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五分会场 | 民间文学调查研究

第五分会场 | 民间文学调查研究

地点: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2014室

08:30-10:00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1)
召集人:高荷红
邵凤丽: 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的互构性关联研究
一一以浙南刘伯温家族为例
霍志刚: 韵文体伏羲神话与民间叙事丛内部的分工互动
        一一以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为个案
沈婉婷: 昆仑山与须弥山:中印宇宙观神话比较研究
王丽清: 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场域探究
        一一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为个案
华清: 民间叙事与日本武士道的国民化一一以《一寸法师》为例
黄哗:浅论《古谣谚》中辑录的少数民族类谣谚

10:30-12:00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2)
召集人:王焰安
高荷红: 满一通古斯语族史诗母题研究
赵薇: 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
黄任远: 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
洪展: 黄振华满族民间故事的生态观研究
兰玲: 浅谈民间口头叙事的传承与文本特征
      一一以三位烟台民间故事讲述者为例
王渭清:宝鸡民间生活故事管窥

13:30-15:30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3)
召集人:康丽
袁学骏: 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
黎敏: 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
焦菲: 梁祝传说研究述评
程瑶: 地域性与传说的当代传承
    一一以当代包公传说中开封要素的加强为例
谷子瑞: 西游网络笑话的文化生态
刘梦: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神话意味
鄢玉菲: 民间文学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16:00-18:00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4)
召集人:袁学骏
王焰安: 《摘石榴》百年发展史简论
王雪: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性命运与女性形象
      一一以《滦阳消夏录(一)》为例
张丽: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一一客家白鹭社会“唱元宵”仪式形态初探
朱毓瑶: 汉代民众的精神世界初窥一一以两汉民歌为中心的考察
姚紫薇: 吴文化视野下白茆山歌的民俗文化特质
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

TOP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1)

召集人:高荷红

发言人:邵凤丽

发言题目: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的互构性关联研究——以浙南刘伯温家族为例

发言内容:太公祭是浙南地区祭祀明朝国师刘伯温的祭祀活动。在太公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刘氏家族传说。在太公祭与家族传说的关系方面,家族传说为太公祭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是太公祭得以传承的内在精神源泉。同时,太公祭作为祭祀仪式行为,为家族传说提供了实体依托。无言的祭礼让家族传说获得了生命活力,并通过身体实践融入的血脉当中,化为身体行为的一部分。家族传说与太公祭的结合,可以相互推动发展,也为家族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TOP

发言人:沈婉婷

发言题目:昆仑山与须弥山:中印宇宙观神话比较研究

发言内容:以昆仑山为中心的世界构成神话是中国的宇宙观神话。因它具备大地之中、天梯、河源等特征,在整个华夏民族的心具中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上古时期,昆仑山宇宙观神话已被记录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至东汉时佛教传入,带来了印度的须弥山宇宙观神话。因具有相似的宇宙山特征,须弥山神话慢慢与中国本土的昆仑山神话相融合,导致了一系列地理学和宗教学上的误解。本文的研究着眼于对两种神话的源头详加梳理,揭示其各自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以及随着文化传播而糅合为一的演变之迹。通过文献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昆仑宇宙观神话与须弥宇宙观神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融合,从汉译佛经将二者相混开始,逐渐有很多汉籍被影响,先是志怪小说,后至地理著作,这也使得人们看待这二者的眼光由神话学转向地理学。至清代时,人们对二者的关注与研究基本完全从神话层面转移到地理层面,追求找到二者在现实地理上的对应远甚于探讨二者的关系,昆仑山的神圣性大大丧失。

TOP

发言人:王丽清

发言题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场域探究——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为个案

发言内容: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现今依然活态流传于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等拉祜族聚居的村寨,在节庆与礼俗活动、基督教活动、旅游文化表演、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等多重场域中传承、发展。时代语境和社会语境的变迁,使该史诗的传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TOP

发言人:黄晔

发言题目:浅论《古谣谚》中辑录的少数民族类谣谚

发言内容: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前代学者辑录的基础上辑著的《古谣谚》一书,收录了3300余首古代谣谚,其中辑录了19条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有关的谣谚。这类谣谚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民众的外在形象、生产生活习性、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生动地展示,对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和发展演变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美学价值。

TOP

发言人:霍志刚

发言题目:韵文体伏羲神话与民间叙事丛内部的分工互动——以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为个案

发言内容:发言人主要对河南淮阳地区的韵文体伏羲神话进行民族志研究,探讨其生成语境与功能,结合地方知识将其分为新经与老经。提出神话不仅包括散文体叙事组成部分,还包括一些韵文体经歌等,对神话文类问题进行再思考。提出了民间叙事丛的概念,并结合淮阳人祖叙事指出各文类之间存在分工协作与互动。

TOP

发言人:华清

发言题目:民间叙事与日本武士道的国民化——以《一寸法师》为例

发言内容:发言人以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一寸法师》为文本,通过比较分析多个版本的故事文本,发现在情节设置上“‘一寸法师使计夺取小姐’”这一故事母题几乎仅出现在最初的御伽草子版本中,明治后的版本几乎都删除或是改编了这一情节。这种改编并非偶然,它是国家利用民间叙事宣传“忠君”思想,统治国民思想意识的手段,它的流传和一次次被编入教科书体现了武士道“尽忠”精神逐步国民化的过程。论文以此为视角,尝试探索明治以后武士道国民化的历程,借此明确民间叙事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的作用。

TOP

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2)

召集人:王焰安

发言人:高荷红

发言题目:满一通古斯语族史诗母题研究

发言内容: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其史诗分别为满族的“窝车库乌勒本”、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及鄂温克族《宝日勒岱莫日根》。本文通过文类辩名选取其中归属于史诗一类的文本进行分析,并择其母题进行解读,分析四个民族史诗文本的异同。

TOP

发言人:赵薇

发言题目: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

发言内容: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传承的、说唱结合的、以“莫日根”故事为主要内容、反映了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其民族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杰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具有历史价值、语言价值、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它可与中国著名三大民族史诗《格萨尔》(藏族)、《江格尔》(蒙古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相媲美。伊玛堪歌手唱伊玛堪时有专用的音乐曲调,在世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以“山水文化”为背景,以“渔猎生活”为基础,把伊玛堪音乐曲调与本民族的渔猎生产、生活以及萨满祭祀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其音乐的原生性、民族性、地域性和音乐性等特色。作者以伊玛堪音乐曲调的采录和特色为切入点,对其作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思考。

TOP

发言人:黄任远

发言题目: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

发言内容:伊玛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音乐特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伊玛堪歌手吴连贵、吴进才、葛德胜、尤树林、尤金良说唱伊玛堪的音乐特点,总结了伊玛堪音乐具有朗朗上口,唱着说,押头韵、腰韵和尾韵,节奏多变,感情真挚等特点。

TOP

发言人:洪展

发言题目:黄振华满族民间故事的生态观研究

发言内容:黄振华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民间故事”的辽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民间故事主要以其生活的辽东山区为背景,围绕山林、乡村、家族等展开叙事,展现了辽东满族日常生产生活的风貌。在黄振华满族民间故事中,民众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认知自然生态,从而建构本族群的生态伦理观,这样的认知方式与生态伦理观念编织起当地民众的生态之网。

TOP

发言人:王渭清

发言题目:宝鸡民间生活故事管窥

发言内容:宝鸡民间生活故事作为宝鸡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通常以写实的手法来叙述宝鸡民众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是宝鸡民众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宝鸡民间生活故事题材丰富,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巧女故事、长工斗地主故事和机智人物故事等类型,在叙事模式上主要可以概括为巧女解难、凭才抗敌和扬善惩恶三种。这些相对稳定的民间生活故事模式,是民众文化心理的投影,它们歌颂了民众的聪明智慧,张扬了下层百姓的勇敢反抗精神,表达了民间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审美特征上,这些生活故事往往以喜剧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哲理,是边缘化生存境遇下民众狂欢化叙事的产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