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12小组研讨

成神说

选择主题
     可以从民间传说中关于“成神说”,因为在我的家乡有很多关于家乡人成神,蛇成神,不同生物的成神过程,可以探讨这些成神的对象共同的特质,我想每个地区应该都有一种生物成长过程,也就是所谓“成神”
我们可以从这些背后这些的成神而体现出的民间对于生物发展最终的向往,也有研究的意义。

TOP

我最喜欢的神阿波罗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音乐、预言与医药之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众神之王宙斯与哺育女神勒托之子,狩猎神阿尔忒弥斯之弟。
   一开始印象深刻的是阿波罗与丘比特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之后,造成的爱情悲剧,丘比特给阿波罗喜欢的女孩射了铅箭(会不接受爱情着也就是阿波罗),而向阿波罗射中金箭(沉迷于爱情之中爱上另一个被射中的人,并追逐到底),具体的故事是这样子:
     丘比特趁着阿波罗不注意的时候,“嗖”的一声把爱情之箭射向阿波罗,阿波罗心中立刻燃起了爱情的火焰。正巧这时,来了一名叫达夫妮的美丽少女。调皮的丘比特把那支铅制的钝箭射向达夫妮,被射中的达夫妮,立刻就变得十分厌恶爱情。
   这时候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罗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达夫妮,于是他立刻对达夫妮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可是达夫妮却很不高兴的说:“走开!我讨厌爱情!离我远一点!”说着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里飞奔而去。可是阿波罗对于追求达夫妮并不灰心,他拿着竖琴,弹奏出优美的曲子。不论谁听到阿波罗的琴声,都会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面前聆听他的演奏。
  躲在深山里的达夫妮也听到了这优美的琴声,也不知不觉地陶醉了。“哪儿来的这么动人的琴声?我要看看是谁在弹奏。”说着,达夫妮早已经被琴声迷住了,走向了阿波罗。多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弹着竖琴的阿波罗立刻跳了出来,走上前要拥抱达夫妮。
达夫妮看到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面苦苦追赶,并且大声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凶猛的野兽,更不是无理取闹的莽汉,你为什么要躲着我呢?”尽管阿波罗在后面不停的对达夫妮呼喊,达夫妮仍然当作没听到,继续向前飞奔。
    不过达夫妮跑的再快,也跑不过阿波罗。跑了好一阵子,达夫妮已经跑的筋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她倒在地上,眼看着阿波罗就要追上了,达夫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这时候,河神听见了达夫妮的求救声,立刻用神力把她变成了一颗月桂树。只见达夫妮的秀发变成了树叶,手腕变成了树枝,两条腿变成了树干,两只脚和脚趾变成了树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中。
    阿波罗看到了懊悔万分,他很伤心的抱着月桂树哭泣,可是月桂树却不停的摇动。虽然达夫妮已经变成了月桂树,但是阿波罗依然爱着她。阿波罗凝视着月桂树,痴情的说:“你虽然没能成为我的妻子,但是我会永远的爱着你。我要用你的枝叶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竖琴,并用你的花装饰我的弓。同时我要赐你永远的年轻,不会衰老。”
    变成月桂树的达夫妮听了,深深地受到了感动,连连点头,表示谢意。也许是受到了阿波罗的祝福,月桂树终年常绿,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
    而且阿波罗作为太阳神,有着俊郎的外表和善良的内心,记得大一时老师讲过,阿波罗是一个很标准的“男神”就去了解了一下阿波罗,他主管预言、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文明的保护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一个,他快乐、聪明、拥有着阳光般的气质,在许多艺术家的诗与画中被视为光明、畜牧和音乐之神。那时候我最喜欢的神是阿波罗。

TOP

结合十大童话结合自己成长过程总结成长过程所需成长品质

结合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睡美人、狼和七只小羊、灰姑娘、小红帽、大拇哥、穿靴子的猫、勇敢的小裁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分析成长的要素、成长所需的品质和如何应对成长考验。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讨论。
《白雪公主》心存善良,不能嫉妒他人。
《青蛙王子》:信守承诺,尊重他人。
《睡美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要始终坚守初心。
《狼和七只小羊》:面临危险,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用智慧保存自己再去救别人,现在很多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往往冲动行事,一般都救不了别人,还葬送了自己。
《灰姑娘》:灰姑娘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都要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地活着,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此等道理是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的现象的修炼所得。但是,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灰姑娘这一童话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守时、个人仪表、母爱、友情、自爱的重要性。
《小红帽》:害人之心不可头,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拇哥》: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敢想办法脱险。
《穿靴子的猫》:告诉我们要有从容的心态,时刻有一双锐利观察的眼睛。
《勇敢的小裁缝》:做任何事情只有力气和智慧还不够,还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获得理想的成果。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不能贪得无厌,知足常乐。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财富;善良而又软弱的渔夫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时,应该发出内心的呐喊,学会反抗,学会坚强,特别是面对一些无理而又苛刻的要求时,我们更要学会拒绝;我们还要像小金鱼学习,知恩图报,时刻怀抱感激之心。
其中是有些故事体现是相同的成长品质,但主要的成长品质则是以下几点:善良,运用智慧,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乐于助人,要知恩图报,知足常乐,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信念,明辨是非等。
  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这些童话之中总是正义的一方获得了美好的结局,符合我在成长过中的一切心理期望,于是也培养了自己很多优秀的品质,知道对错,在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将道德放在首位,对儿童道德发展有指导作用,对于我自己的成长,也是受益匪浅。

TOP

宗教对民间歌谣叙事诗的影响

回族的形成历史具有了汉族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性,所以回族民间叙事诗以及其歌谣都无不体现伊斯兰教色彩和影响。
   回族地区民间歌谣,都主要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交生活传承的,从内容上看,有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从形式上看,有劳动号子,信天游,五更调,四季调,这些歌谣中,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是“花儿”特别是甘肃,青海宁夏,一带,有有手搭耳后,面对青山唱“花儿”的习惯,同时民间叙事诗以清末的回族青年爱情故事长诗著名。从这些民间歌谣与叙事诗,我们能从其语言表现形式中看到回族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交融的独特性,在其中可以遇到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这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且表现了回族人民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
   例如在回族花儿叙事诗《阿依舍》中有明显的宗教礼节的出现,回族人笃信伊斯兰教,严格恪守本民族的宗教礼仪,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而且《阿依舍》作者也借鉴了民间歌谣和谚语的精华部分,张安生在她的《同心方言研究》中指出同心北片方言回民话(即《阿依舍》写作所用的方言)借用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例出现音译加意译的“合壁词”单纯的音译词。如“塔卜匣子”一词汉语意义为抬尸床,“塔卜”阿拉伯语意为匣子,后加汉语成分匣子与“塔卜”同义。文中都表现出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的特色。不仅给语言上带来了异国情调,更形象生动表现了作品主题,体现了回族人民特有的语言特色,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回族民间歌谣与叙事诗的影响,像“顿娅、安拉、乃遂布”如果直接说成汉语,就像犯了教规一样,会受到训斥。而语言本身又深深的影响着整个回族民族的宗教活动,节庆礼仪,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
   《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歌唱英雄白彦虎》、《穆莎与海哲》等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最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代表作品为主要关照对象
   宗教文化融入民间歌谣中,会在传播歌谣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启蒙作用,例如经堂歌有助于深入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普及知识,教育性强。经堂歌在普及和宣传伊斯兰文化知识和回族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还注重劝化,除了教诲穆斯林坚守信仰外,还苦口婆心地奉劝穆斯林弃恶扬善,这也是经堂歌在内容上的一大特色。经堂歌虽以普及伊斯兰文化和回族历史知识等为目的,但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小到穆斯林的日常生活等,基本形成了伊斯兰文化知识和回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体系。因此,经堂歌是回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的传播,对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维系民族感情,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也功不可没。
   阿依舍是叙事诗,但同时“花儿”,全诗共14章,304节,1106行,采用传统“花儿”与叙事诗相结合的形式写成,作品以回族青年男女萨里哈和阿伊舍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为基本线索,以他们为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与恶、旧势力的斗争为主体情节,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回族人民的斗争生活,塑造了萨里哈、阿伊舍、李满拉等鲜明的人物形象。诗歌结构严谨,除了主体部分之外,还设有《尕头歌》和《尕尾巴》,其分别对故事内容进行总的概括和评价。《尕头歌》总括后文内容,写了阿伊舍与萨里哈由相爱到遇阻再到抗争以至于最后的死亡。《尕尾巴》则是作者包含情感地对一对主人公后世的新生活做了想象,表达了他对萨里哈和阿依舍无限的祝福。
  特定的文化土壤使《阿依舍》也凸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如文中对阿依舍外貌的描写:  
紧身的紫袄黑坎肩,绿盖头遮住个银盘,   
出水的芙蓉展翅的燕,安拉胡造下的天仙。                                          ------选自《阿依舍》
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对应品,反映了这个民族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心理习俗、历史文化传承的状况。
  同心县的丰富的民间文化因子也为《阿依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的营养。作者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他不仅在潜移默化中继承着当地的主流文化------伊斯兰文化,而且还有意识地注意民间的各种文化因素。对比以下诗句,我们会发现在《阿依舍》中作者还借鉴和吸收了民间歌谣和谚语的一些精华部分。  
王麻子造厨摆酒宴,吃不住阿依舍的茶饭,
五尺的长面丝一盘,滚锅里的白菊花打转。   
乖爽的鹁鸽栖廊檐,比不上阿依舍心善,
敬老爱幼惜生灵,娇羞里含几分腼腆。  
---------选自《阿依舍》   
燕唧唧燕,扯红线,一扯扯到张家湾。
张家湾的女儿会擀饭,擀得薄,切得细,
下到锅里咕噜咕噜转,  捞到碗里一根线,吃到嘴里棉花蛋。
公公吃了浅碗,媳妇(当地称儿媳为媳妇)吃了满碗,
公公气死了,媳妇吊死了
------  ---------笔者从家乡搜集整理   
不难看出,《阿依舍》中所表现的,不论是内容、思想,还是所应用的修辞手法都与民间传唱的歌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可以说明作者在《阿依舍》创作过程中还吸收了民族民间歌谣的艺术成果。所以叙事诗,歌谣与宗教都是无法割裂开的,所以从叙事诗以及歌谣中体现的伊斯兰教文化,可以总结出伊斯兰教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的特点:
  伊斯兰教拓宽了回族民间歌谣以及叙事诗的表现内容,其次丰富了歌谣与叙事诗的表现形式,也因民族对于伊斯兰教虔诚的信仰,所以促进了叙事诗以及歌谣的传播。

TOP

灞河龙女

那是个寻常的午后,太阳还没有下山,知了的声音被午后的阳光渐渐染的沉重,在草棚里,一个少年用草帽盖住脸,挡住阳光,瓜田是他的,这午后是他的,他享受着这份安逸。“请问这位公子,我一路走来,口干舌燥,不知可否得一口瓜解渴”闻声,少年揭开草帽,引入眼帘的是一双请亮的眸子,他不禁恍了神,这女子这双眼睛就像璞玉,能看进人的灵魂深处。女子想是以为少年只是瓜农,却不曾想清清瘦瘦的样子,眉尖的红痣,都像极了那个人。
 顿了很久,少年还在发愣,女子看着,用帕子挡住脸,被人看痴了,羞红了脸,少年回过神,“姑娘且等着,别说是一口瓜,就算是这整片瓜田……”忽然意识到自己说话鲁莽,又顿了下来,只迅速去挑了西瓜,女子看着,连走路的步态都一模一样,也痴了。
若干年前……
 少女总是不安于待在龙宫,“西儿,我这次出去,你千万别走露了风声,我把你变成我的样子,你就乖巧待着就好,我去玩几天就回来”
 “土儿这孩子真苦,六岁没了爹爹,八岁丧了娘,房子还被人占了去,乞讨度日,听说这两年长了年岁,在灞河河滩开了空地,务起西瓜,但愿日后能好些……”听着村妇之间的闲谈,少女动了心思,倒想去见见这个叫土儿的孩子,于是化名柳女。
 “喂,你这个西瓜给我一个,我给你一锭银子。”土儿从草棚出来,见到这姑娘,笑眯眯的切了西瓜递了过去,“姑娘眼睛甚请亮,我见了可人,这西瓜就当送与姑娘”柳女不好意思的接过西瓜,咬了一口,心里甜蜜,柳女吃着瓜,见土儿脸庞上的汗珠,衬的眉间嘛红痣格外显眼,就调笑道“小公子,务瓜吃了不少苦,人却长得这般俊俏。”土儿低头笑着不知说什么好,见土儿这个样子,柳女心中一动。
  于是自此以后,柳女便借着吃瓜没给银子的由头,常常来帮土儿浇水养瓜,土儿也奇怪,自从柳女来了之后,瓜田再不用浇水。仍旧肥沃得当。于是两人便常在草棚里一坐半晌,互诉衷肠。
  柳女每次回去,都让侍女变成自己的样子,然后自己溜出来玩,到底被巡逻的虾将看出了意思,跑进龙宫告诉龙王,龙王震怒,抓回柳女,狠狠训斥,并命令侍女严加看管,不准她再走出龙宫一步,柳女心里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终于到了中秋节的晚上,灞河龙王和其他虾兵蟹将们饮酒作乐,于是柳女看准时机,逃了出去,到了土儿的草棚,两人见面便哭泣不止,“土儿哥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快走。”土儿不舍瓜棚,却更不舍柳女,于是点头收拾东西,正在这时,只听灞河外翻腾起来,像山崩地裂一般,灞河龙王来抓柳女了,“父王,女儿不想回去”,龙王红了眼睛“你这孽障,好大胆子,尽然敢私会这小子”于是将土儿打倒在地,揪住柳女便回了龙宫。土儿挣扎不起,只能看着柳女被抓走,呼天唤地,不得而终。
  “锁了她,一日不悔过,一日不得放她”龙王吩咐了左右,就去东海赴宴了。
土儿也是才知道柳女是龙女,也明了为何先前瓜田不用浇水也肥沃,转念知道自己与她不能两全,便一日一日消沉下去了。躺在棚子里,不吃不喝,只剩下一口气。
  “蟹爷爷,我只去见见土儿哥哥好不好,求求你放了我……求求你”柳女哭诉,可是老蟹也无能为力,他不能背叛龙王,于是想了另一个办法,私下偷偷通知了西儿,然后自己装睡,西儿来了以后,以为老蟹是真的睡着了,于是救下柳女,柳女立刻逃出龙宫。飞奔向河岸边,见河岸边,已经奄奄一息的土儿,土儿从草棚爬了出来,他大概想临死前,再看看灞河,离柳女近些。柳女见状,心里难受万分,扑上前去,不知道该如何搭救土儿性命,就抱着土儿哭。土儿见到柳女,一是气血涌动,便吐出一口鲜血来,柳女哭得更加悲痛,“柳女别哭,你看你这双眼睛哭不得,这举世独有的眸子,怎么能盛泪呢?”土儿笑着,用手替柳女擦泪。
  柳女还未想出办法,只见灞河又掀起风浪,想是龙王又发现了她逃出龙宫,前来捉拿,于是柳女灵机一动,变成一颗树,护住土儿,龙王一眼便识破了,那树下躺着的正是女儿的情人。于是发怒,一把抓住大树,想要连根拔起,它用尽力气也拔不出来,于是抽出宝剑,将树砍成千节,万节。
  土儿死了,灞河两岸的人们安葬了他,并随着将那覆盖在他身上的树干插在坟头和河岸上,那树干说来奇怪,一见土便生根,不久就长成了大树。人们叫它柳树。
  至于柳女,有人说元魂被龙王带走,还是被抓了回去,有人说是同柳树一起变成千节万节了,不然为什么柳树见土就能立马生出根来,为什么灞河岸上的柳树长的这么茂盛,后人纷纷信了后者,想是柳女化身,想要为土儿遮风挡雨。

讲述着:王盛才 男 44岁 西安灞桥区田王村 农民 初中
采录者:刘双记 男 45岁 西安灞桥文化馆 干部 高中
采集时间:1988年12月9日
采录地点:西安灞桥区田王村

TOP

课程感悟

在这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学到了很多自己一个人无法学到的知识,这是其中令我影响最深刻,也是我想在这里重点提出来的,尤其是组长大大的悉心,我们在做课题时候才能足够顺利,我们一起经过了认真的讨论,线上与线下大家都非常活跃,所以课题非常顺利。
  其次是学习过程中,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非常系统,对民间文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TOP

常怀赤子之心,追寻文学之路

经过一个学期民间文学的学习,使得我明白了首先要怀着对于知识渴求的心,即赤子之心,就像听自己祖母讲故事一样,始终坚持听完最后一个字,在满足之中睡去,其次文学之路需要追寻,我们是简单地个体,但是在生活中,在社会上,我们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创造文化是历史长河出现的每一个个体组成的,所以在我们存在的过程中,就需要从不放弃,从不停留,将文化与文学向前推进。
  在学习中获得如此心得自然要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对课堂的学习,老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从小听得故事都有背后的意义,而且可以成为综述和理论,每一个点都能抠出文学的影子,其次是自己在做回族部分小组调研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对于少数民族的认知,对于当地文化有了系统的了解与学习,尤其是其宗教方面的知识,宗教对于回族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也让我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条探寻之路上,我似乎比一般人学到了更多,民间叙事诗与歌谣都是文化的象征,这也让我反观自己家乡的一些文学表现,例如民歌等,都受益匪浅。也算是使得自己明白生活处处有文化,只要你有一颗发现它的眼睛,接着在小组合作中,大家明确分工之后,都投入到自己研究的领域,然后再相互沟通与交流,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不得不感谢组长和组员们给了我如此满足的学习状态。
  我想来路是可期的,学习这门课就不光只止步于这门课,而要以此为出发点,脚踏实地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因为祖母给我讲过很多民间故事,我想我感受更是颇深,决定将这些故事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