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40课堂李雅欣小组讨论帖

民间文学240课堂李雅欣小组讨论帖

1.课题名称
武汉小吃故事研究
2.选题价值
选题背景:
武汉小吃故事历史悠久,意蕴丰富,而在如今的快餐文化下,小吃背后的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西安羊肉泡馍和浙江嘉兴五芳斋粽子等美食的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其饮食以小吃闻名,但是武汉市国家级非遗中有关美食制作的民间技艺较少,热干面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也没能成功。本组试图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找寻原因。
选题价值:
通过搜集整理武汉传统小吃和新兴小吃背后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化传统,发现其传承演变过程,发掘武汉小吃背后的民间文化,挖掘小吃蕴含的文化意蕴,更好的解释继承传统文化。
3.任务分工
实地调研:全组
调查报告:赵芳馨 何思桦 高群博 林江岳
搜集、整理资料和研究综述:李雅欣 何莉 欧阳国婷
论文撰写:黄沁 刘雁铭 杨煜
PPT制作及讲课:白天伟 杨超
各位亲们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在开展,请大家在本帖积极踊跃发言,搜集的资料、关于本课题的看法、想法和研究成果等等都可以在本帖下面交流哦~

TOP

调查背景补充

武汉小吃故事历史悠久,意蕴丰富,但缺乏科学性的整理,没有系统性的阐述,在如今的快餐文化下,小吃背后的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西安羊肉泡馍和浙江嘉兴五芳斋粽子等美食的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其饮食以小吃闻名,但是武汉市国家级非遗中有关美食制作的民间技艺较少,热干面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也没能成功。本组试图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找寻原因,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TOP

请大家注意!!!

孙老师回复我提醒我们注意!!课程的民间文学属性,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请大家在做分工时候一定要注意!

TOP

调查点基本情况

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武昌最繁华的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西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2002年以来,武昌区政府在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按照“汉味早点第一巷”的定位,对户部巷进行整体打造,形成了如今的汉味特色风情街。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正所谓“来武汉必来户部巷”。

TOP

调查方式

1、利用现场谈话的形式,先和小吃店主进行交流,然后询问户部巷小吃店店主对武汉小吃故事的了解情况,探寻存留于记忆中的故事。
2、采用采访的形式,对户部巷的游客进行随机采访,了解他们对武汉小吃故事的熟悉程度,观察武汉小吃故事流传状况。
3、查阅资料,采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武汉小吃背后的故事、传说和文化传统。
虽然有调查大纲作指导,但实际调查中难免对于到特殊情况,需要随机应对。因此需采取开放式的访谈与结构式的访谈交替使用的方法,并注意区分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看法。

TOP

调查内容

在实际调研中,本组以热干面、面窝、豆皮、鸭脖、欢喜坨、汤包等小吃为主,以烧梅、米粉等为辅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区分武汉本地人、外来户的不同身份,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谈话和采访,同时还要注意招牌传统小吃和新兴小吃背后故事的差异,有区别的进行考察。拟从以下部分展开调查:
1、故事的本源探究
2、故事的发展与演变
3、故事背后的文化与现实意义
4、针对现在人们对武汉小吃故事的了解重视程度和武汉小吃故事的传播状况

TOP

以上就是我对于咱们小组课题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踊跃参与讨论!!

TOP

挖掘小吃的文化含量会使传统小吃呈现出迷人的人文色彩,更具强烈的吸引力。由于某一地域的饮食文化往往是当地地域文化的折射,因而有的研究者从武汉的人文特点来分析这座城市小吃的文化内涵。

TOP

首先是武汉小吃故事与人文精神文化研究。唐冰在《浅议武汉小吃的文化内涵》中写到在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今天,必须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使传统小吃呈现出迷人的人文色彩。他从武汉的饮食文化出发观照武汉的地域文化。论文中归纳武汉小吃的文化内涵在于:兼收并蓄,开放亲和;火爆热情,勇于创新;楚风汉韵,浓情厚义。第一,兼收并蓄,开放亲和。文章从武汉的气候、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说明造成武汉兼收并蓄,开放亲和的文化的原因,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造就了以本地风味为主、四方口味兼容的武汉小吃,有热干面、豆皮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总的来说就是,城市文化上平民化的基调,以及城市浓厚的平民色彩,使得丰富的小吃及进餐方式也就极具平民化以及亲和的特点。第二,火爆热情,勇于创新。

TOP

文章叙述了武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点,说明武汉文化是史前三苗土著原始耕织文明、先楚中原文化及楚文化三者的撞击、融合,武汉人在保有一种楚人蛮气的同时,也保有了一份楚人的灵气。在这样的影响下,作为武汉人经营的小吃,也不能不带有与之相符的文化个性。如小吃的经营方式通常是快餐形式,这就非常符合火爆性急的武汉人做事求唰拉的个性。一口锅,一把勺,一张桌子几条凳,少量的工具,简单的设备,商贩就能提供美味的小吃。又如有关武汉小吃的产生,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充分体现出武汉人的“灵气”。比如热干面的由来很能说明武汉人的机智灵活。第三,楚风汉韵,浓情厚义。文章说明武汉人重情义,由此反映到小吃方面就是吃也饱含人间的浓情厚义,自古至今流传许多动人的故事。如武汉人特别讲究煨汤,逢年过节家中贵宾来访,必煨汤相待。文章从武汉的人文精神对武汉小吃的影响出发,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又通过武汉小吃的故事反观武汉人的精神品质。

TOP

其次是武汉小吃与现代文化研究。樊星在《汉味小吃与武汉城市形象》一文中写道了武汉的兼收并蓄的品格、武汉的传媒文化、武汉的小商品文化和武汉的市民文化。他列举新兴小吃如来自恩施的土掉渣烧饼、潜江油焖大虾和出自荆州公安牛肉鱼杂,显示了武汉文化兼收并蓄的品格;由武汉的小吃传统到这些新兴小吃的崛起,使我想到了武汉的传媒文化和小商品文化;最后他提到正是这些市民生活氛围浓厚的市景,保存了中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重要传统。因此,市民文化的价值不可低估。通过武汉小吃的发展看到现代文化的价值。

TOP

武汉因其独特的地理与经济位置,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味小吃。汉味小吃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即使在全国来说也是叫得响的。但目前汉味小吃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有的研究者希望观察武汉小吃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打响武汉的“美食之都”城市名片,深度开发汉味小吃的美食之旅,促进汉味小吃的健康发展。

TOP

薛红在《探讨开发汉味小吃美食之旅》这篇文章中首先说道汉味小吃的现状,老字号销声匿迹和三条街名声鹊起(户部巷、吉庆街、精武路);其次是汉味小吃目前的困扰,提出质量下降风味丧失、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和饮食之旅开发不足等问题;最后提议出建立汉味小吃美食开发之旅,通过打响武汉的“美食之都”城市名片、打造营养卫生、安全健康、创新美味的食品来深度开发汉味小吃的美食之旅。

TOP

樊星在《汉味小吃与武汉城市形象》这篇论文中由武汉小吃的丰富多彩和不断出新发现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即在小吃上做足文章,顺着大众的口味和日常消费水平走。并认为这一特色正好与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小的是美好的”的思想不谋而合,并指出武汉小吃如今发展的问题,如虽然,现在有关部门专门开辟了武昌户部巷那样的传统小吃,但某些传统品牌已然变味的颓势依然未减,那些品牌的精致做工已经后继乏人,传统佐料的讲究也很难重现,例如老蔡林记的芝麻酱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都是有目共睹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一部分新的品牌又在勃兴。最后就如何保护、宣传武汉小吃品牌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考。

TOP

相较于前面提到过的传统小吃的传承与发展,新兴小吃也正在迅速崛起、发展。依傍大众传媒的力量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因素,新兴的小吃依据已有的传统小吃加以现代的创新,迅速获得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