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第一小组余晓群

洪山菜苔和热干面、周黑鸭相比,我竟然是第一次听说 (孤陋寡闻了),所以特意在百科里找了关于它的简介,和大家分享
关于洪山菜苔,清人曾在《汉口竹枝词》中唱道:“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苔香”。慈禧太后视之为“金殿玉菜” ,常差人来楚索取。 洪山菜苔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苔,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并称。

TOP

关于热干面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TOP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TOP

热干面现在的制作方法,和传说里的异曲同工,不论这些传说是真是假,看来很大一部分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呀。不过,如果把武汉热干面创新一下,是不是有可能不能很好地保留和传承古老的文化呢?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哪一组?没有太注意。。。

TOP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夏天盖被子,打一地名”,语意是夏天捂出汗,简称捂汗,谜底为其谐音的武汉。武汉热干面就采用细小的萝卜丁(白萝卜)解面毒。热干面用生麻油翻拌,能阻止面条打结。现在还流行添加芝麻酱和葱花。麻油、芝麻酱、葱花的营养价值都很高。武汉人吃热干面还常常要喝一碗桂花米酒。桂花和米酒的营养价值就更不要说了。热干面的所有配料都能增加人体阳气。

TOP

老武汉的食客曾有一句歇后语:“蔡林记的热干面——香喷了。”足见武汉人对蔡林记热干面的喜爱,对蔡林记的眷念之情。武汉人永吃不厌的是一碗热干面,其程度远已超越了“过早”。对于武汉人,热干面不是粮食,是精神寄托,或曰味觉依赖,味觉上的故乡。不仅江城的老百姓对热干面有着特别的感情!
武汉人不但爱吃热干面,还将他们对热干面的喜爱之情编成歌曲传唱:
热干面里有春秋  每碗里面有冬夏
汉味小吃有讲究  热干面里学问大
万家灯火亮三镇  明天早点还是它
江城变得更加美  热干面的功劳大

TOP

20世纪30年代初,武汉长堤街食贩李包,在关帝庙卖凉粉和汤面。那天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上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心疼之余,没精打采地拌匀摊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染上了麻油的熟面条沸水过烫,捞起沥干入碗,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食客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说是“热干面”。此后他乐得专卖这种面,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TOP

在“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中,这一段介绍热干面的句子,形象地为武汉热干面的“个性”定位。
1998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在自己撰写的民俗专著中,提到热干面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昨日,冯桂林接受采访时说,饮食作为地域生活特有的文化元素,既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TOP

“热干面已有上百年历史,”冯桂林说,“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中,记载的‘切面’就是热干面的前身。

TOP

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后有蔡明伟继承李包的技艺,反复改良,制作出技艺水平更高的“蔡林记热干面”。
1997年后,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中等人结合现代人的食味需求,拓宽了热干面的品种,2013年进入全国“十大名面”前三甲。
冯桂林介绍,热干面的制作方式独特,在口味上包容性强,文化融合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和武汉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武汉人喜欢热干面的本地口味,比如姜末、葱末、大头菜、萝卜丁等。外地人到武汉吃热干面,又可以加进自己喜欢的口味,比如北方人喜欢加醋、蒜汁,南方人喜欢加虾仁、泡菜等,这些东西加进去也不影响热干面的风味。”

TOP

和街边摊卖的热干面不同,申报国家级非遗的蔡林记热干面更为讲究:芝麻酱选用营养价值更高的黑芝麻,作料中的大头菜只选襄阳出产的。
冯桂林认为,热干面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了荆楚饮食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能让这种传统小吃得到传承和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

TOP

热干面使筷子功能运用丰富高超而成为健脑健身操了.热干面的品文化三十三法:念`想`盼`看`诱`立等`望`闻`问`;点`叉,和`混`搅`拌`操,穿`插`翻`挑,晾`抖`复`托`拨`扒`扫,呷`嗞`唆`用等.前面的就是一个文化,一个饮食文化有交流.念着他家面好,想着那家面着什么,盼有一碗好面面,看那家是不是象传说中的好好吃,诱麻香,食道立等可就是武汉人的码头文化特色,望一下卫生.......葱萝卜还有芝麻酱等是否全而爽.听闻有否评论和讲究,问一下口碑.
面来了就开始健脑操`健身操`健手指操`健腕操`健臂操,
飞快流云,太极之金丝缠腕,
龙凤兮摇摇,诱麻香兮碱面葱花萝卜如有清荷!
弥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真!
呷唆嗞嗞兮热干面!筋到地道爽爽兮爽而康!

TOP

热干面美味的关键是它的酱料。要想酱料好吃,芝麻酱一定要用芝麻香油调。用芝麻香油把芝麻酱和老抽,生抽,盐拌匀,调至芝麻酱慢慢调成糊状。喜欢吃辣的,也可以另外加辣椒油。关于配菜,也可以按自己的口味添加。譬如,切成丁的辣萝卜、酸豆角、榨菜,切成丝的青瓜,最少不了的一定是葱花和香菜。
吃热干面是有讲究的。首选做武汉热干面的店铺要规范,厨子要正宗;原料要地道;调料要上等;配菜要天然。此外,还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喜欢辣的可以加入辣椒红油,另外还有咸菜、萝卜干、酸豆角等供选用,加香菜也可以。在食用之前要乘热把面拌匀,芝麻酱全都糊在面上,似蚂蚁上树。这时再吃,就格外的香气扑鼻,味道好极了。吃热干面时最好是冲一碗蛋酒或者来一袋牛奶或者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喝。只吃不喝,就觉得嘴巴干干的,也就吃不出热干面的极品味道了。

TOP

2014年02月12日消息,继韩国泡菜去年成功“申遗”后,武汉特色面点——热干面,日前也正式申报国家级“非遗”。
据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已正式推荐热干面参评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申遗主要是为将制面技术发扬光大,挖掘热干面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好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据了解,热干面的前身切面,在史料中有记载。清朝《汉口竹枝词》写道:“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有武汉市民认为,热干面代表了武汉兼容并蓄的文化和细腻而粗犷的性格,是荆楚民俗和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的饮食类项目,还有重庆火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