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卷里的儿童故事
在《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中,不难发现四川也有不少民间童话故事,包括动物故事、幻想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等,其中四川最流行是熊家婆的故事(《熊家婆》上卷528页)。在我的家乡遂宁,类似的童话比较少,鲜有的几个主要是动物故事《猫怕狗》(上卷477页)、《金狮子》(上卷494页)和笑话故事《贼喊捉贼》(上卷731页)。
下面大致介绍一下四川的情况:
1、熊家婆型故事(包括熊家婆、老变婆、老妖婆等)是四川省流传最广的类型故事。这些故事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以生命作代价所换回的经验总结。那些披着人皮的熊或其他动物,它们不是兽类,而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它们伪装和善,花言巧语,善于蒙骗一些幼稚的善良的妹妹。但有社会经验的姐姐却能识破其伪装,将计就计地将它们置于死地。这类故事成为较好的儿童读物。
2、怪孩子的故事是劳动人民的憧憬。他们处在受凌辱受折磨的境地,身体可能受到某些摧残,但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充满乐观主义的。他们凭幻想创造出畸形的、被人瞧不起的怪孩予,来对付地主恶霸、贪官污吏,甚至封建帝王。斗得他们狼狈不堪,威风扫地。在这类故事中或将人的器官(眼、耳、口、手、脚等),无限夸大,成了千里眼、顺风耳、铜脑壳、长脚杆、大肚皮,使封建皇帝的一切刑具都奈何这十兄弟不得。最后,皇帝出诡计想淹死十兄弟,自己反倒被淹死了。有的故事将孩子缩小成枣核儿,斗得地主和县官手忙足乱,狼狈不堪。蛤蟆儿子型故事在我省汉区流行的是《癞疙宝娃娃》.故事情节带着汉区的特点,有些世俗化了。
3、动物故事与寓言相似。狼的花言巧语,老虎的“请客”,都不存好心,是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亲身体会。蚊子骄傲自大,闯进蜘蛛网,小麻雀自以为是吞胡豆被胀死,癞蛤蟆自高自大,吃了大亏。都寄寓着生活哲理。
(第五小组 黄雅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