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6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6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大家好。这里是民间文学第二课堂的第六小组讨论帖。欢迎各位本组与非本组的同学们来到这里一起讨论交流。

TOP

第一次讨论

【第一次讨论】讨论选题。讨论时间:2017年10月5日下午21:30开始
参与讨论:全体组员
讨论内容:民间文学课的调研选题


大家把自己之前搜集和考虑的选题发上来,我们可以参考讨论一下,并决定本学期课程作业的选题。
主要的格式是:
       1、选题(或者想法啦)。
       2、具体内容或者意义、可行性(就是描述一下啦)。


谢谢大家,辛苦啦。

TOP

选题方向:二十四孝中的儿童
意义:二十四孝算是一个很典型的民间文学了,而且其中的“怀橘遗亲”、“卧冰求鲤”等都涉及到中国封建传统中的儿童成长问题。以二十四孝中有关儿童的篇章作为出发点,可以讨论传统“孝”文化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和其对儿童教育的消极与积极作用。
这个选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期待大家的各种想法。

TOP

【作业1】谈谈你最喜欢的神?
课堂作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啦——说一说你喜欢的神,中外都可以。注意说明理由。

[ 本帖最后由 卓霖霖mia 于 2017-10-17 23:03 编辑 ]

TOP

我最喜欢的神——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严格地来讲不算是神,根绝考证,他应该是约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国国王,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吉尔伽美什作为具有神话特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角,并且他体内有三分之二的神的血脉和三分之一人的血脉,我觉得其实可以把他看作一个神。
   我对吉尔伽美什最初的了解来自于《Fate》系列的动漫与游戏(可能是因为与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相比,两河流域的文明确实接触得要少很多),之后阅读了《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原文,就完全被他打动了。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第一,吉尔伽美什从一个让人们苦恼的“恶棍”到人们崇敬的英雄王,这个成长的转变十分亲切。吉尔伽美什在《史诗》中出场形象并不算太好,他的民众都向神祗诉苦,控诉他的暴行,他强取少女的初夜、劳民修建庙宇,还打架斗殴,性格恶劣,完全就是一个浑球。但是在之后的经历中,他展现出了种种天真又坦诚、认真又坚持的优良品格,最后在打败怪兽芬巴巴之后万众敬仰,成为一代贤王,这个成长让人觉得他整个的形象是很丰满的。
   第二,吉尔伽美什非常坦率。在《史诗》中展现了吉尔伽美什很多种品格,比如勇敢、执着、真性情、热爱生命等等,但是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坦率。恩奇都第一次出现在乌鲁克的广场上时,两个人按照命运的安排针锋相对、大打出手,但两个人很快就在打斗中互相佩服,并成为了挚友,两个人都有一种快意之感;还比如女神伊什妲尔向吉尔伽美什求爱时,吉尔伽美什直接拒绝,并历数伊什妲尔曾经玩弄男人的心的罪证,直接坦白,看似对伊什妲尔非常无情,但实际上他态度明确又坚定,爱憎分明,有作为王者的坦荡。实际上,在《史诗》中,吉尔伽美什的情感真挚而强烈,他的勇气、恐惧、友爱、悲伤等等,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表达出来。
   第三,吉尔伽美什对死亡的追问。在《史诗》中,恩奇都死去,吉尔伽美什痛哭发狂,决心探索人类的生死问题,一路跋涉,最后亲自与恩奇都的灵魂交谈,接受了生死之痛。这个过程表现了强烈的人类精神,对自然的追问和试图反抗,他拥有神的血统,却更多地体现出作为人的意识。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塑造的吉尔伽美什,爱憎分明、情感强烈,形象十分丰满,实在是非常吸引人,关键是,原文中还说,他英俊举世无双……

TOP

【作业2】《格林童话》!

【作业2】《格林童话》!
根据《格林童话》中的十个故事,来分析成长的要素、成长所需的品质和如何应对成长考验。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讨论。小可爱们记得及时回帖唷!
《白雪公主》
《青蛙王子》
《睡美人》
《狼和七只小羊》
《灰姑娘》
《小红帽》
《大拇哥》
《穿靴子的猫》
《勇敢的小裁缝》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TOP

【调研计划】

民间文学第六小组调研计划

一、调研选题:马山民歌。
目前没有确定具体的选题,但确定选题范围在“马山民歌”,将在调查中逐渐深入,寻找最好的切入点。可能的选题有:探寻“楚歌”与马山民歌的关联;马山民歌目前的传承情况;马山民歌在中小学试点传承的效果等。

二、调研计划:
主要分为三部:
1、调查准备阶段:
(1)时间:在12月之前完成。
(2)内容:通过文献搜索的方式,搜集有关“楚歌”与马山民歌的文字资料,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主要的方式是资料搜索与讨论交流。
2、实地调研阶段:
(1)时间:12月上旬。
(2)内容:前往荆州实地调查马山民歌的具体情况,联系有关负责的文化部门;前往马山民歌传承的试点小学,进行问卷调查。
3、调研总结阶段:
(1)时间:结课之前。
(2)内容:讨论搜集到的所有材料,讨论交流,完成报告。

三、调研分工:
组长:李卓霖
组员:毛誉雯、邓娴、黄端妮、朱燕华、陈若千、陈朗仪、苏玮
指导老师:孙正国老师

(※目前进行到第一阶段,以下为第一阶段分工)
任务一:搜集“楚歌”、楚地“扬歌”“郢中田歌”的相关历史文献记载。        
毛誉雯、李卓霖、邓娴
任务二:马山民歌本身。
(有没有历史记载、主要的分布地区、唱词、特点、代表的曲目……)        
黄端妮、朱燕华、陈若千
任务三:马山民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应该有申报材料、视频之类的宣传,还有批示文件之类的,看看能不能找到)        
陈朗仪
任务四:马山民歌目前的传承情况。
(有哪些措施和政策、有没有一些反馈)        
苏玮


[ 本帖最后由 卓霖霖mia 于 2017-11-21 22:13 编辑 ]

TOP

马山民歌调研结论总结

一、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马山民歌具有可能性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于“是否会对马山民歌感兴趣的问题”上,53%的同学表示会有兴趣。另外,其他几个小的辅助问题,数据如:关于“如果有机会是否愿意学唱马山民歌”的问题上,70%的同学表示愿意;关于“是否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马山民歌相关活动”的问题上,81%的同学态度积极;关于“愿不愿意积极学习走进课堂和书本的马山民歌”的问题上,83%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由此可见,此次调查的学生们对于马山民歌总体上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马山民歌在青少年中进行传承的可能与希望。


二、目前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马山民歌存在的问题

1、马山民歌的局限性
民歌,一般指的是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民族的传统歌曲,主要通过口头方式传承。民歌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传唱的主要场所也是田间,但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正与民歌渐行渐远。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虽然我们努力为传承民歌文化努力,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消失,同时,青少年所处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比较少接触到民歌,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审美的培养和发展也与民歌是不相符合的。在本次调研的问卷中,平时喜欢听的歌曲类型,民歌所占比例是16%,我们的调查范围较小,这个数据不够准确,还要考虑到问卷主题影响等因素,相对于流行歌曲的76%,差距已经非常大了。不管更严谨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会占比更大还是更小,都足以体现出民歌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面临的困难。
马山民歌作为民歌的一种,在面对青少年传承时同样会存在这个大环境的问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从马山民歌的特点来看。由于马山镇所处的荆州市属于我国江汉平原地区,马山民歌的调型也趋于平缓,这样环境中孕育的民歌,没有秦腔的洪亮,不比信天游的悠长连绵,没有土家族音乐的跌宕起伏,可能难以吸引大众的耳朵。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们知道的民歌主要有《六口茶》、《信天游》、《山路十八弯》、《青藏高原》、《鼓盆歌》、《陕北民歌》等,都是诞生在山区,更加嘹亮的歌曲,马山民歌在这方面是具有劣势的。

2、青少年本身的局限性
从传承主体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阻碍,青少年很多时候对于文化还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阶段。
从青少年了解民歌的主要渠道来看,他们对于民歌的了解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但本身缺乏自己的选择和感悟。对于大众媒体构建的对于民歌的想象,可能会不加斟酌辨别地进行全盘接受,但是,媒体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层次,往往对于民歌的介绍流于表面,难以使青少年深入了解民歌的魅力所在;又或是较多出现民歌的一些歌唱节目中,为了节目效果,会突出表现民歌的某些单一的侧面,让青少年对民歌的了解片面。因此,青少年非常容易对民歌构建一种固化的想法,这种受到年龄因素局限导致的心理成熟程度不够、审美能力不够,对于青少年对于民歌乃至于民间文化的接受和了解无疑是不利的。

3、传承人年龄段断层现象严重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作为传承主要地区的马山镇的实际状况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二是家庭传承普遍失去活力。
第一,马山镇相对而言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根据对李先家馆长的采访和资料查询,可知目前马山镇的重点倾向是文化建设——也就是马山民歌传承,这固然是一个传承的有利因素,但马山镇本身经济条件不足对马山民歌面向青少年传承仍有很大的限制。马山镇没有高中,仅有小学与初中,其带来的主要问题:第一,小学生与初中生年龄较小,并且根据李馆长的描述,马山民歌的必修课在小学开展,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他们能够了解到这是传统民间文化,但无法深入感受,这个接受是被动的;第二,由于马山镇没有高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会离开马山镇求学,或者工作,大量的年轻力量离开马山镇。他们一旦脱离了这个马山民歌的环境,很难坚持对马山民歌的兴趣。
第二,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是民歌传承的基本形式,但这个基本形式的活力不足。根据调查可知目前会唱、唱得好的马山民歌歌手主要在六十岁以上,他们的传唱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无法跟着伴奏等),但随着他们的年事渐高,传承重任确实会逐渐难以承担,与此并行的是,他们向后代传承的情况却并不多。调查问卷显示,祖辈会唱民歌、但没有教授给自己的比例约为51%;父辈会唱民歌、但不会教授给自己的比例约为21%;再结合部分同学的讲述,我们能够了解到,会唱民歌的祖辈,较少教授给父辈,父辈较少传承给新一代的青少年,家庭内部的传承正在随着辈数的增多而减少。除了青少年可能不太感兴趣之外,长辈没有传承意识也是一个原因。当然了,要除开个别传承人家庭,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会代代参与民歌传承事业。
马山民歌传承人年龄段严重断层,且因此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刻不容缓。

4、宣传手段相对陈旧
根据调查,荆州区文化馆在推广和传承马山民歌上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例如荆州区文化馆现已与荆州市艺术研究所合作,组建了马山民歌抢救保护机构,聘请专家、学者参与马山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将搜集到的马山民歌原唱录音制成光盘,对曲谱及相关资料集中建档保存,并编辑出版了马山民歌专集。除收集整理外,荆州区还对传统的马山民歌进行了改编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推出了以民间歌舞《车水锣鼓》、《火烧粑》、《凤鼓齐鸣》、《开秧门》、《夜渔》、《山歌唱出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马山民歌,使马山民歌更具时代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马山镇也以马山小学为试点,将马山民歌编辑成《家乡民歌》乡土音乐教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在全镇各学校推广使用,让学生们“口唱家乡歌、心想家乡事”。我们分析这些措施可以看出,马山民歌的传承手段是比较传统的,而且,除了在学校宣传之外,没有真正针对青少年开发一些创新性的传承方式。
实际上,由于大众媒体的普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青少年有很多机会了解到新的知识,这也为文化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进行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电子媒体的接触非常频繁,对于微信、微博、B站、快看漫画等等电子媒体的了解和使用非常多。与此同时,政府文化馆对于微信平台的建设确实是在着手进行,“荆州区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成立已经接近半年,但是,阅读量每条在100左右,微博账号尚未开通,网络上对于马山民歌的完整演唱视频寥寥无几。所以说如何让民歌在上述新兴平台上出现、进入青少年的关注圈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接触不了解,那欣赏和传承更无从谈起。
文化馆在文化宣传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形式,采取一些更有趣的形式。这里提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故宫博物院的微博,就将宣传版面制作得更加丰富有趣,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还有如,在调查问卷中,为学生们所熟知的民歌中,有如《洪湖水浪打浪》、《十送红军》等,这一类民歌与影视作品紧密联系,就目前的情况看,马山民歌没有出现在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创作中,同样减少了青少年加强对其了解的机会。

5、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了解马山民歌的机会有限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当地学生深入接触马山民歌的机会很有限,除了马山镇本地学生必须要学习马山民歌之外,周边地区如荆州、沙市地区的中学学生接触的机会则比较少。就日常的教学来讲,中学生的音乐课现在被压缩得很少,不少学生反映根本就没有音乐课,在中考的压力之下,不是考试科目的音乐教学不被重视,因此,借助音乐课来让学生了解马山民歌的机会有限;就特殊活动来说,以荆州中学为例,荆州中学为创办特色学校,每年军训都会邀请荆州区文化馆的负责人、马山民歌传承人来给学生普及马山民歌的知识,每次活动都是在操场、体育馆举行,传承人一次性面对数千名学生,有限的时间内也只能教授一到两首代表歌曲,这样的活动形式局限性大,比较浅层,很难引起学生对马山民歌真正的兴趣。如果学生仅仅是表面上了解民歌艺术,不去走进它,就很难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对当地的艺术也很难产生共鸣,更不用说知晓传承的重要性了。


三、对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马山民歌的建议:

1、保证特色的民歌改编。马山民歌虽然相对平缓,但其曲调的灵活精巧,生动活泼,易于改编。应当将其中的音乐元素更加精炼地总结出来,形成有代表性的易识别性的乐曲,这需要更多的音乐人才的努力。我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原汁原味的保存,但适当的、优秀的改编也能让它迸发出活力,一个有活力的民歌才能受到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关注。
2、提高对经济基础的重视。当地政府在重点强调马山镇文化招牌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把当地整体实力提高,才能为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好铺垫,这也是让当地青少年更好地担起传承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
3、激发家庭传承的力量。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节,提高长辈对晚辈口口相传民歌的自觉性,对青少年熟悉当地传统民间文化具有重大作用。
4、丰富传承形式。对马山民歌传承方式的丰富是一个大命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利用现代青少年感兴趣的传媒平台、引入影视作品、引入游戏背景音乐等等,都是学生们提出的会让他们对传统民歌提起兴趣的措施,对思考马山民歌如何面向青少年群体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5、增加青少年深入了解马山民歌的机会。创新传承方式固然是让青少年感兴趣的措施,但真正的传承,需要让青少年群体去近距离感知、触碰原样的马山民歌。当地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多多组织相关活动,除此之外,在青少年中传承马山民歌,还需要调动青少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采取假期调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直观地感受马山民歌的淳朴魅力,这一类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得到支持,这与打破被动学习的新课标要求可以得到有效的结合。
6、当地负责传承的文化馆应该重视当地的青少年群体。一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注入最鲜活的力量,针对青少年展开对马山民歌的推广,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被重视的部分。

TOP

童话故事的启示

《白雪公主》
1、我们在祝福王子与公主在一起过上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善良的小矮人们,因为他们也为白雪公主的美好生活助力,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值得我们记住。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例如猎人,他也是故事中不可忽视的坚守善良的人,在皇后施压下也没有对白雪公主下手。
3、善良是面对生活最坚实的武器与后盾。白雪公主在困境中也没有心中滋长仇恨,反而是非常积极,与小矮人共同生活。
《美女与野兽》
1、智慧、自尊、自爱,是公主,也是任何一个人熠熠发光的内在品质。
2、不要以貌取人。要发现他人在任何外表下的值得肯定与欣赏的内心。

TOP

【陈朗仪作业代发】

最喜欢的神
波塞冬,因为是海神,以前看《奥林匹斯星传》觉得超级可爱。是克罗诺斯和瑞亚之子,是主神宙斯和冥王哈迪斯的兄弟,年长于宙斯,年少于哈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亦是马匹的神,在神话中为人类带来马匹),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其象征物为“波赛顿三叉戟”,他的坐骑是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相对应于罗马神话的尼普东,海王星的拉丁名是起源于他。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为相同系统。在罗马神话中,波塞冬称为“尼普顿(Neptune)”。
波塞冬的神性广泛,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极大的野心,时刻想夺取宙斯天帝的宝座,但被宙斯发觉,把他放逐到地上界受刑,帮助拉奥墨多王修建特洛伊城。此外他还常与诸神交战,在雅典和特罗森城就有过他和雅典娜的比赛。
波塞冬野心勃勃,而且好战。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权力,他密谋夺取宙斯的王位,但阴谋没有得逞,他被贬下人间服侍一位凡人。在阿波罗的帮助下,他替拉俄塞冬国王修筑了著名的特洛伊城墙。有一次他和雅典娜就新城雅典起名之事争执,最后被迫向智慧女神让步。另一次他因科林斯的国王之故与阿波罗激烈争吵,最后以胜利告终。
波塞冬主要是作为海神和水神受到希腊各地的崇拜。在阿耳戈斯有一座波塞冬——克利斯提俄斯神庙。名字的意思是“发洪水者”。以此纪念他同赫拉的争论。他遭到阿耳戈斯人的拒绝后,曾使阿耳戈利斯城化为海洋。在雅典卫城上厄瑞克透斯圣殷旁有一咸水泉,一直到公元前2世纪还被认为是被波塞冬三叉戟挑出的圣泉而受到崇拜。在特罗曾,尽管波塞冬败给了雅典娜,但他仍作为“国王”受到崇拜。在这里有波塞冬一菲塔尔弥俄斯种庙。据说波塞冬先是发怒,使土地因海水而碱化,后又息怒,给人们带来了福祉。
各处对波塞冬的崇拜都同他的先发怒降灾,后又开恩宽恕联系着。综合各方而的资料可以看出,波塞冬原是古老的地神,具有多方而的职能和权力,后来则被奥林波斯神系中的宙斯所排挤,从此失去了领导地位。但对于奥林波斯神系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在海洋领域中,把古代地方性的海神,如涅柔斯、俄刻阿诺斯,普罗托斯等排挤到次要地位。对波塞冬的崇拜在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移民中,在那些奉他为爱奥尼亚族部落之种的海岛上特别盛行。他的神庙多建在海角和海峡之处。对他贡献的牲品有马,海豚和公牛。松树是他的圣树。在罗马神话中与他相等的是涅普顿。

TOP

【陈朗仪作业代发】

野天鹅的故事
艾丽莎原本是公主,上面有11个哥哥,后来继母使用魔法来残害他们。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要以她的决心和毅力来战胜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她被王后的魔法变成了天鹅的那11位哥哥。她忍受荨麻的刺痛、环境的恶劣和有权势的主教对她的诬陷,争取织成那11件长袖披甲,使她的哥哥们恢复人形。她承受了肉体上的折磨,但精神上的压力却更难当:“她的嘴是不说话的,因为她说出一个字就可以使她的哥哥们丧失生命。”正因为如此,她只好忍受人们把她当作巫婆和把她烧死的惩罚,而不能辩护,虽然她“知道自己是无罪的。”她的善良甚至感动了小耗子,它们帮助为她收集荨麻;画眉鸟也“栖在窗子的铁栏杆上,整夜对她唱出最好听的歌,使她不要失掉勇气。”她坐上囚车,穿上丧服,正在走向“死亡的路途上也不中断她已经开始了的工作。”在最后一分钟她的工作终于接近完成,她的11个哥哥也即时到来。他们穿上她织好的披甲,恢复了人形。这时她可以讲话了。她说出了真相,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同时也击败了有权有势的人对她的诽谤,最后她赢得了幸福。她终于成了胜利者。
艾丽莎的故事带有一种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期许,女性应该是沉默着奉献的(艾丽莎不说话才能拯救哥哥)而艾丽莎的拯救能力又赋予了她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性,这对于女性成长形成了一个榜样或者参照的作用。但是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读者要善良要忍耐,要做一个懂得坚持的人,因为织衣服这个行为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克服重重的阻碍,也需要忍耐痛苦(手被扎出泡)等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