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8小组研讨

报道帖

悄咪咪地来报个道,小组的大家加油啦

[ 本帖最后由 刘敏 于 2017-10-15 00:04 编辑 ]

TOP

西西弗书店调查

【西西弗书店实地调查】

主题:[七十二阅听课]儿童体验馆

给0-12岁孩子的7个阅读主题:
0-3岁初识世界 认识,模仿,好奇
3-6岁心智培养 品格,智力,情商
6-12岁放飞阅读 想象,感情,思维
0-12岁知识探秘 视野,科学,人文
0-12岁卡通动漫 乐趣 奇想 活力
0-12 岁艺术萌芽 爱好 美感 创造
0-12 岁绘本天堂 故事 温暖 陪伴

具体分类:
入园准备 咿呀学语 认知学习 亲子互动 情商品格
入学准备 规矩和礼貌 朋友交往 兴趣培养 国学启蒙 智力开发(这部分图书占总体图书的比重较大) 图画故事
少儿名著 国内名家 少儿冒险奇幻 少儿文学 传统美德故事
少儿百科 启蒙百科 少儿漫画 国内原创动漫 少儿艺术 动漫品牌

书店概况:整个书店的儿童类书籍都是属于比较畅销的类型,基本上没有小众图书,而摆放的书籍大都色彩鲜艳、形式丰富,有图画书、触摸书、立体互动类的书等各种类型,而书本大都较薄。

书籍分布:进门就是畅销书版块,其余部分按照不同专题分类摆放

店内阅读情况:进店内阅读的孩子非常多,并且大都有家长陪伴,店内阅读氛围也很好,许多小朋友都坐在一边的地上
安静地阅读,书店一个角落还有一位妈妈在给孩子低声地讲着书上的故事。

具体问题:1、由于孩子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大概最多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因此儿童故事类书籍大都比较薄,且插图较多。
2、孩子读书比较偏向于故事、漫画类,而家长比较偏向于给孩子买一些名著类。

[ 本帖最后由 刘敏 于 2017-10-15 00:03 编辑 ]

TOP

太白金星形象讨论

金星作为天空中除日、月以外的最明亮的星体,在先秦时期就进入到了人们的视
野当中,是中国古老的星神之一。它不但是宗教当中的一位天界星神,而且在历代子史典
籍、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且形象多样、职能不一。

太白金星的形象演变
( 一) 先秦时期
对太白金星的描写,最早见于 《诗经·小雅·大东》 一篇,曰: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传》称金星为 “明星”,注此句曰: “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宋代 《诗集传》 亦注: “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以其后日而出,故谓之长庚。”又《尔雅·释天》曰: “明星谓之启明”,郭璞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诗经》 之后的 《楚辞》 中,也有对金星的描写: “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九叹·远游》王逸注: “长庚,星名也”此亦为太白金星。
从这两则资料来看,金星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并没有被神化或者人格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星体。由于出现在天空的时间、方位不同,金星的名称不同: 黎明前即日出之前,金星出现在东方,谓之“长庚”; 黄昏后即日落之后,金星出现在西方,谓“启明”。
除 此 之 外,金 星 还 有“太白”、“明星”等不同的名字。
( 二) 秦汉时期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原始崇拜的深刻影响,秦汉以来,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事物的祭祀。具体到金星,《史记·封禅书》记: “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 ( 辰星) 、二十八宿,……之属,百有余庙”。其中的 “太白”即指金星。可见,早在秦始皇时期,太白金星就和其他一些重要星辰被视为神灵,进入庙宇,接受拜祭。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金星被神化的资料。
占星术中的太白金星代表武将,主刑杀,是一个主战的星神,其出现往往和战争息息相关,异常的变化常常预示朝纲不稳,或者天下将有兵灾战乱。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进一步发展,太白金星除了继承在前代诗文中的特点之外,诗人常常用它闪烁夺目的光亮来比喻女子的发饰和妆容,如 “敛色金星聚,萦悲玉箸流” ( 南朝梁·武陵王萧纪 《闺妾寄征人》) 等等。
除诗歌外,《晋书·天文志》中记录: “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太白降为壮夫,处于林麓……”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将太白金星人格化的资料。由这则资料来看,太白星神因过降地为人,幻化成一个男性的形象。
( 四)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唐传奇是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一大特色,其中也不乏和太白金星有关的传奇故事,如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 记张士平故事、谷神子《博异记》记张遵言故事等等。此处的太白金星主要以神异性的人的形象出现,是一个男性形象,如张遵言故事中的苏四郎,张士平故事中的书生。其职能主要是下凡扶危救难、解救困苦。
与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在宗教领域中,太白星神更多的是以女性形象出现,被高度人格化,是一个或弹弦酉冠,或跨凤翔洋的女神,如 《梵天火罗九曜》称: “西方太白星……
形如女人,头戴酉 ( 鸡)冠,白练衣,弹弦”; 《七曜攘灾诀》记: “金,其神是女人,着黄衣,头戴鸡冠,手弹琵琶。”较之这些文字记述,宗教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的金星女性形象更为直观,如阎立本“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梁令瓒 《五星及廿八宿神形图》 等等,金星均作女相,与经书记载无异。
( 五) 宋元时期
道教方面太白金星仍然是一个被人格化的星神,《太上飞步五星经》 提及它 “姓浩空,讳寥凌,字振寻”等等。但是,金星的形象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云笈七签》之《日月星辰部·总说星》将太白配以夫人,曰:“夫人名飚英字灵恩。”由此可知,此时期道教中的太白金星出现了男神的形象。
不过,金星的女神形象在这一时期仍然存在,且有 着 一 定 的 地 位 和 影 响。如《宋人星宿图卷》、永乐宫壁画等多处宗教艺术创作中,金星依然以女神的形象出现,并且与前代基本无异。
( 六) 明清时期
明代以来,宗教方面,太白金星在继承了前代形成的女神形象,如 《水陆道场神鬼图像》、《仇英款星宿神形图》等。
太白金星故事在明清小说中的重大创新性发展,集中体现在神魔小说方面。就已知资料来看,太白金星在明清神魔小说中以老汉的形象位列仙班,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背一角天书,常化形老叟,鬓蓬松,须稀朗,手持拄杖,项挂数珠。
戏曲方面,除《西游记》系列的戏曲外,其他如《玉塔山》、《小将军打猎》等多部戏剧作品,均有提及太白金星,且其形象和职能未有变化。
至此,太白金星发展到如今众所周知的男性老头形象。

太白金星形象和职能的演变原因:
首先,元代末期,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波及全国。在文学上,长时间的战乱使得渴望和平这一心态在文人中有很明显的表现,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太白金星这一历来主战的星神,在明代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个爱好和平,平息战争冲突,指点迷津的神仙。
其次,一来,金星在占星术中是代表战争的星神,而现实中供奉、祭祀这一 “战神” 的群体以男性为主,如天子朝臣、将帅士兵等等。二来,在封建社会时期,朝廷成员以男性为主,历朝历代鲜有女性官员出现。而在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和戏曲当中,作者以现实社会中的朝廷为蓝本,建立了小说戏曲当中的虚幻的天界朝廷,塑造了一系列的天子朝臣的人物形象。金星作为玉帝身边的一位重要近臣,女性形象显然已不再合适。这也许是金星在世俗化过程中出现了男性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太白金星很有城府么?
我认为不是得,这是由太白金星自身的形象决定的。在天庭之中,太白金星是玉帝
身边的近臣,有着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口才。一方面,金星继承了前代传奇故事中已有的 “扶危救难”的职能。如 《西游记》中,金星多次搭救唐僧师徒,等等。另一方面,金星作为一名“谋臣”,本着 “万事从宽”的原则,发挥聪明才智,出谋划策,致力于平息冲突、缓和矛盾,成为了一个爱好和平、慈祥和蔼的神仙形象。这一点在《西游记》、《后西游记》、 《喻世明言》等多部小说中均有体现。

TOP

湖北襄阳民间特色手工艺产品——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 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孔明灯来源于诸葛亮。据说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灯用于通风报讯,使身边人逃离险境。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m左右。

TOP

襄阳民间传说故事——金华小姐困襄阳

襄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金华小姐困襄阳,猪吃白米人吃糠,
猪吃白米刀下死,人吃糠糟保家乡。
这首歌谣讲述的是襄阳民间的一段《金华小姐困襄阳》的故事:

 当年,辽阔中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金华小姐为救民于水火之中,揭竿而起,撵走了襄阳府的狗官,夺下了襄阳城,被百姓们拥戴为王。

  朝廷立即调动千军万马攻打襄阳。由于力量悬殊,金华小姐的人马被分割在襄阳城内和万山里。她们左冲右突,多次拼杀,终究未能突出重围。不过襄阳城池坚固,防守严密,朝廷的兵马轮番强攻,也是久攻不下。官军便仗着兵强马壮粮草足,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襄阳城围了个严严实实,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还将万山通往襄阳的各路口严密封锁,切断了援兵、粮草之路,企图把金华小姐和所属将士困死在荒山孤城里。

  金华小姐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她走街串巷,访贫问苦,安定民心,并披挂上阵鼓舞士气,发动城里的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一直坚持了三年零六个月。终于有一天,粮草所剩无几,兵民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金华小姐眼见这样下去,襄阳城将不攻自破,便找来军师和众将官商议。

  经过三天三夜苦苦思索,想出了一条虚张声势、瞒天过海的退兵计。

  这天正是中秋节,金华小姐一面下令全城百姓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过佳节,一面悄悄组织几名水性好的“水猫子”出奇不意从汉水里潜回万山里,向义军首领密授金华小姐的巧计。于是,万山里的义军在黄家湾找来几十航磨,在东面最高的山顶上支好,每盘磨上套匹毛驴,磨眼里插上各路将官的旗帜,在驴尾巴上绑上鞭炮,猛一点燃,几十匹毛驴围着磨盘飞快地转起来。义军乘机从朝廷兵马不备的地方向襄阳城运动。

  金华小姐在城楼上一见万山的一座山岭上旗帜招展,立马传令,把仅有的粮草拿出来,让人马吃饱,整装待命。

  午时三刻,金华小姐把所剩的大米倒进石槽里全喂了猪,随后又将猪腿上绑了千响鞭炮,赶出城外。

  官军起先看见山头上军旗晃动,像有千军万马。一阵阵山风吹来,只听得呼呼声的磨响,以为义军又在磨面筹粮。他们对襄阳城久围不破早就腻烦了,见过中秋节时,城内敲锣打鼓,更增思乡之情,看到从城里跑出了大肥猪,争着上前去逮。可是他们杀猪却都傻了眼:猪肚子里尽是白米!

  这下子,军营里议论开啦!

  兵士们说:“我们把金华小姐围困了三年零六个月,人家还有白米喂猪,可见城里的粮食多得很。这城看来别想攻破了。”

  将校们也说:“现在万山里的山岭上战旗飞扬,襄阳城岿然不动,又加上粮草充足,防守严密,破城是无望了。”

  这样,军心浮动,丧失了斗志。

  猛然间,只听得金鼓咚咚,讷喊阵阵,金黄小姐一马当先,率领倾城的兵马杀出城来。

  早就散了心的朝廷兵将在义军的夹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抱头鼠窜了。

  百姓们高兴地编了这首歌谣。

TOP

回复 31# 的帖子 民俗文化

1、穿天节
时间:正月二十一日

地点:襄阳

介绍:
宋朝人庄绰(字季裕),曾任襄阳县尉,与米芾有交游。他在《鸡肋编》写道:"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里写下了"倾城"出动"泛绿舟",而且妇女们都成了主角,成了"女神";玉佩太少,穿天石可以取代;得石可得子,得子能给妇女带来好运,人人祈盼遇上好运。这则记载说明:在1千年前的宋朝,襄阳人已形成了自己的仪式和道具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
此为襄阳古代特有的节令。穿天石是汉江石的一种,即有孔眼的小石头,古时已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公元前977年,西周初期,昭王攻楚在汉水被溺死时,他被二侍女延娟、延娱"夹拥王身,同溺而死"。"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江汉之人,祀于江湄"。"暮春上巳元日(按:三月三),禊集于祀间"。该事《列仙传》等均有记载。襄阳百姓为纪念此事,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这一天(郑交甫遇神女的日子)倾城而出,云集万山脚下,然后顺江而下,沿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这项活动逐步演变为穿天节。

2、三月三
时间:三月三

地点:龟山

介绍:襄阳城西四里有龟山,俗称宫山。因山上建有真武庙,故又有“小武当”、“小顶山”、“真武山”之称,襄阳居民讹音称“周公山”。襄阳旧俗,谓三月三来游,可免灾。离城西二十余里有诸葛亮耕读之地——隆中。每逢三月,牡丹盛开,襄阳人争相观赏,故又有“阳春三月,隆看牡丹”之俗。建国后,真武庙毁,去真武山消灾迷信风俗也废,而春游隆中的风习犹存。与旧时不同之处在于不仅是去观赏牡丹,而且演变为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活动。

[ 本帖最后由 刘敏 于 2017-11-24 21:2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37# 的帖子

襄阳大头菜

  襄阳大头菜,又名孔明菜、诸葛菜,以芥菜为主要材料经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也"芥菜",“蔓茎”之称,具有2000多年种植史,为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产,以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双沟镇和枣阳蔡阳乡的宏宝集团所产大头菜最为有名。其菜质之脆嫩,味之鲜美,香之浓郁,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十几年来屡获省、部及全国名优产品称号,被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2007年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襄阳大头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中国风物志》记载,襄阳大头菜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据说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

  襄阳大头菜制作一般要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加工后的大头菜存放越久味越香。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切丝与肉丝共炒,其味更美。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襄阳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它特点是这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肉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肉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肉、牛杂,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肉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舒服。



  襄阳牛肉面、襄阳牛杂面最讲究的一是味香,二是味厚,三是有回味。汤要好喝、牛肉要好吃。配料下粉面熬红油、卤牛肉、牛杂。襄阳的牛肉面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搁了碱的,但不过分,没有苦涩,只透着面香;前一晚备好了面过了水,放油拌好,摊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两口大锅,一锅白汤是开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腾腾白雾雾的冉冉上,另一锅是红汤,是老板清早用牛油牛杂放香料、辣椒熬出来的,上面浮着红汪汪的辣油,飘着青青的蒜苗段,纹丝不动。吃面的来了,喊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黄酒。老板抄起一团面,丢到长柄的竹笊篱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老板的手势很好看,手腕上下颠动,手臂却不起伏,隔个半分钟,小手臂一扬,竹笊篱在空中划过一道小弧线,面稳稳地落在碗里,再兑上红汤,爱吃辣的人,老板给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齐齐地端到桌上;如果你到襄阳,赏了水镜庄的景,怀了隆中的古,那么千万不要忘了品品襄阳的牛肉面。

  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襄阳金刚酥

  作为襄樊的特色小食品,金刚酥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



  当年的金刚酥是在木炭炉、大缸里烤出来的,光焖烤就要花3个小时。现在的金刚酥已启用了红外线烤炉、和面机、封口机、打码机等现代设备,但主要工艺流程还是凭经验来控制,口味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46# 的帖子 关于成长

《勇敢的小裁缝》的故事中,小裁缝机智勇敢,他乐观积极,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与危险的境地,都没有埋怨和沮丧甚至害怕,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并且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扬长避短,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小裁缝面对困难的态度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初中的时候,我被选为班级的文艺委员,文艺委员的任务其中有一项是要负责设计班级后墙的黑板报。接到这个任务的我一开始很害怕自己弄砸,因为我以前既没有设计过黑板报,也不擅长画画。小裁缝即使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也没有丧失信心,而是运用智慧,扬长避短。后来我找了一本介绍黑板报设计的书,并在班级里按我平时的观察,发掘出了几个画画好看的同学,又找了几个字写得很好的同学,说服了他们和我一起办黑板报。我画画不好,就画了一些简单的花边,设计了整个黑板报的大致框架,并主动负责一部分板块的的书写。在一群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黑板报成功地制作了出来,并在考核中评为了优秀,同学们很开心,我心中也充满了自豪感。面对困难时,只有乐观面对,迎难而上,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 本帖最后由 刘敏 于 2017-12-18 18:58 编辑 ]

TOP

民间歌谣

我们在课堂上刚刚学习了民间歌谣的内容,民间歌谣内容广泛,品类众多,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和儿歌几类,我们大家可以来说说自己家乡的歌谣,想必也是很有趣的。

TOP

回复 27# 的帖子

突然发现襄阳还有一个与赤松子和炎帝少女有关的传说,且在相关古籍中也有记载,觉得很有意思,
是关于岘山的古迹传说:
岘山为赤松子洞府道场。大朱山(海拔353米)以巍峨挺拔、风光秀丽而闻名,因与小朱山(海拔303米)南北相依对立,古有“双朱相偎”之说,被列为岘山胜景。传说赤松子居住在襄阳大朱山的石室中,能够在烈火中行走,随风雨自由上下,神农常问道之。有一日游历到蔡阳在湖畔小憩,梦到了赤龙卸下角伏身而来,之后不久炎帝少女就慕名来到襄阳,居住在小朱山岩洞中,追随赤松子修仙。赤松子常在大朱山悟道石上传道与炎帝少女,并在小朱山炼丹化玉。最终两人在朱山赤松神陂升仙得道而去。至今大朱山和小朱山还有两位仙人当年修仙遗迹。赤松子为雨师,所以襄人为了求雨,在大朱山和小朱山相连的赤松神陂上建了雨师殿祭拜赤松子和赤灵仙子来求雨。
悟道石
由大朱山峰向北,羊肠小道穿梭岩间,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峻。行数百米,有块巨岩悬空,岩平如观景台,称为悟道石,传赤松子在此传道解惑。一般大家早上登山,从扁山下来走到这儿后,正好是休息和吃午餐的时间。与扁山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不同,这一块石头十分平展,可供游人在上面休息、眺望和就餐,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刻上了卧佛石几个大字。
神陂
襄阳有神陂两处都与赤松子有关,一处位于大朱山和小朱山相连的山坡上,据说赤松子及炎帝少女就在里双双飞升(《路史》载:炎世赤松迹在襄阳),云“赤松神陂”。另一处在枣阳古蔡阳界,传说赤松子在这里梦到了赤龙卸角(炎帝大女儿赤灵放弃富贵荣华),习凿齿《襄阳传》蔡阳界有赤松子亭下有神陂即南都赋所谓“松子神陂”者也。(也有说赤松子是在蔡阳松子神陂飞升,赤灵仙子是在襄阳赤松神陂飞升。而金华赤松是东晋咸和三年出生的黄初平飞升处,非上古炎黄时期赤松子。)
古籍记载
《路史》:赤松子,炎帝时诸侯,老居襄阳石室,帝尝行弟子之敬。《列仙传》:赤松子迹在襄阳。《神仙传》:炎帝少女追之俱仙去。《南都赋》:松子神陂,赤灵解角。
《神仙传》云:赤松子服水玉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至昆山上王母石室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俱仙去及高辛时复为雨师。
《列仙传》云赤松子舆者黄帝时啖百草花不食谷至尧时为木工旧传谓黄帝师赤松或云帝喾师之一云尧时为官师犹火师龙师今道家有黄帝问赤松经而张良欲从赤松游故代以为仙赤松子迹在襄阳平阳或云石室非也有说别见。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襄阳的歌谣

(1)
上次讨论民间传说,我讲了一个金花小姐困襄阳的故事,讲述了金花小姐被困襄阳,与襄阳人民一起同仇敌忾,运用智慧保卫襄阳的故事。忘了的同学可以翻上次的帖子看看呐
关于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歌谣,襄阳百姓们在成功保卫了襄阳后,高兴地编了一首歌谣,歌颂金花小姐:
金黄小姐困襄阳,
猪吃白米人吃糠,
略施巧计破重围,
胜过天兵和天将。
关于这首民歌,知网上也有一个相关的考证的论文,名字叫“民歌《金华小姐困襄阳》故事考”。上面根据民歌,对传说进行了考据,证明是确有其事的。下面附上这首歌的曲谱。
(2)襄阳image
高一那年,襄阳政府为了宣传襄阳,原创的唱诵襄阳的歌曲,歌词唱出了襄阳的特色,个人认为曲子也蛮好听的啦,听的时候能引起回忆。
襄阳images

演唱:王铮亮&金小鱼
作词:刘冰
作曲:李志辉
编曲:李志辉

一段斑驳旧时光
化作一阙城墙
凝固了岁月 筑起了希望
心弦的记忆 谁会珍藏
荆襄一脉楚源长
一丛烽烟已渐凉
等候一场寻访
庐内听风雨 庐外看沧桑
千年的故事 谁来传唱
轻摇羽扇又何妨
这里是襄阳
几盏黄酒暖人心肠
这里是襄阳
一碗面里闻到馨香
Fire in the hearth is cold
Time with it passion stole
庐内听风雨 庐外看沧桑
Ancient stories told
In temple halls
轻摇羽扇又何妨

这里是襄阳
几盏黄酒暖了心房(temple halls)
这里是襄阳
一碗面里闻到馨香(saintly echo calls)
这里是襄阳
绿影中映出何人模样(In a past lives we were here)
这里是襄阳
朝圣的足音依然回荡(Fire in the hearth is cold)
这里是襄阳 This is xiangyang
绿影中映出何人模样(In a past lives we were here)
这里是襄阳 This is xiangyang
朝圣的足音依然回荡(Fire in the hearth is cold)
这里是襄阳 This is xiangyang
这里是襄阳
The paradise that lives dreams
不曾离开的天堂
附上歌曲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wNDM2ODI4.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襄阳婚俗

提亲及过大礼时下当一对恋人决定结婚,通常邀请双方长辈见面。由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过大礼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发菜等。女家收下聘礼,婚约正式成立。双方家长并讨论婚礼形式,日期及地点。婚前习俗礼仪双方家长见面以后,两家开始分别向外宣布婚讯,召手准备。新娘的父母邀请亲友时要向亲友邻居分发男家过大礼时送的喜饼以示女儿要出嫁。女家开始准备女儿的嫁妆,并要在婚前同清单一起送到男家。男家则举行“安床”仪式。婚礼当日庆典结婚当日清晨,女家为女儿举行上头仪式,男家为新郎举行“加冠礼”,均表示儿女已长大成人,从此将要成家立业了。新郎于是率领众亲友去女家迎亲。在女家门前,照例要被女方的众朋友姊妹故意阻拦。男方只有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并交足够开门利是才被容许迎娶新娘。于是一对新人和众亲友一起去拜见男方父母。新娘并敬茶给公公婆婆及男方亲友婚礼后礼仪婚礼后第二天,如果新人同公婆同住,新娘应该起早做饭给公婆。

襄阳还有“闹婚”的风俗,主要是闹公公。公公要拖个板车,把新娘子媳妇拖到酒店里来举行结婚典礼、宴请各位嘉宾。要把公公化妆成一个烧火佬,头戴一顶高高的绿帽子。上面写着烧火佬三字,身穿蓑衣,肩挎一个大大的吹火筒,背一个背篓,背篓里放个火钳,脸化妆成一个三花子的样子,戴一个没有眼镜片的眼镜,以滑稽好笑为目的。而且前有打锣开道的,后有拖绳不让走的,放鞭炮凑热闹的人十分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85# 的帖子 襄阳民间谚语

“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几千年来,中国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民的生活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当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只有靠节衣缩食度日,因此人们穿衣就倡导了上述谚语。
     “南京到北京,买主没得卖主精”。因为卖主对货物的进货渠道、产品质量、价格多少、存放时间、销售趋势等等都比买主清楚,吃亏上当买主自然没有卖家清楚。
     “人老三不才,尿尿打湿鞋,迎风流眼泪,吭咔屁出来”说得相当真实形象。因为人老了各种器官都衰老退化了,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只有孙娃子大过爷,没有侄儿子大伯伯”。在一个家族中大房的辈小,幺房的辈大是规律,大房的孙子大过幺房的爷字辈皆属正常,而侄儿子的父亲岁数本身就小于他的伯父的岁数,那么他的岁数绝对大不过他的伯父了。
     “满堂的儿女,赶不上半路夫妻”儿女虽好,但是他不能日夜陪伴、照顾空巢父母;而半路夫妻却能做到互相体贴,嘘寒问暖,互相照顾,相濡以抹。
     “芒种打禾夜插秧”。春争日,夏争时,芒种那个档口麦子收了要脱粒,割罢麦子腾出了田块要赶紧插上秧苗,不然错过了农时,为了不误季节,只有白天打禾,夜晚插秧。
     “猪四狗三,猫怀两单”这都是指的怀孕时间(月),“两单”是为了押韵,意思两个一个月。
“嘴上无毛做事不牢”年轻没长胡子办事不老练。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们襄樊地区到了“清明”节不会再下雪了,到了“谷雨”节也不会再下霜了。
    “酒多无德”喝酒要适可而止,喝多了、醉了就会改性,没准就会做出出格、出轨、缺德的事情来。
     “年箫月笛当面笙,三年的胡琴不好听”指的是学习演奏这几种乐器的时间、功夫。
“空腹不喝酒,五更不沾妻”空腹喝酒肠胃里面没食物,酒精很快就进入了血液,对内脏直接有伤害;在没有时钟记时的时期,人们把夜晚分成五个更次来记时,五更即天快亮了,行了房事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会影响身体健康。
“生意不成仁义在”主要倡导和气生财,即使生意做不成也不能丧失仁义。
“娇儿不娇活,娇儿不娇书”儿女看的再娇,在干活方面不能娇惯,从小就应该教他(她)做力所能及的活,养成一种良好的勤劳品质,以免成人后好逸恶劳五体不勤;读书也是如此,要严格管教,不能放纵,不能因为看的娇而听之任之。
“三早当一工”提倡勤劳,起三个早干活就顶一天的工夫。
“男人长街走,带着老婆一双手”“民国”以前,人们的穿戴都是靠手工缝制,结了婚的男人从头上到脚下的衣帽鞋袜当然是靠妻子缝制,从款式到功夫都能看出妻子的手头。
“前不栽桑,后不插柳”以前农村、现在也还有人这么讲究,在住宅的前边是不栽桑树的,在住宅的后边也是不插柳树的,因为人们迷信了谐音,“桑”即“丧”,“柳”即“扭”,出丧是往前边出,是怕死人的意思;后边柳,是怕后儿后孙扭了、歪了、不务正业走了歪门邪道。
“不识黑”不识字,有时也还作对一种事件的不了解,不明就理也比喻不识黑。
“宁往下边走一千(里),不往上边走一天”我们这里说上边就是北方,下边就是南方,往下边走一千正是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环境好,生活好;而往上走一天就到了较为贫瘠的河南。
“上床的夫妻下床的客,出了房(卧室)门假装认不得”这是旧礼教的家规,出了房门夫妻之间再也不准轻浮。
“今儿里不住点儿,明儿里晒破脸儿”今天下一天雨,明天就可能是好天气。
“在人上找人说话,在人下背人说话”在人上找人说话表示地位高的人平易近人,在人下背人说话就是地位低的人怕地位高的人不理会自己或者是用鼻子哼一下给自己难堪。

TOP

襄阳老童谣

桃花开、杏花落,枣树开花吃馍馍
月亮宝宝算一算,舅舅来了做啥饭,烙煎饼、蒸馍馍,一个一个又一个

过年年,有肉肉,吃肉肉,饱肚肚。
大字不出头,两边蹬轱轮,三天不吃饭,饿的坨罗转……
推磨拐磨,一升面做两个,爹一个,妈一个,爷爷没得灶里摸,摸个胡萝卜
拍拍胸,不伤风,拍拍背,不驼背。
摇啊摇,摇啊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喊嗯好宝宝,
果一包,糖一包,
吃过蜜枣还有糕。


大字不出头,两边蹬轱轮,三天不吃饭,饿的坨罗转……
娃们娃们都来玩,玩到黑了我管饭,啥饭?绿豆稀饭缠泥鳅,娃们吃了屙泥鳅.~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 一牵牵到老河口,又吃油馍又喝酒。 开开花园看石榴,石榴树上一对花斑鸠。 捡砖头,冲斑鸠,斑鸠屙了个大豌豆。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 洗的白,上不来; 洗的黑,气的哭。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碰到乌龟,爬起来都跑
“金瓜瓜,银瓜瓜,家里瓜棚结瓜瓜。瓜瓜落下来,砸到小娃娃。娃娃叫妈妈,妈妈抱娃娃。娃娃怪瓜瓜,妈妈哄娃娃,娃娃娃娃不哭了。”
拉锯,扯锯,我吃馍馍,你吃屁。。。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客人来了,咚咚咚;客人走了,piapiapia;好孩子好孩子,摸摸脸;坏孩子坏孩子,打屁股。

“喂喂喂,你是谁,你是中国滴大老肥”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你有大头。”
好吃包 长不高 长高了 好绊跤 绊一跤 又一跤 头上绊个大火包
xxx,大坏蛋 偷人家萝卜当炸弹 到处炸个稀巴烂 你说他坏蛋不坏蛋
点脚(jue)斗脚(jue),三盘轱辘,轱辘南,轱辘北(bie)……
学我艺,不成器,拉个猪娃跟你睡,睡不着啃你脚,你脚没得肉……
屁放的响,长大当警长;屁放的臭,长大当教授!
小河流水哗啦啦 两口子吵架要分家 小红小红你别哭 隔壁有个李大叔 李大叔脖子粗 说话像个老母猪
▲ 听着大人们说着有节奏的顺口溜,天真的我们也会张嘴来学,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那时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奢侈。


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爱上夏紫薇,不要脸的皇上爱香妃,皇后是个乌鸦嘴,容嬷嬷好,容嬷嬷坏,容嬷嬷是个大坏蛋
✘✘✘的屁,震天地,一屁震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爱看戏,这么大的钢管震的这么细,八十岁的老妈妹(儿)震成玩具,高大的机器人震成小蚂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烤鸭挂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张飞,飞啥,飞机,机啥,鸡毛,毛啥,毛择冬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猫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猫肚子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小猫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四只小猫看电视。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捉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猫出街遛。你拍七,我拍七,七只小猫开飞机。你拍八,我拍八,八只小猫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猫喝杯酒。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猫站得直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
乒乓球比赛,阿姨叫我买菜,我买了一堆烂菜,阿姨找我妈,我妈不在家,阿姨找我爸,我爸打电话,阿姨找我奶,我奶喝牛奶,阿姨找我爷,我爷擦皮鞋,阿姨找老师,老师告校长,校长的命令是: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白牙,四不许放屁崩爆米花。
▲课间的10分钟总是休息不够,跳皮筋,踢毽子,不管做什么,都有一段顺口溜,都有同学陪伴

123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一四七,坐飞机
二五八,慢慢爬
三六九,最后走
▲ 吃完中午饭,早早的来到学校, 三五好友一起,奔跑打闹,说着流传在校园间的段子,一片欢声笑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