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4小组研讨

婚俗研究调查报告

武汉婚礼习俗第一阶段调研报告
调研员:区晓旋 杨招娣
为了了解武汉本地的婚礼习俗,我们选择了武汉一家有名的老牌婚庆公司“喜满堂”作为调查地点。无奈婚庆公司周末比较忙,未能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于是,我们转而选择了在华师校园内采访武汉本地的老年人作为第一阶段的调研任务。
由于调研地点在校园内,接受采访的一般是教职工;考虑到社会性别分工的因素,我们主要采访的是中老年女性。我们随机访问了一些早上跳广场舞的奶奶和几位在食堂工作的阿姨,初步了解到武汉的婚礼习俗一般从简,不讲究隆重的彩礼。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位食堂阿姨的讲述。她是1967年结婚的,当年16岁。她说到,改革开放前,虽然主张婚姻恋爱自由,但一般是由父母主持的。女孩子一般十六七岁就要嫁人,二十岁就很难嫁出去了。彩礼方面也很简洁,那个年代的人也比较穷。当时男方一般带几两猪肉(富裕人家就多带一些猪肉)和六尺布上门提亲。订婚了以后男女双方也不常见面,比较害羞,多见面会被人说是风流。婚礼也很简单,几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和一些敲锣鼓的人组成一条队伍,新娘就徒步走到新郎家,换过新衣服吃过饭就是嫁出去了。当时摆的一些糖果花生瓜子啊,新娘是不能吃的,一般是舀三下,给公母吃。还有会摆十双筷子,寓意“快生儿子”和一些红鸡蛋。婚后第三天女婿回门是由娘家的男丁带回去的,我和丈夫是由两个弟弟带回去的。我的四个子女的婚姻也是我主持的,不过也是他们自己同意了的好人家。(具体的人物对话请见录音音频材料以及文字整理文件)
第一阶段的调研通过访谈对武汉的婚礼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联系“喜满堂”婚庆公司,以期获得更丰富的一手材料。扩大调查的范围以及调查对象的年龄层覆盖,希望得到更全面广阔的资料。
2017年10月22日

[ 本帖最后由 杨招娣 于 2017-10-22 21:1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老人访谈——照片拍摄

调查员:区晓旋  杨招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访谈之录音

最开始我们小组去了喜满堂,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而没有进行顺利采集,于是只能放到下个阶段再进行;接下来我们把重点放在校内,陆续采访了年纪较大的阿姨,而此次的录音样本也即我们在校内采集的信息资料。

TOP

成长要素和所需品质

1、《白雪公主》
成长要素:①神灵祈求,降生独特  ②备受宠爱,单亲家庭  ③美貌漂亮,后母嫉妒  ④巧遇好人,森林奇遇   ⑤数次脱险,王子搭救     ⑥后母被弃,幸福生活⑦
成长品质:①善良  ②美貌  ③天真
2、《青蛙王子》
成长要素:①经历磨难,巫婆施咒  ②借助女性之吻来破除咒语的主题   ③王子和公主的互相猜忌和排斥  ④历经苦难,发现真心
成长品质:①为人心底善良  ②爱帮助人   ③不能以貌取人  ④真心待人
3、《睡美人》
成长要素:①公主身份  ②巫婆施咒,公主沉睡  ③巧遇仙女,授法破解  ④王子相救,公主逃脱
成长品质:①人美心善  ②心向阳光  ③对外界充满好奇
4、《狼和七只小羊》
成长要素:①天敌相克  ②上当受骗(天真)  ③经历教训,复仇成功
成长品质:①天真爱心  ②心地善良  ③好运跟随④机智灵活
5、《灰姑娘》
成长要素:①继母苛待  ②历经苦难  ③生母遗产,奇遇不断  ④王子青睐,解救命运  ⑤坏人惩罚,好人幸福
成长品质:①善良有爱心  ②机智聪慧  ③诚实敦厚  ④爱好动物
6、《小红帽》
成长要素:①路遇坏人  ②姥姥遭难  ③好人搭救  ④坏人受惩
成长品质:①有孝心,听话  ②天真善良  ③警觉机灵  ④冷静,困难时期善于想办法
7、《大拇哥》
成长要素:  ①父母宠爱,家庭困难  ②多次遇难,终回家庭  ③巧劫磨难,迎来幸福
成长品质:①善于冒险  ②聪明机智  ③善良有孝心  ④伶牙俐齿
8、《穿靴子的猫》
成长要素:①儿子之间的对比,凸显小儿子的老实敦厚  ②神奇遭遇,好的一般是在最后  ③猫帮助儿子获得一切,过上幸福生活
成长品质:①老实敦厚  ②避免狡猾奸诈  ③诚信待人  ④懂得变通⑤勇于追求幸福生活
9、《勇敢的小裁缝》
成长要素:①摆脱生活,向往新生  ②巧用手段,谋取利益  
成长品质:①勇敢机智  ②敢于冒险  ③积极自信
10、《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成长要素:①穷苦母题,巧遇金鱼  ②贪婪与诚实的抉择  ③人性的选择
成长品质:①诚实  ②杜绝贪婪

TOP

成长启示

成长启示:
1、《白雪公主》:一个人的外表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全部,且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而所谓的外在只是我们的外化。与人相处时更要注重其气质和内在,就像白雪公主一样。
2、《青蛙王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诚待人。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许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因为种种外化的原因而推诿。
3、《睡美人》:坏人的预言终有一天会破碎,正所谓邪不压正,我们要始终相信美好。
4、《狼和七只小羊》:坏人的骗术是层出不穷的,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辨别好坏,掌握保护自己的能力。
5、《灰姑娘》:现实虽是残酷的,但未来始终是美好的。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我们要始终相信未来,并时刻保持一份纯净的心。
6、《小红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保持警惕,掌握分辨好坏的能力。
7、《大拇哥》:学会报恩,并且勇于探险。
8、《穿靴子的猫》: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善于开动自己的脑筋,学会灵活处事。
9、《勇敢的小裁缝》:敢于突破现状,有着远大的雄心抱负,心向未来,挑战自我。
10、《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诚实做事,诚实待人,莫让贪婪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总而言之,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要始终相信美好,坚信未来,并且好人是一定会打败坏人,并且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TOP

武汉婚姻风俗

中国传统婚礼比较繁琐,早在先秦时代就制订出来,包括如下六个环节,通称“六礼”;“纳采”,即欲与女家结秦晋之好,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家同意后,乃使人纳其采择之礼,用雁为执,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问名”,男方家长具书遣使者问女方姓氏,以便卜其吉凶。此礼与纳采一道进行。“纳吉”,纳采、问名后,于祖庙卜之,得其吉兆,乃使人报告女家,决定婚事。也要送雁。“纳征”,即纳聘财,行于纳吉之后,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用玄纁、束帛、俪皮为礼。“请期”,男家于纳征以后,卜婚期,得吉日,又遣使者往女家请期,表示恭谦。女家知阳唱阴和,乃辞之,使者既见女家辞,便将男家所定日期告知。“亲迎”,婿至女家迎其妻以成婚礼(交拜、合卺之礼)。由于风俗习惯的传承性,直到近现代许多地方仍仿古六礼,只不过省其仪文,变其名称而已。                  
      拿湖北来说,在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于确定婚期后,朊藉巴冶ǜ妫壮啤氨ㄆ凇保患捌冢銮子裥械煅悖鱿裙椋姑磐庖拘赂荆蚋窘话荨⒑馅?/DIV>
     《夏口县志》上说:“昏礼大致近古”,说明武汉地区婚礼基本上遵循以上这些仪节,只是因社区环境不同而大同小异。在汉口等地,男女结婚,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因近世文明发达,间有自由结婚者,但不多见。婚礼俗谓纳采为“行茶”,果味虽备,必主以茶和盐,而名之曰“山茗海沙”。茶即“山茗”,盐即“海沙”,取其谐音以寓意婚姻经过山盟海誓,牢不可破。俗语又云:“一片黄茶叶,定倒须弥山。”须弥山为佛教徒心目中的山,它与芥子大小相容自在,融通无碍。此处指以茶叶之微,可以将须弥山镇住,使婚事铁定不变。亲迎时,肩舆以杂色缣缀其上,曰“花花轿”,因此新娘出嫁曰“上花轿”。合卺,谓之“饮交杯酒”。古礼中有三日庙见,近现代人家多无家庙可见,只称“拜堂”,俗曰“见大小”。新妇到时,亲友群相庆贺,言人所不能言,以取笑乐,名曰“闹房”。又三日,双诣妇翁,名曰“回门”。
      汉口婚礼给人的印象是“不免于奢僭”,因为大婚之时,无论何人子女,男必色顶补服,女必凤冠蟒袍,奢华程度连古人也望尘莫及。民国以后虽无冠裳品级之冒滥,但服饰奢靡更逾于从前。这恐怕是由于汉口乃明清时代天下四大聚之一,近代以降又是著名的商业大都会,经济发达,市面繁荣,居民生活竞奢侈的缘故。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汉口人嫁女,只求丰衣足食,皤皤白发也所不计。时人慨叹曰:“习俗如此,内政所以不修。”
      黄陂县(今黄陂区)婚礼又有不同于别地者。儿童初生之时,即有媒人前来说媒。如双方面满意,便请媒人饮筵,名曰“呷准酒”,以表示允许之意。随即请命先生择一吉日,摆起筵席。酒足饭饱后将男女生辰书于庚帖之上,彼此各一纸,以为证据,即今之订婚。至结婚之前一二年,男家每逢年节,必须送妆饰品及鱼肉等至女家,名曰“送礼节”。等到男女年龄至二十五、六岁之时,始择期迎娶。娶亲之礼,分“迎亲”、“求亲”两种。“迎亲”为:男家迎以彩轿,除鼓吹以外,媒人须伴新郎一同至女家,先向女家祖宗之座位叩首,然后大张筵席。宴毕,始同新娘及女家媒人、送亲人等,一途而回,“求亲”为:婿偕媒同至女宅,女宅闭门,请知宾(司仪)立于大门左右迎婿。新婿下轿,鼓乐大作,鞭炮齐鸣,烟雾迷漫。要等好半天,女宅才开门纳婿,婿逢门必行跪叩礼,表示为“门下婿”。至堂屋,新婿行拜见岳父岳母礼,地上铺以红毡,毡下必放三角磁瓦等物让新婿跪拜,以此戏弄之;岳父母虽不想让新姑爷难堪,但诸姑伯叔不答应。新婿拜过之后,坐上酒席,喝“三元汤”,取八股时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之意。汤中三圆,即鱼圆、肉圆、汤圆。一定要用重油汤圆,内心必重糖,使新婿难于下咽而取笑之。食毕,新娘上轿,婿向花轿躬身而置封条。不论迎亲、求亲,花轿进男家之门,由人将新娘引出,同新郎先向男家之祖宗叩首,名曰拜堂。拜堂礼毕,同入洞房,有坐帐、呷交杯等礼俗。至天将晚,亲戚朋友至新房,新娘对于长辈者叩首,名曰见礼,对于幼辈,亦须送茶送烟。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女家,拜视新娘之父母。三日后,新娘入厨烧火做饭,亦循古礼。
       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谚,是说在婚礼之夜及新婚最初三天里,无论长幼均可戏弄新婚夫妇。由于闹房者多系男方亲友,戏弄对象主要是新娘,故又称“闹新婚”或“耍新妇”。“闹房”之俗,各地有之,雅俗不同,随乡而异。其“文闹”者,淫词戏语信口而出;而“武闹”者则下流动作不堪入目。闹房陋习既含有侮弄新妇的旨趣,就必然有反对这种野蛮行为的举动,故闹房启衅,甚至涉讼之事时有发生。《点石斋画报》报道,光绪年间在武昌汉阳门外筷子街,某甲娶妇,亲友来闹洞房的比较多,十分热闹。其中有位客人竟探手伸入新娘裙底,戏捉“双莲钩”,新娘被纠缠不已,一时性急,用脚一踢,将客人眼睛踢破,争吵起来,翁姑都归咎于客人的轻薄、卤莽,但是无论如何,当时的舆论方面都是偏袒观客的,因为这事被认为一种敬客之礼,越闹得凶,越显得主人的体面。
       在一些地方,若办喜事,乞丐也来庆贺。他们来时燃放一挂二五小鞭,一乞丐道吉祥说恭喜,其余皆和之。必为他们设席,席中主人给以酬金,说尽好话,请求他们尽快离去。那酬金算是偿付鞭钱,其数目实际上是乞丐们买鞭钱的数百倍。少不如意,辄倾席毁具,碎碟破碗,直到主家道歉,另外为他们设席才罢休。当然他们还要看主家之境遇,贫穷之家他们是不会去吵闹的。
      民国时期有关方面对武汉民事习惯进行了调查,关于婚姻习惯有这样一些情况,顺便介绍如下。
      一般订婚习惯,须婚书和聘礼两者俱备。婚书有“草八字”和“庚书”两种。草八字是媒人得到男女两家同意后,先书立八字单,作为彼此允许订婚的凭证。庚书是在订立草八字后或到完婚时,或在某个适当的年节书立的正式庚贴。武汉地区婚姻方式,两家若有了缔结婚姻的意向后,由女家先将草八字送至男家,这个草八字的效力比较薄弱,不足以作为婚约成立的依据,必须定期再另立正式庚书,称为“红庚”,婚约才算完全成立。所以在民事诉讼中,仅有草八字不能作为要求履行婚约的证据。但如果草八字由媒妁书立,并已送了聘礼,亦应认为有效婚书。
      有因订婚时男女双方均未成年,而预先迎娶,仅举行“便礼”(一种最简省的结婚仪式),并未“圆房”(同宿),嗣后或住夫家或住娘家,没有一定。也有举行便礼后仍由娘家抚养,等成年后再定期圆房者。这种情况与不合婚龄而结婚的童养媳又一定区别。
      至于童养媳结婚的仪式,在汉阳县是这样的:如果童养媳年龄在十岁以下,就只能童养媳一人敬神跪拜;若年龄在十岁以上而又尚未及笄者,则由童养媳及其夫双双行敬神跪拜礼。嗣后圆房没有一定年限,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岁,但仍要举行如下仪式:先期让童养媳归宁(回娘家),届时乘轿迎回夫家,傍晚由傧相牵至神前双拜,随至洞房行合卺礼。
      关于孀妇再醮,一般由夫家父母主持,无夫家父母,则由娘家父母主持,如夫家、娘家均无父母在,则由孀妇自主改嫁。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娘家择人,婆家得钱”,因为娘家对于女儿的利害关系比婆家要关切些,选择后面女婿也比原夫家要周密,所以孀妇再醮有时由娘家主持,夫家得财礼。这有利于妇女的前途和将来家庭的安宁,应视为一种善良的习惯。

TOP

回门时的礼仪

收集自相关婚礼策划:
按照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婚后三天是新娘子回娘家的时候,即“回门”,回门时,初为人妻的新娘要回到父母家,心情格外的复杂。那么都需要注意哪些礼节,都有哪些婚俗呢?什么是“回门”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回门前的准备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门时的做法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回门的时间

新娘回门,一般为婚后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认亲。回门时有的仍坐轿子,有的改为骑马。进娘家门时,还要跳火避邪。
回门的由来
汉民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不同地域间回门的差异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钟毓龙《说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请亲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归,小婿即日庭谒。此即所友谓庭谒也。也名回郎。有单回郎与双回郎、灯彩回郎与不用灯彩之分......双回郎者,新娘亦去。”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新娘回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和习俗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钟毓龙《说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请亲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归,小婿即日庭谒。此即所友谓庭谒也。也名回郎。有单回郎与双回郎、灯彩回郎与不用灯彩之分......双回郎者,新娘亦去。”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TOP

结婚当今风俗

武汉结婚风俗:
01、武汉人对结婚时间没有讲究,中午晚上均可;就日期而言,节假日和双休不用说了,如果阴历是个吉利的日子哪怕阳历是工作日也一样可以举办婚礼。
02、如果新娘的娘家离武汉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则迎新车队还要开到那里去把新娘接回来,这活必须得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干完;如果新娘的娘家离武汉超过此距离则改为迎新车队开到新娘在武汉的亲戚家或居住地去把新娘接回来。
03、武汉的主婚车没有颜色限制,只要是高档轿车;主婚车要用彩带和玫瑰粘绕四周,副婚车则只用彩带粘绕四周。
04、在迎亲的新娘家门口,燃放两大串鞭炮。
05、在酒店门口摆迎宾牌写着新郎新娘的名字。
06、婚礼上每位来宾发一盒盒装喜糖,瓜子糖果等零食分装在盘子里面。
07、酒店里的布置是红地毯、鲜花气球等。
08、婚庆公司要是请乐队,则乐队只在酒店里面表演;但是多半不请乐队而采用电子音响设备。
09、婚礼上一队新人在金童玉女的陪伴下登场,稍后双方父母亲再登场;退场时则恰恰相反。
10、婚礼上双方单位领导要发表讲话,多半是男方的当主婚人,女方的当证婚人。
11、娘家派一个小孩拎新娘的新鞋,到新房新郎将新娘放在床上后再从小孩手中接过新鞋给新娘穿上,此时新郎还要给小孩好处费,价码多半是五十元或者一百元一只鞋。
12、第三天新娘要带着新郎回娘家,俗称“回门”。
13、婚宴的热菜没有规定,但是会有一甜一咸两种口味的汤;凉菜则多为一道卤水拼盘。
14、新房的主卧床上铺满了花生和瓜子,意味着“早生贵子”。
15、新房里粘贴双喜字。
16、婚宴中双方父母亲坐在同一张桌上。

TOP

哭嫁

找了张哭嫁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跨火盆的图片

传统新娘跨火盆,可以借鉴一下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调研心得

武汉婚俗调研心得
杨招娣  2015213764
婚俗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认知,同时也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生命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选择。作为当代大学生,随着自我素养的不断提高,对自我爱情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与此同时,和传统的婚俗礼节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冲突。在此基础之下,我们小组拟选择武汉地区的婚俗以及相关传说来观看武汉地区婚礼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唤醒当代人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准则,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分成三组,两小组负责外出调查,一小组负责整理材料,而我有幸参与外出调研,在整个过程中共进行了两次调研。现在整个研究即将结束,回想起来,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次拒绝和不知所措的局面,但是结果却大都是喜人,且收获了很多,也对武汉本地的婚礼和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一次调研我们初步把地点选择在了喜满堂婚庆公司,因为考虑到婚庆公司经常承办新旧式等各种婚礼,那么在婚俗方面的了解可能比我们更加深入,也会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向,同时还能间接地了解一下当代武汉婚礼研究,以此形成新旧之间的对比,以便于我们探讨当代人,尤其是武汉人价值观、爱情观的发展演变。但是在实际联系的过程中,由于调研时间与十一相撞,结婚人数较多,婚庆公司较忙,加之后期时间无、精力等的无法协商,所以不得不作罢。
婚庆公司失败后,我们转而把目光投向华师校内的六七十岁的老人。选择她们一方面是因为经历过相对旧式的姻亲,另一方面离那个时代较近,其中的一些细节方面会比我们更加清楚一点。确定了方向之后,我们小组就联系了食堂的阿姨,开始对她进行了一些相关方面的访谈。
阿姨非常热情,和我们谈了她们那个时代结婚的习惯,仍系采用传统的三媒六聘。媒人做中间人,由双方家长敲定,男女双方在这期间不得见面。而类似的,如果村子里存在男女双方互相调情的存在,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淫荡的行为。女子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5、16岁左右,但是一般在三年前就已经订婚,中间的三年为观察期,男方要在过节、过年期间来女方家里做客,并一定要带上相应的礼物。然后就是结婚过程,正如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在这之后闹洞房的环节也是一定要进行的,且花样也是种类繁多。
透过阿姨的讲述,我不仅从中看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大红花轿的喜庆,多子多福的象征,哭嫁中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以及父母之间三年之约中所包含的爱情的坚贞和对男子的考验等;同时,阿姨女性化的视角也向我们展示了民间文化中女性被压抑的视角,被人们所忽视的地位。对于自己的婚姻,她们是没有自主权的。且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被当作人,不完整的存在,尤其是男女见面时的避而不见,平时说话时的严加看管等。当一个双方脱离了自愿平等这个基础之时,女性完全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
阿姨在讲述的过程中,对于我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对他有什么印象和看法吗?他对你好吗?针对我的提问,阿姨表现的只是满满的匪夷所思和羡慕,在她看来,她们是没有资格问这些问题的,且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是被当作离经叛道的行为展现出来的。从这里面,我看到了传统儒家三从四德、礼教纲常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女子很容易成为男子的服用,并失去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是无意识的,且认为理所当然的。
诚然,在阿姨讲述的过程中,忽略掉她所认为的苦、穷、难等因素,这里面还包含了数千年来礼教的管束和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在第一次调研基础之上,我们小组又制定第二次调研计划,即采访华师校内教师,探访他们对武汉本地风俗的了解情况。在经历了几番周折之后,我们联系到了胥志强老师,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胥老师进一步指出了我们调查中的不足,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我们建议我们应该把了解的婚俗范围尽量缩小,了解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彩礼中的三大件,订婚过程等;其次呢,确定一个研究区间,比如改革开放至今,期间发生的房价上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婚俗观念是否有影响,影响又有多大呢?最后,访谈确定人群范围。因为是了解婚俗,作为一个较大的课题,所选择的文本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在访谈人群这方面,可以选择从60、70、80、90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从古到今的武汉婚俗,同时也可了解这其中人们思想的变迁。
此外,我们还谈到当今武汉婚俗中的传统回归和对婚礼形式的刻意求新。针对传统封建的回归,我们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婚礼似乎不是那么自由。大龄剩男、剩女的出现使得男女关系上越来越依赖“媒人”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由恋爱的宗旨;再者,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对外在的,如门当户对,房子、车子、学历等的要求也更加看重,希望在结婚之前就能够给双方一个保证,以此来减少未来的生活压力,增强生活的期待感;最后,人们对爱情的期待感也普遍下降,男女之间那种爱情因素的降低,而完全是相互之间财富的取舍,很多女孩子男孩子不会去自己主动去选择,或者说曾经谈过恋爱但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地服从家长了,因为他(她)个人的选择跟家长之间的逻辑一致了,年轻时候你可能会挑那些好看的帅的,但是过了年纪之后他(她)可能发现这些不重要,大都变得很现实,他(她)会接受父母的相亲,毕业即分手的现象也是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
对于后者的婚礼形式的刻意求新,我们了解到新世纪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大家追求与众不同的事物,相对于西方的教堂结婚而言,中国广东就出现了一个集体在城隍庙结婚的现象。城隍庙在古时是一个较为邪恶的意象,而今为了符合大家的期待,某些政府部门就把其当作婚礼的场所,打破了月老订婚姻的传统,刻意求新。颠覆了传统,同时也显示了当下民间文学的凋敝和变迁。
最后在基础访谈结束后,考虑到对本次调研情况的不足和样本的欠缺,小组内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了关于民间婚俗的数十个问题,针对上文所提到的60、70、80、90四个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然后分头把问卷向武汉地区的亲人、朋友、同学等进行发放,争取拿到较为完整、全面的样本。当然,问卷过程中有许多被拒绝,被误认为骗子等行为,最后仍然按时完成调研工作,现在想起过程受益颇多。
在进行问卷分析之时,关于婚姻的基础问题,被调查者基本认同物质、爱情、家庭责任、对彼此的了解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他们又认为对婚姻爱情追求的前提是个人的物质保障基本得到满足。在满足了这个物质前提之下,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比如彼此的了解程度。双方更深入的了解彼此,也是婚姻重要的保鲜剂。再者是“家庭责任”,这也反映了人们不仅从婚姻中获取个人的幸福,还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为共建幸福婚姻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现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物质的保障其次才是精神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婚姻是两个人家庭的结合,而不单纯是两个人的简单组合,它关系到两个家庭未来发展,走向和前途等问题。
接着,我们发下现代人思想观念中的婚嫁年龄不断推迟,更加倾向于26—30岁,不再单纯地否定相亲这种行为,反而认为婚姻并不一定是恋爱的最完美的结局。这方面我们认为和传统的从一而终相比,民间文学进一步发展,更加适合当代人的思想,择偶的标准和对未来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汉婚俗变迁中既人性化也更开放化的现状。
目前,调查已完满结束,从中我不仅对武汉婚俗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对其中所体现出的城市的人文、性格等有了更透彻的感受。虽然调研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想我会继续相关的课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武汉这个地区,挖掘其中鲜为人知的民间文化,传承其基本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