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专栏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专栏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03年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早在1984年湖北民族学院成立了民族研究室,1988年正式成立民族研究所,1994年成立土家族研究中心。1997年,民族学学科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和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心现有专职研究员38人,兼职研究员35人,专职人员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博士9人,硕士21人。
     中心现已形成了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区域经济、民族社会发展、民族艺术、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旅游。中心下设土家族研究室、南方民族教育研究室、武陵地区社会发展研究室、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室、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室、苗族研究室、《土家族研究》编辑部、民族文献资料中心、影视人类学研究室等子机构。中心被“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作会”推举为秘书长单位,主持常务工作,《土家族研究》被定为协作会会刊。中心近几年在湘鄂渝黔边相继建立了12个长期的田野调查基地。
     科学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务。中心成立以来,围绕武陵地区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其主要有《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武陵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土家族工艺美术史》,《土家族地区文化产业构建研究》,《清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研究》,《濒危语言——土家语的抢救与传承研究》,《湖北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三峡库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研究》,《湖北苗族研究》,《湖北民族地区古镇保护研究》,《土家族原始宗教与民间宗教信仰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结题,有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项目在研,在研课题经费100余万元。
     中心以土家族研究作为重点,并兼涉武陵地区其他民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出版了《武陵地区民族教育调查报告》、《梯玛的世界》、《母语存留区的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武陵土家人》、《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汉语土家语词典》、《土家族汉语词典》、《武陵地区民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武陵地区民族教育研究》、《武陵地区师资队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土家族白虎文化》、《民族地区宪政研究》、《湖北苗族》、《湖北苗族与二十一世纪苗学研究》、《悠悠洗车河》、《湘鄂西土家族》、《历史的记忆》、《土家学概论》、《土家族民间文学》等学术专著;此外还出版了《土家族研究丛书》16本。近年来,中心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50余篇在民族学权威期刊和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有数十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有1项获国家“骏马奖”,有1项获省人民政府奖。土家族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
     中心成员还参加了《土家族文学史》、《土家族文化志》、《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土家族卷》、《中国少数民族百科全书·土家族卷》、《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土家族法制史》、《湖北苗族》、《巴楚文化源流》、《中国湘鄂渝黔边区研究》、《巴文化研究》等著作的编撰工作。
     人才培养是研究基地的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早在1998年我校就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全部考取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有17名民族学研究生在中心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大多服务在湖北民族地区。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本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宗旨,中心成员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围绕恩施州“建设文化大州”战略进行调研,许多建议被政府采纳。中心主任刘伦文教授多次参加了政府职能部门有关报告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大多被采纳;田万振教授、司马俊莲副教授、雷翔教授多次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的咨询,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
     二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进行调研。刘伦文教授对恩施州的文明新村建设进行了调研。中心人员参与湖北民族地区特别是清江旅游资源现状调研;对恩施的滚龙坝、咸丰县官坝、宣恩的庆阳、酉阳的龚滩以及龙滩古镇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益的保护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找到了立足点,扩大了中心在当地社会的影响。
     三是积极参与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心雷翔教授多次参与指导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修订。中心还为恩施、宣恩等县市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资料,制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录像资料片。
     中心所依托的湖北民族学院设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腹地,是土家、苗、侗、彝、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里还是尚未开发的“文化沉积带”和“文化聚宝盆”,外界鲜有知晓。中心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年会,中国民族学界的顶级专家齐聚恩施,将湖北民族地区纳入他们的研究视野;中心举办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地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保护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和智力支持。2007年5月,中心发起由学校主持召开了“土家族确认五十周年暨土家族研究学术研讨会”,武陵土家族聚居区的土家族代表和国内研究土家族的专家共同探讨土家族的发展道路,有力推进了南方民族的的研究。
     中心每年还围绕湖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布招标课题,校内外科研人员均可参与竞标。其中,中心资助的课题“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恩施土家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文化的适应与变迁——土家族母语社区调查研究”、“土家古城镇文化保护研究”、“恩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武陵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村保护研究”、“西部开发与武陵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武陵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武陵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研究”等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来源:http://www.hbmy.edu.cn/templet/nfzx/2112/inde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