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六小组杨洁

回复 11# 的帖子

暮鼓晨钟响宝通,洪山菜薹天下名。
傲立寺园披霜雪,一茎一叶净土情。
吟洪山菜薹  
洪山禅院种紫崧,叶嫩茎肥无蛀虫。
不施农药与化肥,入口香甜胭脂红。
品洪山菜薹
宝通访友聚斋堂, 素品洪山菜薹香。
笑谈今日鲁智深, 塔下守园度佛光。
*武汉洪山菜薹三绝:一是种植于洪山宝通禅寺塔影钟声范围内;二是不施农药与化肥,叶嫩茎肥无虫蛀;三是入口香甜,其品种为“洪山胭脂红”

TOP

回复 83# 的帖子

资料搜集小组已经把我们论坛的帖子整理啦 大家加油哦

TOP

关于洪山菜薹的评价

人间珍馐,洪山菜薹,从唐代至今,都被人歌颂着。翻开史卷,描写洪山菜薹的诗句也比比皆是:
  “米酒汤元霄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徐鹄庭《汉口竹枝词》)是写它的质脆味醇。
清末王景彝《琳斋诗稿》咏菜薹一首:
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
    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
    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
  著名武汉籍当代作家池莉在小说《致无尽的岁月》中曾这样写到洪山菜薹的香:“广东的苦瓜味道太淡,海南的空心菜味道太淡,北方的萝卜味道太淡,湖南、四川的辣椒太辣,绍兴的臭豆腐太臭……只有洪山菜薹,只有洪山菜薹才叫做香!”

TOP

“洪山菜薹炒腊肉”

红菜薹炒腊肉是湖北地区的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关于这道菜,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孤身妇人因家境贫穷,四处逃荒要饭,勉强度日。一天,她来到武昌洪山区的一个破庙前,遇见一个名叫薹子的孤儿躺在地上可怜地哭叫,那妇人很怜惜这个孤儿,便将他带在身边一起要饭度日。二人相依为命地走了一会儿,来到一间破草房的门前,他们看见屋内有位老奶奶上气不接下气地咳个不停,便进屋去问那老奶奶有何不舒服,老人说:“我快不行了,门后边有块腊肉,你们拿去吃了吧!”那妇人不忍心将老奶奶的腊肉白白拿走。于是她爬到洪山上去采摘野菜,她发现有一种野菜长着长长的嫩薹,紫红的颜色,开着黄花。她将这种野菜摘回,与腊肉同炒,谁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真可谓天无绝人之路。那老奶奶吃了这腊肉炒菜薹后精神也好多了。打这以后,那妇人每天都到山上去采这种野菜,除了她们三人同食充饥外,还拿到街上去卖,久而久之,她们就以那孤儿的名字给这种菜取了个名字——红菜薹子。红菜薹炒腊肉这道菜也渐渐传开了。

TOP

关于洪山菜薹与名人的渊源

自古芸薹御菜封,坡仙三觅武昌东。
闻名玉殿金堂上,避世钟声塔影中。
圃近清泉花自淡,根辞红壤味难同。
应夸风骨冰霜后,竹畔梅边小劲松。
.
相传尉迟敬德为答谢高僧赠洪山菜薹而建洪山宝通寺;
苏东坡为能吃上洪山菜薹而三至武昌;
黎元洪当大总统时,运土进京,要种地道的洪山菜薹吃;
据说,正宗的洪山菜薹产自洪山宝通寺钟声塔影以内。

TOP

“鄂菜翘楚”

有人将武昌鱼和洪山菜苔并列为“鄂菜翘楚”,足见洪山菜苔在湖北人心中的地位之高。菜苔本名芸台菜,俗称油菜,红色者称红油菜。洪山菜苔即属于红油菜。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一般是秋植冬撷。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据《江夏县志》记载:“菜苔与城东宝通寺相近者,其味尤佳,他处皆不及。”传说宝通寺钟声所及的范围内种的菜苔,紫红油润,因此有“塔影钟声映紫菘”之说。
它与武昌鱼被誉为楚天两大名产。清《汉江竹枝词》曾有“米酒汤元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菜苔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常食不厌,“菜干经霜脆,黄英带雪娇,晚藩珍黑白,同是楚中翘”的诗句,道出了苔菜的风姿和品格。

TOP

“刮地皮”的典故

人们相信名人,名人喜吃的食物也往往得到大众的青睐。于是,关于洪山菜苔便出现了“刮地皮”的典故。王葆心《续汉口丛谈》上记载:“光绪初,合肥李瀚章 ( 李鸿章之兄 ) 督湖广,酷嗜此品 ( 按:指洪山菜苔 ) ,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土性有宜'。勤恪 ( 李瀚章的谥号 ) 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日:‘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这首诗是说,说到甘甜,要数周原的荠菜,说到辛辣,要数蜀国的辣椒。这些都是很有名的蔬菜。想不到长江边上的武昌,又有菜苔这样的好菜。紫色的菜茎经霜打后特别脆嫩,黄色莱花在雪地里显得特别娇艳。还有黑、白二色的白菜,与菜苔一起都是楚地的名产。

TOP

在武汉,没有一种蔬菜如它,出名的时间和城市同龄。
在武汉,没有一种蔬菜如它,科技手段也难解包裹它的神秘。
在武汉,没有一种蔬菜如它,穿越时空令无数人如痴如醉。
在武汉,没有一种蔬菜如它,以己之名弘扬了一座城。

TOP

关于洪山菜薹的精彩描述

立秋,一抹暖阳映照洪山塔外80.13亩的棕黄土上,圆边、紫茎的嫩叶倔强钻出,茎叶包裹两三朵嫩黄花蕊。这幼苗就是洪山菜薹。
  不出两个月,田地变成紫色的海洋。当头薹冒出,菜农掐下嫩得出水的头薹却要扔掉,因为带着夏天的热气,微苦。周边闻讯赶来的村民悄悄“抢空”扔掉的头薹,回家清炒一盘,汤汁深紫,梗茎多汁。咀嚼的满足感立刻显露在脸上,那种微笑的幸福亦如当年的苏东坡——三访武昌、等待一冬。

TOP

如何区分洪山菜薹和普通菜薹

 取洪山菜薹和普通菜薹各一把,区别立现。下粗上细、喇叭形,梗粗、叶圆,全身油亮,必是洪山菜薹无疑。相比,普通菜薹梗细,叶子呈绿色。田间的王师傅指点,洪山菜薹皮薄,冲水洗净,剥开皮像吃水果,汁多味甜。

TOP

辨识洪山菜薹

辨识洪山菜薹:一看大小,植株明显粗壮;二看色,从杆到茎偏深紫色,有打过蜡的光泽;三看花,普通菜薹开花,预示变老、有苦味,而洪山菜薹从抽薹起便带花生长。春节前,小黄花都能吃,不苦;四看水分,洪山菜薹越新鲜,水分越充足;五看皮,如蝉翼薄透;六看汤,清炒洪山菜薹,汤汁深紫,而普通菜薹炒出的汁泛青色。

TOP

生养洪山菜薹的神秘力量

孕育出洪山菜薹独特外观和口感的功臣叫“大股子”。春节前,菜田里植株健壮、长势旺盛且无病叶的菜薹旁插着竹竿,预示被“留种”。大田留种,一亩地被铲除的植株超过1/3。待三月春风暖,菜薹繁茂,采籽正当时。这种最大限度保留洪山菜薹性状——柱壮、薹粗、色紫、味甘、汁足、花艳的传统方法延续至今。无论洪山乡的示范种植区,还是恩施、巴东的高山种植区,用的都是来自洪山塔后80.13亩原产地培育的“大股子”。

TOP

回复 96# 的帖子

《江夏史志》记载:“洪山菜薹,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出产的品质最佳。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洪山菜薹原产地的土是灰潮土红黄壤,粘性。中国地质大学土壤专家鉴定:灰潮土是长江碱性冲积沉积物。成土过程中,由于淋滤作用,碱性减弱,酸性和有机物质增加,土质松散,肥效稳定。特殊的土壤结构的确是成就洪山菜薹的要素。”

TOP

大股子、灰潮土、小气候

洪山菜薹是“懒庄稼”,施鸡肥、浇井水,温度适宜、阳光充足,无需费神,它就会猛长。从12月到1月,几乎每天都能掐薹。事实上,“懒庄稼”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苛刻。当低温为七八度、高温二十四五度时,洪山菜薹生长的质和量都最好。温度太低,抽薹速度减慢,温度太高,菜薹疯长,口感变差。如果移栽后枯雨数日,气候干燥,菜苗也会损失大半。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叶晓佑揭晓了另一股力量:“地理位置形成的小气候。”
在城市化的高楼吞噬田地前,洪山菜薹生长的地方背靠洪山、面朝南湖。洪山海拔六、七十米,东西走向,为山脚下寒冬生长的洪山菜薹提供天然屏障,南面有湖泊,水汽充足,形成湿润、温暖的小气候。洪山菜薹扩种时,选择的基地都是北高南低的岗地,南面有水塘、水库或小湖更佳。
所以生育洪山菜薹的神秘力量分别是大股子、灰潮土、小气候

[ 本帖最后由 段家佳 于 2014-11-24 10:21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