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8小组研讨

回复 2# 的帖子

街道口西西弗书店调查
儿童区书的形式 主要有书本,漫画,绘本,可以动手画,涂色的画本,手工制作的东西,(大富翁)桌游 ,游戏指南比如“我的世界”,还有拼图。其中绘本有英文的,许多漫画也是中英文双语的。
来这里看书的主要是孩子,青少年,以及家长给孩子买书。去调查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小孩子都捧着书席地而坐,很认真的在看书。
书的特点:
形式丰富,很有趣。比如,图片加文字;贴上不同材质的东西,可以触摸;用较火的漫画来教孩子,寓教于趣;
有一些折纸,手工的东西
内容简单明了,易懂有趣,简短;因为小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内容上,有一些书为小孩子入学做准备,涉及情商培养,情绪管理,国学,智力等许多知识
不同人群喜欢的不同:
小朋友喜欢的(有趣的,简单的,漫画)比如《折耳兔瑞奇》 父母喜欢的(偏向文学名著)
女孩子喜欢形式可爱的,比如像小包一样的书
比较火的书 《小猪佩琪》 《植物大战僵尸》
不同国家的绘本风格不同(澳洲,美国 日本 英国 欧洲各国)(日本比较写实 韩国比较可爱 欧洲各国的色彩比较清新)
儿童区的书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会很幼稚,很多书用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讲述一些知识。比如绘本《小威向前冲》就讲述了一个精子小威成为一个小孩的过程。(精子也有住房,也有街道,也有学校,像人一样。讲了男性女性的身体构造。细胞的遗传性---小孩子继承了小威的特征)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之下。形象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
太白金星的形象由单纯的星辰形象(先秦);被神化,到在占星术中成为凶神,主刑杀(秦汉);再到用其光亮比喻女子的发饰妆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是一个神化作人的男性形象,宗教领域里,更多是女神的形象(隋唐);道教中,太白金星男神,女神形象并存,但是太白金星的能力,职位更加清晰(宋元);在宗教中,仍是女神形象,但在神魔小说中,以老汉形象出现,职能也更加明确(明清)。
我们对太白金星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明清时期的小说,尤其是《西游记》。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太白金星的主要职能是:
1谈判家
在天庭之中,太白金星是玉帝身边的近臣,有着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口才。一方面,金星继承了前代传奇故事中已有的 “扶危救难”的职能。如 《西游记》中,金星多次搭救唐僧师徒。另一方面,金星作为一名 “谋臣”,本着 “万事从宽”的原则,发挥聪明才智,出谋划策,致力于平息冲突、缓和矛盾,成为了一个爱好和平、慈祥和蔼的神仙形象。这一点在《西游记》、《后西游记》,《喻世明言》等多部小说中均有体现。
2传令官
常奉玉帝差遣,传达旨意。《西游记》中金星奉旨下界招安孙悟空的情节最为人所熟知。此外,诸如《混唐后传》中金星奉旨送鞍辔、盔甲与丁山;《薛家将》中玉帝差金星送仙丹下凡解救胡凤娇等等,均是代表性情节。
3巡阅使
金星作为玉帝身边的文臣,司巡报人间善恶之职,是沟通天界和人间的 “西方巡阅使”。如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中,金星向众仙报洲江西省四百年后有蛟蜃之妖为害一方之事。
我觉得太白金星的形象在宗教中的变化不太大,在文学作品中的变化则比较大。太白金星的形象由星体逐渐被神化,然后逐渐人性化,世俗化。而这些变化主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在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耀眼的金星有一种敬畏感,自然就被神化了。五行学说兴起之后,认为秋天的肃杀之气重,而太白金星正是在秋天傍晚时出现于西方。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太白金星被认为是主刑杀的神。后来,在宗教中,教徒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庇佑,宗教为了抓住教徒的心,所以把太白金星进一步神化,人化,而且职能也更加具体。太白金星今天的形象主要是在明朝时固定下来的。元明之际的战争使得人们渴望和平。所以人们喜欢的神肯定也是爱好和平,能够守护他们的神。那么太白金星成为一个鹤发童颜总是调解争端的神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城府有两个引申意思,一个带有贬义一个带有褒义。一个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另一个则是形容人的胸怀很宽广,很有包容性,很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感受。我只看了《西游记》,所以对太白金星的形象的认识也是基于《西游记》。我觉得太白金星是有城府的,但是是褒义的那个城府。因为太白金星要传达玉帝的指令,又要调解各种争端,如果他一点城府都没有的话,那他就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个职务。另外,如果他是心计深沉的人的话,感觉就不太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也同样无法胜任自己的职务。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家乡民间特色手工艺品
说起恩施的手工艺品,我想到的就是花背篓,但我不确定这个是不是恩施独有的。花背篓一方面很实用,可以在赶集的时候背货物或者背小孩子。另一方面是很好看。背篓有四方,上宽下窄筒型的,也有圆的。因为是编织而成的,所以背篓上还有彩色的条纹,很好看。

TOP

回复 27# 的帖子

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那里的一座桥。那座桥最初只是一根大木头。人们在放置木头的时候老是放置的不合适,后来有一条龙从江里飞出来,一下子托住桥,把木头放在了最为合适的地方。于是这座桥就叫云龙桥。这座桥后来又增加成三根木头,后来又修了一座石桥在原来的地方。再后来,因为旅游的发展,又把石桥改成了风雨桥的形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32# 的帖子

说起民俗,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打锣鼓。恩施“花锣鼓”由鼓、锣、钹、小锣(也叫勾锣)加唢呐组成。而鼓则为单面鼓,也叫作盆鼓,这种鼓仅一面有鼓皮,另一面空心,打击时音色明亮清脆,其鼓面直径不足20厘米。在我们那里,我感觉一般办丧事的时候请别人来打锣鼓。一般办丧事的时候会“整酒”,整酒的时候就要给主人家送礼,当然现在一般是送钱。但是,如果有人请了一队人来打锣鼓,那么这也算是他送的人情,也是要记上账簿的。我感觉一般是又亲戚关系的才会在长辈去世时请人打锣鼓。打锣鼓时的唱词我总是听不清,感觉很模糊,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后来问过大人之后,我才知道一般是唱这个人生前的好事等等。

TOP

回复 37# 的帖子

腊肉是我们那里经常吃的一种食物。我们家里的人,像我爸妈,外公外婆都喜欢吃腊肉,而不喜欢吃新鲜肉,因为觉得新鲜肉有一股腥味。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吃腊肉,后来也习惯了。我觉得可能是口味和食物互相影响。腊肉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一般是在杀猪之后,把猪肉分部位切好。然后用盐码好。如果有不同口味的话也可以加其他的东西码。把肉风干几天之后进行烟熏。如果想要肉有香气,可以在熏得时候在火堆里加上松柏枝等。过年的时候,会把腊肉切成几大节,和糯米一起蒸再加上一些调料,就成了美味的年饭。关于年饭里的腊肉是大块大块的我记得好像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土家人在过年这一天,其他部落的人攻打过来,他们只能避到山上。匆忙中只带了几块腊肉。最后,他们就把腊肉切成大块大块的分食了。

TOP

回复 46# 的帖子

  《青蛙王子》中小公主刚开始答应了青蛙只要青蛙帮她捡起她的球她就和青蛙做朋友,但是当青蛙捡起了公主的球后,公主却反悔了。公主在答应青蛙的时候就是不诚恳的。她嘴上答应了,心里却觉得青蛙只能和青蛙在一起,怎么能和人做朋友呢?小公主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经常会因为像没有考虑清楚或者难以拒绝别人等种种原因答应一些我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自己非常的痛苦,事情最后也没有做好。后来小公主抛弃青蛙回到了家里。没想到,青蛙也跟随她来到了她家。小公主不想让青蛙进来。她的爸爸却在了解了整个事件后,让她把青蛙请进来。公主的爸爸之所以要让公主把青蛙请进来就是因为青蛙曾经帮助过公主,所以他认为公主不应该鄙视青蛙,而应该报答青蛙。这时候公主的爸爸就像生活中的父母,老师等人一样。他作为长辈,教育小孩子要诚信,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要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最后公主还是听爸爸的话,把青蛙请了进来,但她还是没有从心里接受青蛙做自己的朋友。最后青蛙要求和她一起睡觉时,她拒绝了,并且把青蛙摔在了墙上。在这里公主其实不仅没有报答青蛙,反而还伤害了青蛙。但在童话中,最后青蛙还是变成了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了。我搜索《青蛙王子》时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在青蛙提出要求时,公主思索了一下之后答应了。当青蛙把球捡起来后,公主转身就走了,却因为青蛙的请求亲了青蛙一下,于是青蛙的诅咒被破解了,青蛙变成了王子,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两个版本虽然中间的情节有一些差别,但它们所揭示的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即讲诚信,知恩图报。这样做了后就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公主就和王子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我觉得,讲诚信的重要前提是在做出承诺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如果做出的承诺本身就不好,那带来的结果也不会好。而如果在考虑再三后,做出了承诺,那么就要完成自己所承诺的事,即使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爸妈带我出去玩,就答应他们回来之后写一篇游记。当时我心里只是想应付一下。结果回来时,爸妈真的要我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文思枯竭,完全写不出来,就想耍赖。但爸妈还是要我写。最后我还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写完了游记。现在我很庆幸当时爸妈逼我完成了游记。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时,耍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能做的只有去想办法解决它。
  我爸爸每年都会去看望他的三姨。因为爸爸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不好。读书的时候生活费经常不够,那个时候,三姨帮了他很大的忙。所以即使过了很多年,他也还是记得她的恩情。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我觉得,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要心怀感恩,并在有能力时回报他们。另外,我认为不要轻易做出承诺,要考虑自身的承受力。而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尽力去完成它。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提起恩施的歌谣的话,我一下子想到了《六口茶》,《龙船调》,《黄四姐》等,我准备介绍《黄四姐》。
  民歌《黄四姐》至今已传唱150多年,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是抗战时期“省立六高”所在地。《黄四姐》民歌为群众喜闻乐见,自娱性很强,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土家人对婚恋的开明态度。
  建始高坪、三里、红岩是恩施州通往宜昌的门户,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高坪、三里和红岩就已出现市肆,商业一度繁荣。清末,一批汉帮客商每年春秋两季从宜昌、沙市、武汉等地来贩卖洋布、针线、丝帕、裹腿、头绳等商品,在施南府境内肩扛布匹,手摇铃鼓,走街串巷叫卖,或下乡赶场,深入到农家屋场兜售货物。
  很早以前,三里老村寨子就居住着120多户黄氏家族。一天,来了个俊俏的外地货郎哥,黄氏众姐妹围住他要买针头线脑,货郎哥非常乐意,日后便隔三差五来寨子,慢慢与黄氏姐妹相熟。货郎哥时常打情骂俏挑逗黄氏姐妹,其中一个姑娘叫黄幺姑,在家中排行第四,长得漂亮水灵,货郎哥特别欢喜。一来二去,黄幺姑也对货郎哥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两人相爱结婚。
  尔后,人们便把货郎哥送给黄幺姑定情物这一段编成喜花鼓《货郎哥》传唱。他们婚后得子办喜酒庆贺,前来贺喜的亲友又将《货郎哥》改编成《黄四姐》。
  歌词是: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个丝帕子
女:要你一个丝帕子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根金簪子
女:要你一根金簪子干啥子?
男:插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件绸衫子
女:要你一件绸衫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身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对金戒指
女:要你一对金戒指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双丝袜子
女:要你一双丝袜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脚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
男:东西这个少了些,你不要这么说。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陪十姊妹在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举行,入夜,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里红烛生辉,香烟缭绕。两张朱红桌子摆在堂屋中间,桌上放有糖食果饼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干果,预示新娘早生贵子。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围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谓之陪十姊妹。在欢闹声中,两位年纪小的“陪姑娘”端着酒杯两步一叩首的走向神台,将杯中的酒洒在神台前,即“安席”,其意思是将家中的喜事告诉家神听歌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个时辰才降下帷幕。
  陪十姊妹有一定的程序。先由唱姊妹歌内行的人唱“开台歌”。然后大家开始唱。演唱内容十分丰富,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亲情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扬,有对未来的憧憬。唱词长短成句,格调清新,褒贬分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在演唱过程中,姑娘们常以“十”为题,创作有“十要”、“十唱”、“十想”、“十爱”、“十杯酒”、“十二月”等,把哭唱的内容不断拓宽和延伸。姑娘触景生情,消夜时,她们就唱赞厨师手艺和席面的内容。新娘还要唱“斟酒歌”来答谢众姐妹,感恩祖德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歌词内容比如:点燃红烛灯花开,九姊九妹陪我来。团圆桌上来结拜,胜似同娘共母怀。今晚我把酒来斟,辞别大堂祖三代。女是娘的罗裙带,长大成人知好歹……
  我想起我哥哥结婚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看到嫂嫂那边哭嫁的情景,但是我和姐姐作为哥哥的妹妹,要给新人倒茶,然后就得到了哥哥给的红包。感觉整个婚礼都很热闹,喜庆的感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