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六小组杨洁

回复 1# 的帖子

我终于来了

TOP

TOP

http://www.wasu.cn/Play/show/id/2171845关于洪山菜苔的视频

TOP

洪山菜薹,亮紫的薹茎呈大喇叭形,从肥壮的“喇叭口”到开着黄花的薹尖足有一臂之长,“喇叭口”水嫩的切面显示出,饶是它粗若壮士铁腕,但绝对是汁多肉爽的妙品,没有任何空心或者老硬的迹象。它还有个诨名叫“大股子”,虽然猥琐,倒也形象。

        说到武汉的特产,武汉以外的人都会想到武昌鱼、莲藕、热干面、鸭脖什么的,很少有人知道,洪山菜薹亦是响当当的made in Wuhan,而且是比热干面、鸭脖更能秒杀肠胃乡愁的神物。没有吃过洪山菜薹的人,可能会吃过紫菜薹,后者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一带比较常见的冬令蔬菜,有些地方也叫它红菜薹或者油菜薹。洪山菜薹其实就是紫菜薹的一种,特指原产于武汉洪山区的紫菜薹,它的身形、质地、口感却又和一般的紫菜薹大不相同,在尝过洪山菜薹以后你就会明白,以前你吃到的都是普通菜薹或者二逼菜薹、苦逼菜薹,只有洪山菜薹才是响当当的文艺菜薹:薹茎状伟、肥嫩脆爽自不必说,最难得的是它不但没有一般紫菜薹的苦味,反倒有一股难以捉摸的清甜,入口之后像文艺女青年一样回味无穷却又难以驾驭。性急的人,生吃洪山菜薹都会觉得比水果还可口。

        武汉人民怀着无比豪迈的菜薹自豪感,结合民间传说和史料附会,为洪山菜薹修订出了一整套辉煌的身世:把汉唐古籍中的“芸薹”指认为洪山菜薹,并且铺陈出了从孙权、尉迟敬德、苏东坡到慈禧、黎元洪等史上知名的加了V的ID和洪山菜薹不得不说的故事。“芸薹”是典籍中可食用薹茎的白菜型油菜的古称而不是今天植物分类上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这倒是不假,但它显然不是特指武汉出产的洪山菜薹。至于和各种历史人物的渊源,我暂时能找到靠谱史料的,大概就只有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的故事。

        近代学人王葆心在《续汉口丛谈》中写道,李翰章在武汉做湖广总督的时候,非常喜欢吃武昌洪山周围种植的紫菜薹,他命人将洪山菜薹移植到老家合肥,发现口味大变。于是他干脆大张旗鼓地挖了一大堆洪山的土,用船载回了合肥,继续他的移植试验,结果不但试验失败,还在武汉留下了“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的恶名。

       不但业余植物学爱好者李翰章的移植计划未遂,进入现代以来,很多专业的农学家也发现洪山菜薹离开了洪山那小小一方神异的土地大多会变成普通紫菜薹。清代的方志里说洪山菜薹只能产于“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之中,还有个说法叫“塔影钟声映紫菘”,紫菘指的就是洪山菜薹,这句话的意思是,洪山宝塔的塔影和洪山宝通寺的钟声覆盖范围内的菜薹才是最正宗的洪山菜薹。

       尽管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了洪山菜薹对生存土壤的极度挑剔,并且已经成功地对它实施起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其保护区域,已不再是“塔影钟声”的老地盘,而是扩展到了周边临近的乡镇。因为作为洪山菜薹摇篮的“九岭十八凹”,现在基本都已成了武昌的闹市区。有意思的是,在“九岭”中的石牌岭一带,依然在密密匝匝的建筑之间藏匿着最后一片洪山菜薹“圣地”,这片仅剩80亩的市中心菜地被当作洪山菜薹培育基地,以保证正宗洪山菜薹的香火可以绵延不绝地输往临近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乡镇。这里种出来的都是至尊级别的洪山菜薹,几年前曾在拍卖会上拍出一千元一斤的天价。

TOP

史料记载,我国早在东汉、三国时,紫菜苔已是普遍食用的蔬菜。《名医别录》中记载:芸苔“乃人间所啖菜”,这里的“芸苔”就是紫菜苔。
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已经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在《齐民要术》、《唐本草》、《唐本草注》等古书中,都有关于紫菜苔的记载。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言:“此菜易起苔,须采其苔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苔。九月、十月下种,叶形似白菜,冬春采苔必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

TOP

武汉每年冬天,打过霜的红菜薹新鲜上市,家里的腊味也已风干,这时吃上一道时令美味“菜薹炒腊肉”,真是自然馈赠,饕客福祉。“塔影钟声映紫菘”,紫菘指的就是洪山菜薹,据说只有在洪山宝塔的塔影和洪山宝通寺的钟声覆盖范围内的才是最正宗的洪山菜薹

TOP

关于洪山菜苔,清人曾在《汉口竹枝词》中唱道:“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苔香”。慈禧太后视之为“金殿玉菜”,常差人来楚索取。 洪山菜苔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苔,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并称。

TOP

洪山菜薹质嫩味甘,风味独特,是蔬菜中的佼佼者,所以为达官贵人所喜爱。自唐时起,更是被封为“金殿玉菜”,列为贡品,成为历代向皇帝进贡的湖北特产。

TOP

据陈晓卿:洪山菜薹以能听见归元寺钟声的为最佳

TOP

“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对菜苔有着几近变态的苛刻,武汉作家方方曾告诉我,红菜苔一定要吃武昌洪山的,而洪山菜苔又以能听得到圆通寺钟声的最好。另外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洪山菜苔以能看得到圆通寺塔尖的,味道最为鲜美。这两种说法给我的感受是,红菜苔的视听觉系统仿佛都异常发达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能听得见洪山宝通寺钟声地域范围内的特定土壤上长出来的菜薹才是当年给皇帝进贡的贡品红菜薹,因为在塔影下还有一片菜薹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实地调查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其他小组加油啊

TOP

武汉当地,洪山菜薹产量很少,不过我觉得打过霜的菜薹都挺好吃的,我也没发现洪山菜薹比别的菜薹好吃很多,说实话没什么区别。
菜薹一定要用猪油炒,或者用肥腊肉,香肠之类的才香

TOP

武汉人都爱吃洪山菜薹,关于洪山菜薹的一些趣闻想必也爱听。
  菜薹本名芸台菜,俗称油菜,红色者称红油菜。洪山菜薹即属于红油菜。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一般是秋植冬撷。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据说洪山宝通寺一带的菜薹味道尤佳,他处所产均不能与之媲美,以致有一种说法,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为范围的地方出产的菜薹是正宗,“距城(武昌城)三十里则变色矣,洵别种也”。王景彝《琳斋诗稿》有咏菜薹一首:
  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
  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
  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
  

TOP

关于洪山菜薹的来历,在武汉地区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据《武汉通览》所载,相传1700多年前,洪山脚下有一对恋人,名叫田勇和玉叶。一天他俩到洪山游玩,被绰号叫“恶太岁”的杨熊撞见。杨熊见玉叶容貌美丽,乃令打手抢人。虽经田勇奋力相救,但寡不敌众,双双被乱箭射死在洪山之麓,两人的鲜血染红了洪山下的土地。杨熊一伙也被雷电击毙在山腰。当地的农民将田勇、玉叶就地掩埋,不料次年秋天,坟堆周围长出了紫红色的菜苗。乡人勤浇水,常施肥,紫红色的菜苗竟抽出肥嫩的菜薹。当年适逢灾荒,粮食颗粒无收,乡人以坟边的菜薹充饥,摘了又长,越摘越多,人们赖其渡过了荒年。乡人纷纷采集菜籽,自家种植,并挑到城里去卖。城里人吃了觉得甜脆清香,赞不绝口,于是红菜薹在洪山一带得以推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