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
1.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
2.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子之追求许仙,祝英台暗示梁山伯等
3.性格上女强男弱。
参考文献:刘红. 悖离:四大传说悲剧结局的一种阐释[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132-136.
这三方面都表现了与当时民众观念的相悖。四大传说的婚姻形态与民间文学中以团圆为结局的其他婚恋故事不同,与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更有着鲜明的距离,所以其悲剧结局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民众对与现行道德相悖的婚姻形态持否定态度的反映。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伦理观念既是中国古人浸润于心的行为准则,也是其评价历史与现实的自觉标准。儒家善有善报、善必胜恶的信仰与佛教的因果报应教义主宰着民众的伦理判断,中国古代文学(不论是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亦因此承载着厚重的伦理蕴涵。中国文学中盛行的“大团圆”结局即是中国人强烈道德感的一个突出例证。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现象,“大团圆”与中国人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但其所以形成的关键应在于中国人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善者遭难在道德家眼里看来是违背正义公理 ……中国人宁愿把这样的事情说成本来就没有, 或者干脆绝口不提。”这种善恶赏罚当场见效的“大团圆”结局在明清时期所谓的“补恨传奇”中发展到极端。此类传奇不惜违背事实而赋予历史上的不平与遗憾以圆满结局。这种手法当然不足为训,但却足以表明“大团圆”的深刻影响及中国人鲜明的道德评判。四大传说虽然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添加“合冢化蝶”、“七夕相会”之类的幻想性情节,从而使传说显示出一抹亮丽的色彩,但对于中国重视现世人生的传统文化而言,这种抚慰不能弥补主人公“生”的残缺,终究无法掩盖四大传说浓厚的悲剧底蕴。如果依据传统研究而断言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完全合乎民众“善”与“美”的标准, 那么其悲剧结局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善恶观念似有牾。
中国古代社会并非任何时代俱是礼法森严。因此,即使我们沿袭传统研究的注重客观社会的思路,亦不可能得出四大传说必然是悲剧的结论。众所周知,儒学在汉代之前尚未确立其正统地位,理学至南宋后期方成为思想话语的主流,而从汉至宋,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礼法松弛乃至混乱的时期。四大传说均诞生于宋亡之前,应该说,社会只是提供了酿成悲剧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尤其是溯源于魏晋这一“人性的觉醒”时代的梁祝传说更非注定是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