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藏族和汉族的调查报告对比研究发现,汉藏呈现出这些差异:
(一)民间故事内容的差异性
调查问卷中显示出来,汉族儿童接触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占的份额是最多的,其次则是民间寓言,但相对的在影响个人成长的民间故事类型则是民间寓言。包括《揠苗助长》,《买椟还珠》等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在藏族的调查中也同样如此,儿童时期所接触到的多是幻想故事,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民间寓言。所以在影响儿童成长的民间故事类型上,汉藏两个民族都体现了受民间寓言的深刻影响。
尽管故事类型相同,但是故事内容却显示出差异性。
汉族较典型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等都是以人作为寓言故事主角的,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做了某一件错事,并以该错事来表达一种相反的观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在藏族教育类故事中,主人公多是动物。西藏动物繁多,人与动物关系密切,于是动物的故事就格外发达。而各种格言注解中,喜爱用动物故事来阐明哲理,如《萨迦格言》,《猫喇嘛讲经》,《青蛙与乌鸦》等都是短小篇幅,将动物的各种习性与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引人深思。而这种以动物作为典型形象出现的教育故事会致使儿童内心对于动物甚至大自然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不是通过某一种故事教化的结果,是在长久的文化熏陶中产生的效应。相对的汉族儿童成长中则较会对人的社会性更为敏感些,这也是教育故事主人公不同所导致的差异。
除了教育故事主人公的差异性,汉藏民间故事内容上一个更明显的差异就在于故事内容的宗教性。藏传佛教对藏族历史传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宗教典型化与民间故事本身又具有相似性。藏族传统宗教的发扬需要从民进吸取营养,与民间融合,从而达到传播的有效性,这就是以通俗的语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将深奥的宗教经义进行俗世化的阐释,便于民众接受和信仰。藏族儿童在幼时接受藏族民间故事影响时,就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宗教的熏陶,个人的改变继而也会形成群体的改变。汉族与藏族儿童长大后,思想上的差异性就可见一斑了。
(二)传播途径的相似性
对于民间故事而言,传播途径是十分重要的。民间故事的传播途径多是书本,口头,地方志等等。从上述调查来看,通过口头与书本获知的人是占有大份额的。而较之口头传播,书本传播又是占有相当优势。不论是汉族还是藏族人民,在孩童时期,最初领略民间故事多是从书本开始的。从书本当中学来有关藏族或者汉族的特色故事,从而开启有关民间故事的视野,推动个人的深度了解。
(三)彼此了解的不透彻性
汉藏两个民族,孩童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故事可能都会有或深或浅的了解,但是对于它民族的故事却只知甚浅。而这其中藏族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对于汉族民间故事的了解相比汉族儿童对藏族故事的了解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而这也就是体现出了汉藏儿童成长过程中民间故事了解的狭隘性,片面性。如果能了解尽量多的民间故事对于儿童视野的开阔,性格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