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从文本的梳理来看,投胎的罗汉大致从最初的一尊无名分的金身罗汉到紫脚罗汉、到紫磨金色的紫脚罗汉,再到五百罗汉中第一百八十八尊揭波那光梵尊者,最后定位于降龙罗汉。宋代的罗汉一般为木质外镀金,因而从外观上来看确是金身罗汉。“紫脚罗汉”在佛教经典中并未出现过这一名称,估计是作者根据罗汉的脚的颜色而命名。《醉菩提》的作者进一步描绘为紫磨金色,不知是否为“紫脚”颜色的解释。但对于紫磨金典籍上是有所记载的,《涅槃论》曰:“阎浮檀金有四种,一青二黄三赤四紫磨。青者喻外道,黄者喻声闻缘觉,赤者喻六波罗蜜菩萨,紫磨喻如来。紫磨金具有众色,喻涅槃具有天魔外道声闻缘觉六波罗蜜菩萨。孔融《圣人优劣论》曰:“金之优者名曰紫磨,犹人之有圣也。紫磨金在佛教和儒家看来都是非常尊贵的金,而紫磨金色的罗汉也就随着紫磨金具有了佛、菩萨的性质和圣人的特征,比照前者的金身罗汉无论在法力上还是地位上理应更胜一筹了。至于五百罗汉中第一百八十八尊罗汉为揭波那光梵尊者,又不知是何出处了,因为据记载五百罗汉第一百八十八尊罗汉为电光尊者。揭波那光梵尊者也许在清初民间确是一位传说中的罗汉也未可知。

TOP

济公罗汉名号虽几经更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系,一是金身罗汉一系,一是降龙罗汉一系。前者主要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济颠罗汉净慈显圣记》、《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麹头陀传》、《醉菩提》传奇等,时间为明中后期到清初;后者主要是《评演济公传》及续书,时间为清中后期到民国,地点由北京向上海转移,二者之间的过渡作品即《济公传》鼓词。前者中的作品均写于杭州,金身罗汉或由此推演的紫脚罗汉源于传统罗汉塑像,罗汉显灵的种种神迹多与佛教文学密切相关;但后者中的降龙罗汉的佛教意味被淡化了,以至作品中更多出现的是“知觉罗汉”这一无名无分的罗汉,他的行为更似有超能力的侠客英雄而非佛教弟子。但总的来看,济公罗汉名称的改变,一方面济公作为僧人的佛教意味衰退而大众宗教意味增强,儒释道的文化内涵也越发丰富起来;另一方面济公的神通有所增加,前者济公罗汉如果说还局限于道济的原始材料、高僧传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的话,那么后者济公罗汉的原型则更多来自于神魔小说和武侠公案小说,神通能力玄乎其玄。

TOP

济公名号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理企盼。一是造神的传统意识。中国的造神运动于战国时期盛行一时,不过当时主要是神话中的造神,其中黄帝成仙神话备受关注;在方士的影响下,道教把一些民间俗神、历史人物吸收到神仙体系中,如许逊、文昌帝君等;佛教本有自己的崇拜对象,但为了迎合中国信众,也创造了一些中国的神,如济公罗汉、泗州大圣、华光菩萨等,然后又人为地将其纳入佛教神系。二是渴望救济。佛教经典上记述:罗汉能“为施主作真福田,令施主得大果报”,那么在人们的想象之下,罗汉成为人们现世祈福利益的神祇。

TOP

济公故事最初是以传说的形式在民间流传,逐渐形成文本,但流传的主要领域还是民间,因此济公故事最能体现民众的要求。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特别希望得到外力的救助,保证其基本生活。但他们知识水平很低,他们头脑中的救星就是英雄、神佛之类,而这些英雄、神佛形象却是一些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灌输给他们的,反过来他们即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造他们的救星,无限去增加济公罗汉的超能力,使他无所不能。

TOP

三是民间传统道德意识。民众阶层有其自己的道德准则,与官方准则可能不尽相同,孝、义及性的贞节构成了民间道德意识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他们的偶像也符合如上标准。济公罗汉从佛教中的金身罗汉走向三教合一的降龙罗汉便是明证,民众通过名号的更改,人为地为济公罗汉平添了民间传统道德意识,符合大众审美。

TOP

四是同质感。人对异质的东西具有本能的排挤感,罗汉经过本土化、世俗化的过程,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圈,成为中国的神祇。罗汉“蔽隐圣仪,同常凡众”的本性使得罗汉在修行果位上比佛、菩萨更易与人接近,这种特性被中国信众所利用、发挥,认为他们与罗汉可以达到近距离的接触,因此在中国大众佛教中,信众对罗汉的信仰程度甚至超过了佛、菩萨。由此济公罗汉的名号成为一种符号,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记录着中国民众的心路历程。

TOP

济公原本只是南宋临济宗的一位异僧,在南宋杭州浓郁的罗汉信仰氛围下,他圆寂后不久便被传说为五百罗汉转世。对此,口头文学、文本文学不断叠加新的传说以及新的称号,济公罗汉的名号由一普通的金身罗汉到紫磨金紫脚罗汉再到降龙罗汉。这些罗汉名号多有出处及历史文化内涵,而名号的更迭更有其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这就是关于济公罗汉的一些介绍,因为是罗汉堂里比较有名的一位罗汉,所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