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四小组袁昌敏

贱三爷

引用:
原帖由 袁昌敏 于 2014-12-17 11:15 发表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而现今,当时的民间故事的社会环境基础早已消失不见,没有了商人也没有了财主,更没有受到商人和财主压迫的人,因此对贱三爷故事的关注程度低下是自然的。”
是环境基础吗?应该是生活方式吧,现在没有了茶馆,酒肆这样供人们聚集休息闲聊的大的公共场所,以前的茶馆可是各地人们的汇集之处,见面不管认识不认识也能聊天,听到别人·有趣的见闻就凑上去插嘴了。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远,每个人都沉溺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网络传媒信息的发达,人们不需要口耳相传获知外面的世界,休息娱乐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城‘无音 于 2014-12-17 12:48 发表
一般申遗应该都是抱着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让这种文化遗产能够被世界重视、承认,并且保存下来,得到广泛传播;第二个就是申请这个文化遗产的所有权,这个就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了。总之人们对文化遗产申遗,都是抱 ...
赞同,不过我学了贱三爷,一定不会跟我的小孩去讲贱三爷的故事,这是武汉人的独特文化,是跟这里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现代人需要接受那么多文化讯息,光非遗就是几十万个,全盘了解岂不累死。只能说当它符合某种需要的时候去接受,比如现在学习民间文学,我才去了解贱三爷。但是对于家乡的一些故事传说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增强对这片土地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部分靠国家财力的投入,另一部分还是要借助市场。适者生存,让市场去筛选,最终留下有限的精华。这也逼着非遗结合现实,寻找新的出路,这才是长久之道。就像美国拍《花木兰》《功夫熊猫》,很多东西只要找对点,无需刻意保护也能喜闻乐见。

TOP

引用:
原帖由 卞仕傲 于 2014-12-16 21:54 发表
这可能也反映了研究的一种局限性,从教化层面上将总是倾向于讲好的,从而舍弃一些不好的,以求在教化过程中树立一个正统的形象。
说对了,采访中也问了这个问题,沈远义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为了申遗和推广的目的。武汉人觉得“贱三爷”是骂人的话也是有原因的,其实古代贱三爷就是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对象,一个滑稽的小丑,他做的好事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是蠢。只是现在为了宣传,将他的精神从书面上总结升华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卞仕傲 于 2014-12-15 21:20 发表
1、借助印刷媒介而实现的由口头文学到书面形式的转换,即将民间故事整理成册,印刷出版
2、借助网络电视媒体实现由口头传授到网络观看,现代信息环境下,应借助新的传播形式,大型MOOC网络课堂得到推广并获得成功, ...
那估计观众大多也只是选了民间文学课程的学生吧,其他的课程都是针对专业课程的,符合现实的某种需要才会有市场。很少人会单纯为了了解民间各种故事去学习,更多是为了某种娱乐消遣,教化作用去述说这些民间故事。我觉得如果不能找到与现实生活真正的切合点,推广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面临的困境也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是生活需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赵颖星 于 2014-12-14 22:11 发表
你认为“贱三爷”的故事应该被弘扬吗?它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哪里?
我觉得应该弘扬,作为民间机智人物,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他被人们传诵是有道德教化意义的,现在虽然慢慢淡出人的视野,但毕竟是武汉可追溯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若能得到很好地推广,有利于在现代生活中增强当地人的凝聚力。他的生命力在于他的知名度和几百年来人们对于他的改造很有历史价值。

TOP

对了,还有就是贱三爷本身的独特性,是城镇人物,而且文武双全,武汉相对南京等城市,除了经济,文化也是很薄弱的。但是,武汉有恩施土家族,可以从民间文化方面下点功夫,拉近点差距。

TOP

从那天的采访中,突然对贱三爷的未来有了信心,第一,其实有很多人在关注贱三爷,不管是为商业还是文化目的。始终有这样一批人在为这种文化的传承做着努力,而且工作目标灵活有前景,就如沈远义老先生结合时代元素将贱三爷故事改编舞台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