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四小组(高松朝)

来给大家猜一个关于黄鹤楼的谜语啦


黄鹤楼鲁班造,灵芝草被人偷;骑龙跨海由他去,八仙过海各自休。(打一字)

TOP

其实从这个谜面就可以看出来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啦~~~~
鲁班神功造楼和吕洞宾骑鹤飞天都在这个谜面上有所体现。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被放到谜语对联等文化中一直传承下去,这样民间文学的内容才得以更加丰富。
这个谜面自然体现了鲁班神功造楼和吕洞宾骑鹤飞天这两个故事的深入人心

TOP

通过对身边的武汉籍同学的采访,很多武汉当地人根本就没有去过黄鹤楼。虽然从小在武汉长大,但是黄鹤楼从来都只是听说或者远远地看过,为何作为AAAAA景区的黄鹤楼对武汉人却如此没有吸引力呢?很多武汉本地人认为,黄鹤楼只是一座楼而已,高昂的门票其实并不值得一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自然风光,都在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作为各个阶层吸金的工具。其实,像黄鹤楼这一类的名胜古迹,它们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从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来看,黄鹤楼都是这些文化的载体,我们需要看的不仅仅是这座楼的外表,还需要去体会这座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TOP

通过对身边的武汉籍同学的采访,很多武汉当地人根本就没有去过黄鹤楼。虽然从小在武汉长大,但是黄鹤楼从来都只是听说或者远远地看过,为何作为AAAAA景区的黄鹤楼对武汉人却如此没有吸引力呢?很多武汉本地人认为,黄鹤楼只是一座楼而已,高昂的门票其实并不值得一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自然风光,都在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作为各个阶层吸金的工具。其实,像黄鹤楼这一类的名胜古迹,它们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从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来看,黄鹤楼都是这些文化的载体,我们需要看的不仅仅是这座楼的外表,还需要去体会这座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TOP

黄鹤楼介绍的补充说明1

黄鹤楼,即“天下江山第一楼”。地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TOP

黄鹤楼介绍的补充说明2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黄鹤楼
黄鹤楼
浩渺。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九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TOP

黄鹤楼介绍的补充说明3

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黄鹤楼
黄鹤楼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TOP

黄鹤楼介绍的补充说明4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TOP

黄鹤楼的文化底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黄鹤楼
黄鹤楼
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并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陈运和诗称“黄鹤楼,有一个腾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气势”。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黄鹤楼(实为奥略楼)连同蛇山脚下的红楼,则为亚洲民主的开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文化区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旅游必到之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