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分会场 | 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1)(2)

这几年,1/3以上提交的都涉及民间信仰,而且硕博论文也占很大比重。这次会议不同的仪式和视角。在同一个语境下,和宗教学的对话,这就出现了问题。怎么样在中国的信仰体系里面和西方宗教体系的对话?宗教都是解决”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民间信仰在近150年被打破,近30年左右进行恢复,这恢复的就好玩了。传统的东西想要的就拿回来,但是传统的也不一定还保存了,这就成了道不道,佛不佛,这就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鲜活的信仰现象,但是,也给我们提纲出我们自己的概念和体系,和西方宗教学对话。大家提的也是我近10年所思,我认为,民间信仰是”亦佛亦道,非佛非道,庙无定制,佛无定位“。
开放时间:
提问:1.齐天大圣庙这类的,难道只是一个保护作用呢?
2.怎么对外延和内涵都极度丰富的概念做出定义,如“观音”的定义?
3.结果化了、固定化了,也就是一个过程,”阈限世界“这个词是否有意义?

TOP

杨金源老师:不是去讨论哲学的层面的天人关系,而是在民间信仰层面上进行讨论。问题意识,聚焦提问,限缩研究范围。
叶涛老师:我非常赞同金泽老师提出的:制度化宗教是原始宗教的改革者,民间信仰是原始宗教的继承者。谢谢6位发言者和所有到场的学者。

TOP

叶涛老师跟大家”闲“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

第二场:杨金源(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发言人:叶涛、董秀团、游红霞、郭新志、周金琰、吴玉萍

[ 本帖最后由 刘颖喵喵 于 2017-10-28 16:0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叶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 要:“泰山石敢当习俗”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人撰写的《泰山石敢当》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十余年来,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现象,在田野调查、历史溯源、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较大关注,其中,也存在着违背学术研究规律、盲目扩大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缺少学术指导的低级开发利用等诸多问题。
本文拟就近些年泰山石敢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以期对今后泰山石敢当的调查与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最有魅力的男人(杨老师说的)~申报庙会和泰山石敢当传说·~第一批申报非遗的故事~涉及封建迷信涉及庙会都不能申报,06年出版《泰山石敢当》一书。
起源(现有石敢当,再有泰山石敢当)、传播(福建和山东为中心,台湾传播比日本晚)、泛石敢当(有文字的、在风水的前提下也是石敢当,不能泛化)、非遗的背景下的(信仰是我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保护这种观念,特别是涉及到信仰的不能偷着摸着去保护,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文产化不应该是政府该干的,应该尊崇《公约》的精神,我不主张石敢当文产开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多元信仰构筑的精神世界
——对大理剑川石龙村民间信仰的考察
董秀团
(云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在大理剑川石宝山的腹地坐落着一个白族为主体民族的村寨石龙村,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石龙村保留了大量白族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混融性,构成了该村信仰状况中最突出的图景。在石龙村,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各种外来的宗教信仰均能清晰可见,这些不同的宗教形式之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还能相互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一套石龙村所特有的宗教信仰体系。村民们信仰的是一种融儒、道、佛和本土宗教本主信仰以及原始崇拜为一体的混合信仰形态。这一点又具体体现为石龙村宗教场所的丰富、宗教活动的多样、宗教组织的并存上。其成因与白族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有关。
关键词:民间信仰;多元混融;开放性;石龙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间信仰的谱系学说与观音朝圣旅游
——以妙善传说为中心的讨论
游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民俗是一种谱系性的存在,谱系的实质是事物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整体性、互动性、认同性是其本质和功能。对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来讲,妙善传说是民间观音信仰谱系的线索和灵魂,主要分为时间谱系和空间谱系。信仰谱系为朝圣旅游提供合法依据,朝圣旅游是一种交流互鉴方式,是信仰谱系互动性的体现,可以巩固和发展信仰谱系。信仰谱系还推动形成了基于文化认同的“信仰共同体”,他们再以朝圣旅游的方式强化了这种认同性,进一步维持了民间观音信仰的秩序。信仰谱系与朝圣旅游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以民间信仰的谱系学说探究朝圣旅游问题是一种合理的民俗学研究范式。
关键词:民间信仰谱系;观音;妙善传说;民俗叙事;朝圣旅游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正统与乡土:三山国王神祗信仰流播
郭新志 陈志骢
(中国客家博物馆)
摘 要:明清之际,粤东三山国王神祗一直未得到朝廷敕封和官方奉祀,然元国史编修刘希孟的点睛之笔,使该神祗获得“正统性”和“规范性解释”。在正统与乡土的互补、士大夫与乡野民众互动的背景下,在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该神祗长祀不衰,其庙宇流传分布于岭东潮汕、客家各地,后随着历史上粤东移民事件的发生而被“分香”于东南亚及台湾。
关键词:三山国王;正统性;乡土;流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上一位老师延时了,杨老师说大家都不说什么呀,说明讲得好呀)
后一位老师内心os:谁说我比不过的,我没有笑容,没有抑扬顿挫,可是我可以有表情包呀~(纯属娱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周金琰]妈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改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妈祖的传说;妈祖与南海”海丝“;妈祖与漕运;妈祖和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妈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情况。妈祖近况,与海外的联系。有妈祖,遇到什么都不怕。

TOP

祖先信仰与牌位演变研究
吴玉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摘 要:中国传统信仰以祖先神为主,看重的是人与祖灵的关系。当下我们所见祖先崇拜的显性具化形式就是牌位崇拜,人们将牌位视为死者的灵魂所在。而作为祖先凭附的对象,牌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的由来、命名以及写法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尤其是在形制上,陶罐——玉柄形器——尸——木质牌位——纸质牌位,其演变形态更呈现多样化的面貌,这条物的叙事链书就了“拜祖”这一未曾断裂的文化观念史。
关键词:牌位;祖先;文化观念;演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杨老师:试图归纳,一种对神圣化对象的崇拜,崇拜行为如何变迁、流变,事件和思想的变化导致。这些崇拜的民间集体心理的投射和实践,形成文化模式,那什么又是文化的诱因、文化的动力?模式化的去重复,产生了一种很重要的意义,意义和价值是怎么一回事,全球化变迁的过程下,民间信仰的实践是什么意义?
Q:1..以傩戏为切入,如何研究民间信仰?
2.民间信仰的主体认为自己的在”迷信“,我们应该如何看?
3.普遍的关系,而不是特殊的关系,或是跟地理有关系?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迷信“?

TOP

杨老师好有趣~讲了两位台湾的”院士“不同的态度~杨老师的老师”妈祖婆“的老师感觉很有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