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康清浊:佛教密宗与关公信仰

康清浊:佛教密宗与关公信仰

佛教密宗,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唐初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自此大盛。宋代以后,密宗在内地的宗教地位开始下降,但却在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得以兴起,自此成为了一种政教合一的强大势力。
关公信仰在唐代还只是荆楚地区的区域性民间信仰,他在佛教中的推广也只限于天台宗的“荆南正法”一系,所以并未和密宗的大德们产生过联系。然而,因不空大士的弘扬而显耀一时的毗沙门天王崇拜,却在后世被关公信仰所完全继承。
毗沙门,是梵文Vais'ravana一词的音译,意为“多闻”、“遍闻”。毗沙门天王是佛教的四大天王之一,住须弥山之北,守护阎浮提之北方,为北方天王。
唐代开元年间,狮子国(一说北天竺)高僧不空随金刚智来长安传法,得到了玄宗的敬重,被奉为“智藏法师”,从此开始了他的译经、弘法生涯。不空在唐期间共翻译了七十余部密宗经典,其中有一部就是《毗沙门天王经》,经文有云:
“持诵者白毗沙门天王言。愿我一切处通达。获得金银无尽名称福德。寿命无量劫飞腾虚空。变化种种瑜伽自在。毗沙门言随汝所愿。”
此后,唐代又有《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传世,据说也是不空所译,其文有曰:“行此法降伏五国五万军自平安故,是名随军护法。”从此,毗沙门天王就以佛教财神、战神的身份而的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信。
唐代有很多关于毗沙门天王显灵助战的传说,如《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载:
“又天宝中西蕃大石康三国帅兵围西凉府,诏空入。帝御于道场,空秉香罏诵仁王密语二七遍。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于殿庭,惊问空。空曰: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东北三十许里,云雾间见神兵长伟,鼓角喧鸣山地崩震,蕃部惊溃。彼营垒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绝。城北门楼有光明天王,怒视蕃帅大奔,帝览奏谢空,因敕诸道城楼置天王像。此其始也。”
又如,在今四川资中西岩摩崖34龛毗沙门造像后的唐天成四年(929年)题记中载:
“咸通中,南蛮救乱,围逼成都......焚庐掠地,穷恶忿凶......此际,天王茂昭圣力,遽显神威,楼上耀光明之彩。蛮会瞻之而胆,酋豪视之品心口,即时遁跃。”
所以在唐代、五代、宋代、元代的几百年时间里,这种信仰不仅在朝野上下盛行,也广泛的传播于军队之中,很多这个时期的驻军地点都建有供奉毗沙门天王的天王堂或北天王庙。
此后,毗沙门天王的地位逐渐被关公、李靖等本土神灵所取代,他的神职也大多被人转化后由这些神灵继承了下来,其中关公就完全继承了他的战神职能。
如元人同恕曾在《关侯庙记》中写道:
“相传金大定间,西兵潜寇,城几不守,乃五月二十三日,见若武安状者,率兵由此出山,贼骇异退走。随即其地而祀之。”
这和资中西岩摩崖中的唐代毗沙门造像题记所述之事极为相似。
明代嘉靖时期的嘉兴梅里关庙的《义勇武安王神祠碑记》中说:
“嘉靖之庚戌,岛寇猝起,大江以南佳丽地无不蹂躏,而继之以火,寻抵王镇。王镇故殷饶蕃盛,悉啖其资寇斧,旋加火焉。少顷,祝融肆出,无噍类矣。王从云端大呼,舞偃月刀,指寇。寇乃辟易罗拜,酋长谓众寇曰:若辈倘有所见否?红面长髯,叱吒而叫,呼者非关王也耶?里中必有积善余庆之家崛起而大,其后者相戒勿犯,冉冉而散。余弟倩叔承李君素敬礼王,是夕亲见我王飞舞退寇,亦亲闻众寇相戒勿犯密语。”
这个场面又极像《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中所说毗沙门天王显灵的情景。
此后,中国的关庙愈来愈多,而天王堂、北天王庙却越来越少。现在的毗沙门天王已降到了和其他三大天王平等的地位,成为了佛教寺院天王殿中的普通一员。
关公信仰能够逐渐融合毗沙门信仰,最终取而代之,是长时间里政治、宗教、民俗等多重因素互相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有一位密宗上师的大力推广也是促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位上师被时人尊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听从八思巴的建议,在大明殿御座上置“镇伏邪魔护安国刹”,并以关羽为“法事监坛”举行了盛大的活动。此后,元朝廷每年正月十五在大都(今北京)、六月份在上京(今内蒙正蓝旗境内),都会举行类似的法事活动,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五百人抬关羽神像“游皇城” ,这种规制一直保持到元朝的结束。
八思巴(1239年~1280年)为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本名罗古罗思监藏,生于款氏贵族之家。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他跟从伯父萨斯迦.班弥怛奉蒙古阔端太子之召,北上凉州,代表乌思藏(今西藏)各僧俗首领归顺蒙古;蒙哥汗元年(1251年),八思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三年(1251年),他“年十有五,谒世祖于潜邸,与语大悦,日见亲礼。”;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尊其为国师,授以玉印;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由41个字母构成的蒙古新字(后称八思巴蒙文),忽必烈下诏颁行天下,并晋升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更赐玉印;至元十六年(1279年),八思巴卒,元廷对他的赐号是:“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可见其履历之辉煌。八思巴有统领天下佛刹之权,所以他对关公文化在佛教信众中普及应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到了清代,满清政府在崇祀关公的同时也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关公信仰便与藏传佛教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雍乾时期的活佛章嘉.若必多吉就曾撰写过《关老爷之祈供法》,其文曰:
“在此想做简短的祭祀煨桑,备齐不糁杂任何污垢的药、珍宝、谷物、缎子等纯净的煨桑用物,冥想自己为集密、胜乐、大威德等金刚本尊中的任何一个,以虚空藏百字咒、六咒六手印、三字金刚诵为加持:
统领中国大地的大战神,自己曾允诺要守护佛法,出自“色”种称为真日杰布,大神眷属等临此地而安住。血肉饮食似大海汇集,及无漏甘露加持请享用。请做瑜伽圣法修炼之助伴,息灭所有违缘而助顺缘无余成,使佛法广弘国境平安。瑜伽师徒及献资施主等,无论住家、外出、做事皆平安,愿做心意如法成就之助友。
这则中国大地号称战神关老爷的护法神托付事业之祈文,是因遵从达擦杰仲活佛之嘱托,由章嘉.若必多吉速写,愿吉祥圆满!”
《关老爷之祈供法》虽然文字简短,却包含了藏传佛教祈供神灵的基本程序与主要方式。第一步,预备:用药、珍宝、谷物、缎子等来煨桑;第二步,冥想本尊: 冥思自己是集密、胜乐、大威德等此三本尊中的一个;第三步,加持:咒百字和诵三字金刚等来加持;第四步,祈请: 宴请神灵眷属等;第五步,朵玛:就是请关帝与眷属享用祭祀者奉献的有漏与无漏之丰盛祭品;第六步,托付事业: 要求大神做修炼之助伴、破除违缘成就顺缘,保国弘法、保卫师徒与施主平安;第七步,祝福:祝愿心意如法圆满。
《供法》首先交代了关帝是来自汉地并保卫整个中国大地的战神 ,也是自愿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并将“关云长”意译成藏语的“真日杰布”,其中“真日”意为云长 ,“杰布”意为帝王。然后说关帝出自“色类”,这说明章嘉.若必多吉把关帝当做“穿戴色类铠甲的卫则姊妹护法”的化身。
章嘉.若必多吉(1717 —1786年)为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甘肃凉州人。三岁时被认定为是二世章嘉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次年至佑宁寺出家。不久因寺内有喇嘛参加了罗卜藏丹津的反清活动,佑宁寺被清军焚毁,三世章嘉被军队护送至北京。在京期间,他曾与雍正皇帝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二子弘昀等一起读书。1734年,章嘉.若必多吉奉雍正谕旨护送七世返回西藏,在藏期间曾到甘丹寺、哲蚌寺等处说法。雍正去世后回到京城,乾隆命他管理京城各寺庙喇嘛,同时赐他“札萨克达喇嘛”。1740年奉乾隆之命将《丹珠尔》译为蒙文;1751年乾隆又赐他“振兴黄教大国师”;1772年至1790年间再次奉乾隆之命将《甘珠尔》译为蒙文;1786年圆寂。 可见,章嘉活佛对关公文化的了解应来源于在北京的所见所闻。
三世章嘉活佛的弟子八世达擦丹白贡布活佛,也同样对关公信仰非常重视。早在京城学习期间,他就已经把关羽当作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并曾为他做过灵煨桑祭祀。回到西藏以后,八世达擦丹白贡布活佛在福康安的协助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主持修建了一座关帝庙,这就是拉萨帕玛日山关帝庙。关于这次修庙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缘由,《达擦活佛传》曾有记载:
“择良辰吉日......举行庆贺战胜廓尔喀的大宴会。给中堂 (福康安) 等颁赐皇帝与的礼物,为皇帝法王、与班禅额尔德尼、达擦活佛等护持教法者,永寿平安、事业宏大、佛法兴盛,以及为了众生的善业幸福,用白银 7000 两作为酬金,在文殊圣山蚌瓦日或称作帕玛日山上兴建藏汉式神殿与寺庙,奏请施主皇帝和福田,批准摄政达擦呼图克图接管庙殿。......乾隆五十七年,八世登上金座三十三年,上师达擦丹白贡布再次担任摄政两年之后,即水鼠年之吉日动工。建庙成员: 汉族代表财管李三唐伊、的代表卓尼德巴格桑朗杰、俗官德巴昂热巴、办事员恰昂次培 , 精干诚实的土木工人等。兴建过程如达擦活佛所言,吐蕃地域之中心,三怙主幻化的魂山之一,文殊圣山上兴建尊胜的大寺院与汉地战神关云长作为护法神的三怙主殿。文殊殿与关云庙三庄严为汉式, 藏式的‘长寿法轮洲’内殿、经堂等建造的犹如自然生成一般。达擦活佛不仅如此思量,在奠基典,对管理员等建庙成员如此下令 , 并且对具体建筑者等一切员工做了细致的指导。”
继章嘉和达擦活佛以后,积极推动关公文化在藏传佛教中发展的重要人物是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活佛 (1732-1802年) 。他用藏语撰写了许多关帝祈祷文,其中以《三界命主贡玛赤尊赞祈文》最为著名,大致内容如下:
“在释迦牟尼成就佛果之时,“三界命主尊赞战神之王’曾带领众夜叉眷属奉献饮食侍供,顶礼膜拜,立誓护法。佛祖圆寂以后,三界命主遂转世托生于“中国大地”上,为“汉室宗王玄德”的一个大臣,被称作“羽”。他勇武异常,所向无敌,似同转轮法王,征服过无数大小邦国,闻其名者无不降服。晚年在一次战事中由于极度愤怒而去世,遂变成四川云长县一座大山的一位神通广大的‘鲁’类非人,危害地方,甚是厉害,使人很难走进其所在之处。大约四百年后,有位守持龙树师徒中观学的大师‘智子熙’至该地,当地百姓虽说此地非常凶煞,大师依然坐于山中静修。此神幻变为一条大蟒蛇,绕山三圈,并引来属鲁神之族的千万军兵,显示大山倒塌,日月沉没,兵器似雨降,霹雳电闪不断等种种恐怖景象。而大师入于三摩地,终不为所动。于是,领其穿戴销甲的八部兵众向大师顶礼并陈述了自己的本生,说自己曾做大将军时终因愤怒死亡,幻变成这般蟒蛇形象,又因行事磊落光明拥有神通广大之能。大师则向其讲述佛教因果法,从此感悟,应诺自己将做佛教护法神,请求在有佛像的庙殿大门或左右房舍塑造自己的身像,发誓守护佛法和僧众。”
他在这篇祈文中还说,这位战神之王(关公)和“卫则姊妹” 是同一心识,与“尚论多杰东都” 也是本质同一之神。最后还说,文成公主入藏时此神跟随公主和觉吾来到吐蕃,就是现在拉萨的“赤尊赞神” 。
土观活佛还撰写了《煨桑祈祷真日杰布颂辞》:
“暨自在支那之大战神,本神主动许诺守护佛教,出自色类号称真日杰布,大神主从来此圣地久住。血肉饮食汇聚成大海,享用如此无漏甘露与威力,做我瑜伽师修成佛法之法友。消除万障成就圆满顺缘,佛法兴盛,国泰民安。瑜伽师徒与众施主,自始至终平安又愉悦,祈愿结成圆满之助伴。”
可见,土观.洛桑曲吉尼玛先是吸收了关公信仰的汉地元素,然后又将关公与藏传佛教的护法神联系起来,其目的无非就是让藏地民众更好的了解和接受关公文化。
现在,八世达擦丹白贡布活佛和福康安共同修建的拉萨帕玛日山关帝庙,已名为帕玛日格萨尔拉康,也称拉萨关帝庙,可知藏地的关公文化已经与当地传统信仰格萨尔王崇拜融为一体。对于藏民来说,格萨尔王即是关公,关公即是格萨尔王,这种现象在人类文化史上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藏地以外,密宗僧侣对关公文化的发展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在三世章家活佛曾担任第一任主持的北京雍和宫,还会举办祭祀关公的法事活动。在这一天,密宗上师们会在法轮殿齐诵《关公大供经》、《单身大威德金刚经》,以祈请关公回到人间,护卫众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