐去,白塔亦变成了一座大山,石佛坐化在山洞前。在优美的旋律中,两条河在大山脚下汇合,穿过埃朗劈开的那条裂缝,流向澜沧江。
三、全新的人文理念
本篇文章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栩栩如生,那是因为在借鉴,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将以全新视觉和全新的人文理念宣传云南本土为最终目标。另一个原因是提倡主旋律,深挖民族文化内涵,让美丽风光和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带动观众记住云南并向往云南,还有勤劳勇敢的佤族兄弟及善良的傣族姑娘。通过生动曲折的民间神话爱情《夫妻河》里的埃朗人物刻画中,让我们从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看到云南少数民族佤族与傣族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俗。场面宏大的民族歌舞,秀丽的山水风光更让外面的世界认识到云南的魅力所在。作为云南本土的电影,宣传本土文化,开发本土旅游资源,让云南走向世界.
《夫妻河的传说》的存在形态是通婚自由,接收对象主要是年轻人和在场的亲戚朋友,一群人围绕着信息的传递,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在这特殊的话语场景中,“吟咏”中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吟咏主体是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使用的语言包含着责任。作品本身是个神圣的媒介,它连接着吟咏主体和超自然界,最后产生影响于结婚的两个人。作为接收对象的青年人,在这个“场”中正处于一种特殊的过渡状态,正经历着一生中特殊的人生礼仪,正接受前所未有的、用神圣的语言实施的教导和祝福。可见,作品是佤族繁衍生息过程中重要信息传递的特殊链条,在这链条上,是口语一个一个的词语作为符号把人们的期待和生存渴望表达了出来。所以,作为一个民族生存体验的存在,作品在一定的审美活动范围内仍然具有它对不同审美趣味的人的吸引力。这除了佤语本身的作用外,傣语借词的作用也很重要。
首先,傣语代替了不够含蓄的佤语,使作品的部分语言变得委婉。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都不会轻易出现与性有关的词语,而在《夫妻河的传说》的话语场景中,这类词语却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连接着佤族婚姻文化的来龙去脉。作品的目的是传承婚姻的文化历史,吟咏者在吟咏时用词浅显易懂,甚至非常直白。然而,由于作品意图的需要,这类词语在作品中还不得不重复出现。再说,这是佤族民间文学通俗的表达方式,《夫妻河的传说》在佤族传统社会中就是传递生活信息的一种手段,人们没想特别“美化”它,而是在语言上保持它的朴质,正是这种朴质把真实的佤族社会生活展现了出来,也正是这朴质使早期没有文字的佤族传播和接收文化信息都变得便捷起来。但是,毕竟有些词语确实是平时被避讳的,何况在同一篇作品中反复运用也显得单调而枯燥,这对作品多少有所损害。用傣语来表达部分相关的内容,就使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变得委婉一些。用傣语表述就避免了直接用佤语表示相关意思,尽管意思也是明白不过的,但毕竟是隔了一层,色彩便模糊了些,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作品在吟咏时在听觉上引起的不快。
在作品中,相关内容被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并将之作为人类历史中重要的文化内容来叙述,以让人们了解历史,参考历史。如果用佤语表示,当信息在作为长辈的吟咏者和作为晚辈的接收者之间传递时,人们就会感到别扭。借用傣语,表达就有所婉转了。
其次,傣语代表着一种先进文化,提升了作品的品味。作为一个相对后进的民族,在本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佤族在心理上其实是以汉族和傣族的文化作为一种参照的,他们崇尚先进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在内。在佤族神话《司岗里》中,佤族就认为自己的语言是向牛学来的,所以“说话就拗嘴拗舌的”,而认为傣族是因为向蜜蜂学说话,“说话就像蜜蜂一样,甜蜜蜜的”,认为汉族向画眉学说话,所以“说话像是在唱歌”。对于一种先进的文化,人们对之采取的态度往往是倾向于仰慕、学习和模仿。于是,在佤族社会里,能讲汉语或傣语总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甚至可以作为有知识的标志。在佤族的口头文学中,傣语的借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佤族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文化。而相对于佤族文化,傣语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雅文化。而且,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来看,人们是逐渐否认了没有制度的“野蛮”式两性关系的,并向“有礼有俗”的民族、“师长”请教。可见,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佤族是向前看、求发展、崇尚先进文化、向往文明的。通过借用傣语,并把傣语和佤语交融在一起使之相映生辉,作品的格调和趣味都有所提高了。
《夫妻河的传说》的内涵必须有完美的表达形式,从语言的运用上看,傣语的借用为作品的艺术性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夫妻河的传说》中,作为较先进民族的语言,傣语的借用确实使佤语在使用上达到了扬长避短的目的,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佤族文学语言吸收傣语是两个民族文化交流当中的乐观现象,能够用傣语处理佤族文学中实际的语言艺术问题,更是佤族口头文学具有创新意义的表现。在陈永华的《夫妻河的传说》中,无论是从语言形式上的押韵和艺术构思上的突破来看,还是从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来看,傣族语言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傣语的各种作用共同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傣语借词已经成了佤族民间文学中经典的修辞,并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实际上,从《夫妻河的传说》中叙述可以看出,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是有着频繁的婚姻关系。从这些婚姻状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政治目的明显。从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来看,主要发生在傣族土司与佤族部落头人之间,而在古代统治阶层之间的这种联姻,正如恩格斯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显然类似汉朝、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各个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和亲”。
第二,有较长的历史。从有史料可查的历史来看,在明朝万历年(公元1573—1620年)就有了蒲人孟廷瑞与湾甸景氏缔结婚姻的记载,这说明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长达数百年。这种婚姻关系在边疆民族地区是不多见的。
第三,区域广泛。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傣族和佤族之间发生婚姻,几乎发生在傣族主要聚居的几个区域内,德宏、耿马、孟连、勐海等区域都有各种资料佐证,这就说明两个民族发生婚姻的区域是大范围的,而不只是个别的地方。
第四,持续不断。考察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不难看出,从明朝以来数百年的历史中从未间断过,孟连傣族土司与周边佤族部落的联姻就是最好的说明。2006年6月,笔者深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丙令一带调查傣族社会历史,当地傣族有部分人自称,他们祖上是芒么佤族,从山上搬到勐撒坝和傣族居住后就被傣族同化了。芒么是明清时期,耿马土司所属的十三圈之一,是一个很大的佤族部落,但现今只有数10户人家,属于勐永镇内的小村子。显然,芒么佤族大多被周围的傣族所融合、同化了。这其中,婚姻无疑,并且这种婚姻关系已不仅仅限于两个民族上层之间,而发生于广大群众之间。这也不失为傣、佤民族之间婚姻不断的又一例证。
四、对傣族和佤族历史上的婚姻关系的几点认识
正如以上所述,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主要是一种带有政治行为的婚姻。然而,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实事求是看待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的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多种多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往往不是以历史的创造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对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我们不能仅仅只研究两个民族上层所期望达到的目的,而是还要看到它“对外世界的多种多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基于以上认识,历史上傣族和佤族之间的婚姻,其进步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避免了战争,缓和了民族关系。据民族调查资料显示,在耿马一带,傣族刚迁来时,经常和佤族、拉祜族等民族发生战争,而在战争中,涌现了帮助土司罕氏与佤族打仗的南、宋两家的文武二臣,所以,当地傣族中有“南宋保罕”的说法。但从罕氏与佤族缔结婚姻之后,重大的战争就避免了,傣族和有婚姻关系的大寨佤族(今耿马自治县勐简乡内)就有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大寨佤族头人可以在耿马土司府中自由出入。
(二)扩大和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耿马傣族土司把公主嫁给佤族王子达芒钟的条件之一是在佤族部落里建盖一幢公主在土司府中一样的住房。显然,透过这一说法,婚姻起到扩大和加强西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我们看到,凡是与傣族有通婚历史的佤族地区,都信仰佛教。宗教也是文化,佛教如何传入佤族地区,我们已经无法稽考,但从这一事实看,也许与通婚多少是有关联的。从有关材料看,佤族地区的铁器等许多生产工具,都是从傣族传入的,这其中也许两族之间的通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在通婚和友好往来中,傣族显然也受到文化的一些影响。
(三)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边防巩固。婚姻能够使原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不同民族之间有了血缘关系,增进婚姻双方之间的相互往来和友谊,从而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常言道:血浓于水。显然,婚姻更能够使不同的民族紧密相连,更加团结。近代时期,阿佤山发生“班洪抗英”斗争,耿马、孟连等地傣族给予的支持尤为突出,特别是孟连土司刀派洪,他亲自和澜沧县知名人士前往调查,并积极参与组织义勇军赶赴班洪支持“班洪抗英”斗争。1937年1月,中英双方在西盟勐梭就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会谈,刀派洪派代办出席作证,阐明孟连土司在阿佤山区的管辖范围,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刀派洪的这些表现,一定程度上说,应当与孟连土司历来与佤族头人之间的联姻是有关系的。所以,因为有了婚姻,使边疆各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共同对抗外来侵略,铸就了永不倒的边防长城。
(四)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的沟通。边疆山河纵横,自然环境复杂,加之一些民族的排外行为,历来被内地各族人民视为畏途。傣、佤民族之间通过缔结婚姻,不仅两个民族友好相处了,而且也向内地展示了平安、和谐的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内地人民也才有可能络绎不绝进入边疆经商、谋生。所以,傣、佤民族之间的姻婚,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的沟通与往来,有利于边疆的发展。
(五)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相互融合。有学者认为:“只有当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比较融洽与和谐时,他们的成员中才有可能出现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族际通婚”。[18](P432—433)也就是说,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通婚,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相互融合的这一民族关系,同时,也用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各民族之间一定范围和比例的通婚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反过来,两个民族之间的通婚情况又是测度民族关系和深层次融合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今天,在一些傣族和佤族聚居的地区,两个民族之间的婚姻已不受任何限制,都得到认可和欢迎,但也有些地区情况则并非如此。对于婚姻和家庭的研究,始终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在我国,研究各民族之间的婚姻和家庭,无疑不仅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