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宝通寺曾得到10位皇帝和6位王侯的护持,是典型的皇家寺院。宝通寺依山临街,闹中有静,一道山门将清静之地与热闹的武珞路隔开。山门匾额上“宝通禅寺”4个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金光流照。走进寺庙山门,就是圣僧桥,桥的两侧就是放生池,正前一对久负盛名的“明代石狮”出现在眼前。石狮高2.6米,宽0.7米,雄狮戏绣球,雌狮抱幼狮,通体光洁如缎,威武中见妩媚,是江南一绝。被石狮侍卫着的钟鼓楼是寺院的重要建筑,在重大法事活动和节日盛典时的晨昏,要各撞击108下。1999年7月1日清晨,禅寺钟鼓齐鸣,奏响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乐声。拾级而上就是弥勒殿,这里供有金光夺目的“笑和尚”、“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护法之神韦陀菩萨、度化众生的地藏菩萨和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走出此殿,沿着石阶,就来到了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它始建于宋代,历经沧桑,“文革”中被摧毁一空,1986年后得到整修如新,而今又予以重建。“大雄”是对释迦牟尼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中国当代名僧昌明在大雄宝殿之门题有楹联“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弥感珍贵的是大殿右侧悬挂着一口宋代铁铸大钟,它是我省佛教文物中最古老的大型冶炼法器。钟高2.6米,下口直径为14米,声音洪亮悠远,俗称“万斤钟”,这是南宋随州洪山寺僧迁移到武昌弥陀寺时的镇寺之宝,现在只剩下“嘉靖庚子七月中元汉车孟珙撰”可辨,“风调雨顺”四字历历在目。
进入后院禅房,就到了“僧”的世界,有斋堂、香积厨、武昌佛学院、伽蓝殿和客堂等。值得一提的是万佛殿供奉的比卢遮那佛像,沿殿四壁镶嵌万尊金佛小像。佛像连底座高9米,蔚为壮观。罗汉堂原为法界宫改建,是佛教密宗日本式建筑,为宝通寺前主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仿唐密金刚部王佛曼罗修建。中央供奉四面佛塑像,左右前侧分别塑有济公和尚、风波和尚俗世两僧与神祗三菩萨,四壁陈列有海岛五百罗汉群塑。五百罗汉中,有的“挥尘而谈,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有的默坐而听,如欲屏息杜意,审谛两冥冥……”,真一幅绝妙传神的众生像。观者神思悠悠,流连忘返。法界宫东行数十米为严华洞,因莱妙法师在此制合赤金赤书《华严经》而得名。亭后半山腰建有洪山宝塔,是禅寺的最高点,在武汉地区的地图上也有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