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第6组“王昭君传说与戏剧中的王昭君故事比较研究”

关于王昭君戏剧调查

这次有关王昭君戏剧的调查问卷,我分发给12位学生,收到了12份问卷。关于这12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最大的感触是大部分同学都没看过甚至不知道有关王昭君的任何戏剧,包括几个文院的学生。我觉得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反思。现在,很多学生能清楚地说出流行的美剧韩剧,关注着最新的电影电视,但对于我国历史经典文化如传统经典戏剧等却关注不高,甚至完全不知或无视。我们应该多多关注,传承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TOP

明代传奇《和戎记》较之前王昭君流传故事的不同

明代传奇《和戎记》是在昭君故事的发展流变史上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此剧主要依据元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加以推衍增饰,而成为长达36折的明传奇。
明代《和戎记》与之前王昭君的文本,(以《汉宫秋》为例)的不同有几点:
其一,昭君由帝妃升为“皇后”。皇后去番邦“和亲”,太有失国体,这一改动使得大多数汉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所以在后来的昭君故事中,仍把昭君写作帝妃。昭君的父亲由原来的“务农”,升为“太守”,提高了昭君的社会出身。这一情节为后世以昭君为题材的小说戏曲作品所承袭。
其二,毛延寿丑图昭君的故事,源远流长。《汉宫秋》己进入细致化,毛延寿将昭君描成“吵目”;《和戎记》更踵事增华:毛延寿因索贿千两黄金不得,不给昭君画像。昭君只好自绘肖像献上。第6折写延寿大怒:“既他自己会描画,当初朝廷不用我来了”;“不免将美人图改坏了,有何不可?”于是,拿起画笔“左边脸上加一点,作一痣,此乃防夫害子之痣,主败国亡家;右眼上将笔一拖,乃是孤独之痕。君王看见,必然不宠用他,打入冷宫受苦”。这一“左痣右疤,败国亡家”的浓笔渲染,以及昭君在雁门逼单于杀毛延寿的细节,均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师法。
其三,增加了宫人萧善音代昭君出塞以及汉帝复娶昭君妹王秀真的情节。昭君投江而死这一戏剧情节,与生旦团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传奇创作模式相冲突,为此作者增加了一个人物,即相貌和昭君相似的昭君妹妹。当昭君死后,汉元帝将昭君妹妹接到宫中,完成了生旦团圆的大结局。虽然这个结局显得很拙劣,但这种结局却契合了中国民众喜欢团圆的心理,为后世许多通俗文学作品所接受,比如清代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小说《双凤奇缘》,就是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TOP