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第1课堂第1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如何看待“灰色童谣”

“灰色童谣”是当前童谣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的确代表了童谣的现状。我觉得童谣大部分是经由成人影响才传唱与儿童中间的,其中有的是成人专门编给儿童吟唱的,也有儿童自己编给自己的。像童谣里含有的政治隐喻、情爱因素等不好的成分,可能有一部分是受成人影响,其次有的研究者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文艺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中关于儿童精神发展和文化需求的理论知识提出“灰色童谣”是人类狂欢精神在儿童那里的体现,也是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在语言交往中的正常表现,更是自身文化的捍卫。所以,我觉得“灰色童谣”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精神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需求。

TOP

童谣的分类

童谣属于一种口传文学。童谣大部分是经由成人影响才传唱与儿童中间的,其中有的是成人专门编给儿童吟唱的,也有儿童自己编给自己的。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童谣研究专家金波老先生编著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 一书把中国传统童谣细分为 11 种类别,分别为:摇篮歌、游戏歌、童趣歌、故事歌、谜语歌、忆旧歌、自然歌、逗趣歌、绕口令、顶针歌、问答歌。
( 一 ) 童趣歌就是充满儿童情趣的儿歌,主要描述了儿童的日常游戏生活、儿童眼中的自然景观、儿童眼中的地域风俗、儿童眼中大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大人眼中关于儿童的生活趣事。这类歌谣往往歌词简单、韵律协调、妙趣横生,孩子们读起来不但朗朗上口充满乐趣而且富有教育意义,重要的是它便于记忆和口口相传、经久不衰。如《小老鼠,上灯台》中描述的儿童眼中的生活场景,作为一首最早流传于乾隆至光绪年间的童趣歌谣,千百年来被世代相承,通篇故事短小精湛,内容诙谐有趣,形象的描述了“小老鼠偷油遇到猫”的生活场景,画面感非常强,很容易引发儿童从语感和故事趣味性上体验到童谣中的乐趣。
( 二 ) 自然类歌谣是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四季变化,花卉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动物世界的天然特性,民俗和农业劳作的地域独特性等等,展现出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季候交替的运动规律。如 《一把锄头两面光》通过描写农业劳动来展大自然的魅力,并且让儿童明白每种蔬菜的味道都是有区别的。加深了儿童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起到了增长知识的作用。
( 三 ) 颠倒歌类童谣的特点往往是通过刻意将事物之间的正确属性和正常关系进行颠倒,从而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文学艺术效果。孩子们在笑声中通过反方面认识事物的特质和关系。此类童谣除了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幽默感和想象力外,还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的反向思维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颠倒歌》这首童谣的特点就是故意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正确特性颠倒过来说。根据日常所熟知的生活常识和自然知识,儿童一听就知道是谬误了,并很容易被辨认出来,不仅能产生诙谐可笑的艺术效果,而且在笑声中让儿童从反面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正常关系,从而使儿童于欢乐嬉笑中得到愉悦。
( 四 ) 顶真歌类童谣的特点就是在句型上往往以上一句的末尾做下一句的开头,有时在段落章节方面也会用上一节的末尾作为下一节的开头,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儿歌。此类童谣在章节句型组装方面会用到句句连锁,像锁链一样既可以保持链接不断的特性又可以具备延伸无限的美感。所以,这类歌谣很适合培养孩子的语言学习及思维能力。如《懒汉懒》 这首童谣在内容上很连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且用连锁调的形式刻画了一个懒汉的形象,讽刺了哪些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最后“只好苦一生”的人。
( 五 ) 游戏类歌谣自然是用来伴随儿童在游戏玩耍时伴唱的童谣了,正如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曾在《中国歌谣》中这样描述过的:“歌唱而伴以动作则为游戏歌”。这类童谣内容与动作往往具有协调一致性,并具有一定的情节韵律,孩子们可以在对唱或者集体合唱中通过美妙的律动进行游戏配合,活泼有趣。这类童谣如《点哪点》这首童谣表达的是集体游戏,大家围坐在一起,采用合唱的形式,由领头的孩子对所有孩子的脑门逐个点一下,点到最后,歌谣唱完,被点中者可以请人出圈或表演节目。这首童谣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游戏动作十分协调。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某些成就感,而且也有了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和快乐。
( 六 ) 问答歌也称“盘歌”,就是采用盘问回答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思考。这一诗歌形式通常在句型上将陈述语句变为问答语句,一问一答,好似波浪一层推着一层。例如《什么尖尖尖上天》 这是一首较长的童谣,但在结构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在整首童谣中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即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词和短句反复出现。这首童谣不仅对事物的形状特征通过问答作了介绍,还把这些物品所处的方位作了简明的介绍。可以帮助儿童从十六次的问答中,通过形状和方位的联系去寻求答案,让儿童对这些事物的特征有一个简单概括的认识,增加了儿童的生活常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也进一步启发了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兴趣,为儿童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 七 ) 绕口令这类童谣是将一些平常容易读错混同的文字,通过语言编辑押韵等手法组成一首欢快的童谣。儿童在朗诵这类童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听觉能力,辨别声调,正音正字,联系发音,从而达到口齿清楚的练习目的,也进一步培养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板凳绑扁担》整首童谣比较短,在结构上具有规律可循,读起来自然朗朗上口,句型修辞手法上采用了反复强调,用最少的文字将这些物品的形体及方位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还对这些事物的独有特征通过问答形式作了进行了的阐述。儿童在欢乐的问答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事物之间简单的特性与关联,从而去主动搜索答案。不但启发了孩子们观察事物兴趣,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常识。
( 八 ) 谜语歌类童谣就是用猜谜语的方法,隐去事物的名称,通过歌谣的艺术形式,陈述出事物的巧妙性质,独特功能,唯妙形态,影相色调等特质作为谜面,供儿童思考猜测。此类歌谣对儿童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好处的,它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猜到谜底了,孩子还会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不同于其他听赏朗诵的乐趣。如《手指》 这首谜语童谣将手指的外形和功能刻画的异常生动有趣,让儿童在猜谜语的同时懂得劳动的快乐和团结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最早也最容易熟悉就是自己的手指,因此儿童也不难猜到就是自己的一双小手了。
( 九 ) 摇篮歌类童谣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听到的歌曲,它是以母亲口吻唱给幼儿听的歌谣。这类童谣可以使孩子在妈妈的吟诵中感受到温柔的母爱,所以它在内容上显得格外的亲切,节奏上安静徐缓,声调上优美动听等特点。如《杨树叶儿哗啦啦》 这首短短的童谣只有四句,但在内容的安排上,在技巧上,都有些讲究,它从起兴开始,就有引人入胜的效果,继而让孩子体会到妈妈在爱抚他,保护他。这首儿歌在语言上朗朗上口,而且音韵柔和,便于哼唱。
( 十 ) 故事歌类童谣通常都是借助幻想的故事情节,通过比喻、拟人讽刺、夸张等艺术手法,或表明一个道理,或表现一个主题。此类歌谣作为童谣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常具有一定的寓意。例如:《一园青菜成了精》作为一首最为生动而且充满想象力的童谣作品,给菜园里默默生存的青菜们。刻画出了属于它们自身独有的鲜明趣味形象。把绿头萝卜拟人化为威风凛凛的大王,将红头萝卜拟人化为婀娜多姿的娘娘……,整篇童谣读起来诙谐有趣,很容易引发儿童联想进入故事意境与故事中的主角们产生共鸣。
( 十一 ) 忆旧歌类的童谣 ,是描述旧时代人民生活苦难,风土人情及地里建筑的童谣。如《弹棉花》 这首童谣通过描写弹棉花的事情,反映出穷苦大众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穷人连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而富人衣服多的装满箱。读此童谣,让儿童对旧时代的苦难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让儿童明白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参考尚华,张鲜光的《社会功能视域下中国传统童谣的分类》)
  我觉得这种分类基本上把生活中所传唱的童谣都包括进去了,我们小组在研究的时候可以在这种分类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究。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0-15 23:14 编辑 ]

TOP

童谣研究现状(部分)

童谣研究现状:
一、从研究角度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1.从教育学的角度:
教育学方向的研究多是从教育教化的角度出发,运用近现代的儿童观、教育观方法,发掘童谣的教育价值,思考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①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童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现状分析,童谣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价值、传承与创新。如施能婧的《上海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童谣活动的现状研究》、代苗的《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②在儿童德育方面:有的研究以某一地方的童谣为例进行调查与分析,对童谣在儿童德育方面的影响和传播方式进行探讨,如贺陈杰、方婉仪等人的《童谣对儿童德育品质的影响及传播方式》;有的研究是基于生活世界的视角,从童谣本身及童谣教育两方面论述了童谣的德育价值,如汪昱雯的《童谣与儿童德育----基于生活世界的视角》。
③在儿童教育实践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童谣在儿童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与应用、以及童谣教学价值的探讨等方面。如黄莉琛的《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石晓君的《童谣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阶段的应用研究》、唐维琴的《幼教课堂童谣教学价值探析》。
④在教育意义方面:对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社会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研究、文化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如陈娟《童谣的社会教育功能----以评价理论为视角》、李永婷的《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毕海、陈晖的《北京童谣的文化教育意义》。
2.在游戏方面:从理论上探讨童谣与民间游戏的关系、童谣在民间游戏组织中的作用、具体的表现形式、特征等方面。如赵静的《童谣在幼儿民间游戏组织中运用的初步研究》、腾林峰的《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
3.从民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主要集中在研究各地区童谣的生存现状。如谭霖的《民俗学视角下马山童谣的研究》就以马山童谣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进行分类并分析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较详细地分析了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还有山曼的《山东民间童谣论略》以山东民间童谣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存现状、分类、流传和艺术力量进行分析。
4.从历史学的角度,主要是对童谣尤其是传统童谣做考证和比较,并结合历史背景对童谣进行分析,在这里,童谣是记载某一时代历史的文献。比如《论客家童谣的文化功能》认为客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
5.从文艺学的角度,多是从词汇学、语言学、美学等方面入手对童谣进行分析。如曾爱鹅的《童言童语、童心童趣----传统民间儿歌语言探析》中,从语音特色、语汇特征、语法特点和修辞方式四个方面入手对传统童谣的语言进行了分析。
二、关于“灰色童谣(又称“另类童谣”)”的研究:“灰色童谣”是当前童谣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的确代表了童谣的现状。对于“灰色童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解读、成因分析、不良影响、应对态度和具体措施等。如刘慧芬的《“另类童谣”现象解读》、吴旭红的《从灰色童谣看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等。
关于灰色童谣研究的相关具体内容将在下周做进一步考察探究。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0-22 22:27 编辑 ]

TOP

“灰色童谣”研究现状

内容主要包括:
一、关于“童谣”的研究
从研究角度来看:
  1.教育学的角度
  2.游戏方面
  3.民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
  4.历史学的角度
  5.文艺学的角度
二、关于“灰色童谣(又称“另类童谣”)”的研究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
  1.内涵
  2.内容解读
  3.成因分析
  4.影响
  5.应对态度
  6.应对措施
(二)从研究特点来看

  具体内容见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格林童话》伴我成长

《格林童话》伴我成长

     席勒曾说:“更深的意义不在生活所教的真实,而在我童年所听的童话。”。成长,是每一个都要面对和经历的过程。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都要学会成长和成熟。在成人的世界中,残酷的现实教会了他们成长。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是童话让他们学会了勇敢、满足、善良等优良的品质,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教会了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
  《格林童话》(又称《儿童和家庭故事》)是由德国的格林兄弟共同搜集编写而成。《格林童话》中对真善美的歌颂,对邪恶懒惰的谴责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成长。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妈妈讲童话故事,自己也买了一本《格林童话》阅读。生动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故事中描绘的童话世界让人向往。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七个小矮人,勇敢的小裁缝,聪明的大拇指,还有恶毒的王后,狡猾的大灰狼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篇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长。
1.听父母的话
《小红帽》讲的是小红帽不听母亲的话离开大路,结果遇到大灰狼,连累外祖母被狼吃掉,还好路过的猎人救了他们。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独自一人时,要保持警惕,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否则不仅自己,可能还会连累家人。
2.忠实善良
《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女孩,她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另娶了一个妻子。她的继母和两个姐妹对她非常刻薄,但她始终秉持着忠实、善良,忍受着他们的虐待和指使。在小鸟的帮助下,灰姑娘参加国王举行的宴会,受到王子的青睐,最终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她的两个恶毒的姐妹则受到了惩罚,被鸽子啄掉了眼睛。正如灰姑娘的母亲临死前所说的那样:“好孩子,如果你忠实、善良,亲爱的上帝就会时常帮助你,我也会从天上看着你,照顾你。”,这则童话告诉我们,忠实善良的人会得到好的结果,而恶毒的人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3.聪明勇敢
《勇敢的小裁缝》讲的是,有一个小裁缝,一下子打死了七个苍蝇,便标榜自己“一下打死七个”。并觉得裁缝店太小了,不能发挥他的勇敢,决定离开裁缝店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在外面的世界,小裁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与巨人斗智斗勇,完成了国王提出的三个条件:制服两个巨人,捉住森林里的独角兽,捉住常常害人的野猪。最终与公主结了婚,做了国王。在自己的裁缝身份泄露,国王要害他的时候,靠着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机,做了一辈子国王。在小裁缝的成长经历中,勇气和智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品质,小裁缝正是有了这两个品质,才能完成挑战,获得成功。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勇气和智慧必不可少。勇气让我们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直面困难,而智慧则帮助我们呢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取得成功。这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聪明机灵
《大拇指》讲的是生下来只有拇指那样大的小孩,虽然长不高,但却聪明伶俐,他能做的事情都做的很成功。他能够帮父亲赶马车,被卖给两个路人后,在经过老鼠洞、母牛肚子、狼肚子一系列的冒险经历后,靠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安全的回到了家。正如文中所说:“但是他还是要遇到一些事情呢!真的,在世界上有的是灾难和困苦!”。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学会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化解困难。
5.听父母的话,有辨别能力
《狼和七只小山羊》讲的是老母山羊去森林里找吃的,留下了七只小山羊独自在家,七只小山羊牢记老母山羊临走的嘱托,前两次识破了狼的诡计,第三次没有辨别出,上了大灰狼的当,结果被狼吃到肚子里了。还好羊妈妈救出了他们。这则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牢记父母的话,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识破坏人的伪装。
6.信守诺言
《青蛙王子》讲的是,有一天,一位公主为了拿到自己的金球,同意青蛙王子提出的要求。但当她拿到金球之后却反悔了。国王得知事情后教导她:“你答应了什么,就应该照办。”,“谁在困难中帮助过你,你以后就不应该轻视他。”。后来知道青蛙原是一位王子,被恶毒的巫婆施了法术。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信守诺言,对在困难中帮助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不应该轻视小看他。
7.知足常乐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渔夫钓着了一条很大的比目鱼,在得知它是被施了魔法的王子后就放了它,之后渔夫的妻子得知了这件事情,便要求渔夫去向比目鱼要东西。第一次她想要一间草棚子,第二次又想要一间石头造的大宫殿,第三次又说想要做国王,第四次又说想要做皇帝,第五次又说想要做教皇,直到第六次,渔夫的妻子想要和上帝一样,结果她又坐在了破船里面。正是因为渔夫的妻子不知满足,得到之后还想得到更多,欲望越来越大,所以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在破船里一直住到今天。这则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要有太多欲望,要学会满足,懂得知足常乐。
8.善良
《白雪公主》讲的是白雪公主的继母嫉妒白雪公主长得比她好看,而派一位猎人害她,因猎人不忍心便放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逃到森林里,遇到了七个小矮人,并和他们一起生活。恶毒的王后在得知白雪公主还没有死,便伪装成卖杂货的老太婆,用丝带勒死白雪公主,被七个小矮人救下。第二次,恶毒的王后扮成一个老婆婆,用有毒的梳子插在白雪公主的头发上。第三次,恶毒的王后化装成一个农妇,把有毒的苹果送给白雪公主骗她吃下,企图毒死她。最后路过的一位王子救了白雪公主,并将她带到了自己的王宫,娶她做了妻子,而恶毒的王后则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女人的嫉妒心是可怕的。因为嫉妒,王后干了许多坏事,企图杀死白雪公主。而美丽的白雪公主在他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危机,最后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外在的美貌并不重要,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9.爱情
《睡美人》(又名为《玫瑰小姐》)讲的是有一位国王和一位王后,他们的女儿被诅咒在十五岁的时候,要戳在纺锤上,倒下死掉。结果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恶毒的预言应验了,整个王后陷入昏睡的状态中。直到一百年后,一位王子走到王宫里,吻了她,玫瑰小姐便醒了,之后他们快乐的一直生活到老。
    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语言朴素,情节简单,但却包含着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教会了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和优良的品质,引导着我们健康的成长。每篇童话都用奇异、幻想的故事生动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抚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的困苦,丰满了人们对于前途和明日的向往,增强了人们面对艰难险阻的勇气。
    对我而言,格林童话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带给了我许多的欢笑和感动,从中我学会许多的东西。在那个童话世界中,我认识了许多的朋友。有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他们用亲身经历教会我成长。其中《勇敢的小裁缝》对我的影响很深。正如篇名《勇敢的小裁缝》那样,小裁缝是很勇敢的,而且也很有智慧。一路上,他勇敢的接受挑战,化解一个个危机,最终完成了从小裁缝到国王的华丽转变。如果小裁缝一开始没有勇气,只是想安逸的在小小的裁缝店里,那么他一辈子就只能一个小小的裁缝。但他并没有。虽然他离开裁缝铺的原因是因为一下子打死了七只苍蝇,有些“自大”的觉得小小的裁缝店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勇敢。但正是这份“自大”(应当是自信)使他相信自己,勇敢到外面的世界,并勇敢的接受挑战,靠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小时候的我胆小怯懦,什么都不敢去尝试。上课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心里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举手,不相信自己,害怕自己回答错了。每一次只能看着其他小朋友勇敢地举手回答,暗暗埋怨自己的胆小。是《勇敢的小裁缝》里的小裁缝教会我要勇敢。于是我开始尝试举手回答问题,在回答中锻炼了自己。
    格林童话伴随着的童年是我一生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那个时候的我深深的相信,只要勇敢,就能像《勇敢的小裁缝》中的小裁缝那样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只要善良忠实,就会像《灰姑娘》中的灰姑娘一样得到上天的庇护;要学会满足,不要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渔夫的妻子那样贪心才能获得幸福……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接触到的现实慢慢消解着曾经构筑在我心里的美好的童话世界,我开始明白童话与现实的差距。现实并不像童话世界那样美好,现实中充满了困难与挫折。虽然如今的我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充满童真,对童话里的故事坚信不疑的我,但童话世界并没有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消逝。相反,它成了我最最美好的心灵寄托,那个童话世界有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在那个童话王国中,我依然可以找寻到那些曾经的美好。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1-12 16:0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童谣文献资料

我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通过文献传输找到的相关童谣文献资料。因为文件传输浏览时间和浏览次数的限制,所以我就截图整理了一下,制作成文档方便大家查看。
彭翔华编著的《武汉民间童谣辑注》将武汉民间童谣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具体分为:游戏谣(134首)、生活谣(74首)、教诲谣(88首)、寄托谣(87首)、滑稽谣(117首)、社会谣(131首)、练语谣(75首)。我觉得我们的研究可以在此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与思考。
因为文档容量太大,发不到论坛里,我就发到我们群里啦,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阅读一下。
(文件:《武汉民间童谣辑注》第100-150页)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1-19 15:06 编辑 ]

TOP

灰色童谣研究现状的相关补充

补充内容:
    综上所述,关于童谣的研究,研究角度多样,涉及教育学、游戏、民俗学和语言学、历史学和文艺学等方面。其中“灰色童谣”是当前童谣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童谣的现状。对于灰色童谣,一些研究者在内容解读、成因分析、影响、应对态度、应对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为本组的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研究视角,指明了研究方向。但这些研究过于笼统,缺少细致地分析,而且大部分的讨论和研究主要是一种“感想式的”、“态度式的”。主要是表达对灰色童谣的感想和态度,并没有做进一步地、系统地、整体地挖掘和探讨。
    因此本组将在此研究基础上,以灰色童谣中的“反成长因素”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具体的实践与理论文献梳理,系统整体地挖掘与探讨这些“反成长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力图客观公正地树立面对这些“反成长”元素的正确观念与态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于童谣的个人思考与感想

从来就不存在没有童谣的年代,也不存在没有童谣的地区。关于童谣,当前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儿童早已不再传唱童谣了,电脑手机的流行,童谣已经过时了.但是我觉得童谣并没有过时,它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在儿童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影响。童谣的传唱有很悠久的历史,凡是有儿童的地方就有童谣,一代又一代都是在口耳相传的童谣中成长的。
    我们从儿歌童谣中来。现在看童谣,似乎我们离它越来越远。可是当我们打开记忆的宝库,可以发现那些渐行渐远的童谣曾经在童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短促的句式,轻快的节奏,跃动的表述,每当童谣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最柔软之处就会被打动。记得有一次坐地铁,我的旁边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就在那里唱童谣,他们的母亲也在一旁附和着,很温馨。我当时听到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因为童谣对我来说已是很久远的事情,我没有想到居然会在武汉地铁上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它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曾几何时,我也曾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唱着童谣,无忧无虑的玩耍。那是我最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想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自己身在何处,当童谣在自己耳边响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最难忘的岁月。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1-19 15:34 编辑 ]

TOP

灰色童谣新闻评论汇总

这是我搜集整理的关于灰色童谣新闻评论的相关资料,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下周将对这些关于灰色童谣的新闻评论进行细致地分析,在分析中重点关注大众和主流观点对反成长童谣的态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灰色童谣新闻评论汇总

因为文件超过了论坛的附件限制,所以我分两次上传,这个是接的前一个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1-26 21:3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灰色童谣分类整理

灰色童谣是我们小组研究课题中较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文献资料。
因为灰色童谣以文献书籍的方式存在的很少,在实践调研中也很难进行收集,
所以我通过网络和相关新闻报道对其中出现的灰色童谣进行了收集整理,
并按照灰色童谣的创作方式进行大致的一个分类。以便在研究时进行参考分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2016年灰色童谣新闻整理及分析

对收集到的2016年灰色童谣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了分类整理,
并从儿童、家长、学校、专家、新闻媒体五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具体内容见附件。

[ 本帖最后由 李肖萌 于 2017-12-5 22:4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间文学小组汇报思路

这是我们小组的展示思路。之前忘记发了,现在补上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童谣研究现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慧芬:《“另类童谣”现象解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秦艳琼:《童谣综论---从文艺学到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马家安、余妍霞;《从灰色童谣看当前基础教育文化构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7期。
[4]吕月涛:《“染绿”灰色童谣》,《教育文汇》2007年06期
[5]吕婷:《“我口唱我心”---“另类童谣”的调查与思考》,《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6]达红:《浅论当代童谣的异化》,《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7]吴旭红:《从灰色童谣看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1期。
[8]蔚艳楠:《从灰色童谣中看后现代视野中学校德育的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2期。
[9]张冠文;《校园歌谣的成因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TOP

童谣研究现状补充

综上所述,关于童谣的研究,研究角度多样,涉及教育学、游戏、民俗学和语言学、历史学和文艺学等方面。其中“灰色童谣”是当前童谣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童谣的现状。对于灰色童谣,一些研究者在内容解读、成因分析、影响、应对态度、应对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为本组的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研究视角,指明了研究方向。但这些研究过于笼统,缺少细致地分析,而且大部分的讨论和研究主要是一种“感想式的”、“态度式的”。主要是表达对灰色童谣的感想和态度,并没有做进一步地、系统地、整体地挖掘和探讨。
因此本组将在此研究基础上,以灰色童谣中的“反成长因素”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具体的实践与理论文献梳理,系统整体地挖掘与探讨这些“反成长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力图客观公正地树立面对这些“反成长”元素的正确观念与态度。

以上是对童谣研究现状的总结性言论,之前没有发到群里,现在补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